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化负迁移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现象 ,经常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本文以英汉语言交际为例 ,分析了英汉语言各个层面上的文化负迁移现象 ,指出以语言教学为目的的外语教学是片面的 ,外语教学更应是一种文化教学。因此外语教学应将提高学习者的文化意识与实际交际能力结合起来 ,加强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训 ,培养出具有多种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英汉语言风格的差异以及分析其在英语写作上的表现,以期充分发挥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正迁移的作用,帮助他们有效地排除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引起语言风格的负迁移的干扰,使跨文化书面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化的个性反应了英汉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征等一系列因素的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了英汉语言中诸多的文化差异。英汉文化差异阻碍着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它可以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方面,揭示原作的深层意义,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英汉委婉语的社会文化透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委婉语是英汉语言中共同的语言现象 ,它的产生基于共同的心理——避讳心理、求雅心理、补偿心理、礼貌心理和掩饰心理 ,但是英语和汉语的委婉语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其不同之处 ,有益于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使交际更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英汉委婉语差异所导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英、汉语言中委婉语不断推陈出新 ,饶有别趣 ,可谓是一种语言特色。但是由于英汉语言特点的差异 ,不同社会之间的文化差异 ,敏感方面和敏感程度都有所差异 ,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往往受各自的语言习惯和语言环境的影响 ,委婉语使用不当 ,造成对方误解而引起不快 ,进而引起交际的失败。要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就应该了解英、汉语言中委婉语的语言特点 ,提高对中、西文化的敏感性 ,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一、委婉语简述委婉语 (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 ,意思是“顺耳的话”。“它指人们用温和动听的词 ,曲折含蓄地…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中西文化差异导致了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词汇空缺会给交际带来障碍,通过分析英汉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提出英汉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一些方法,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英、汉语言各自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 ,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文化特征。本文旨在从社会学、历史学的角度 ,探讨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产生差异的社会、历史渊源 ,研究比较其深层文化内涵。指出这种差异的产生与社会性质、政治与经济生活、以及伦理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有助于英、汉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多一些沟通的成功 ,少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母语文化负迁移是造成交际失误的主要因素。从中西文化差异入手,通过对母语文化负迁移现象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尝试性地推断出了跨文化交际失误过程的信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思维影响语言。如果学生对英汉语言文化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篇结构、交际风格)等的差异,不能予以深刻了解,这无疑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或发生冲突,造成语用失误,直接影响到人们语言文化交流。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不只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如何从英汉语言差异建构大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英语委婉语引起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文雅的话来表达不便直说的、粗俗的事物或概念.由于英汉语言特点的差异和英汉文化价值的差异,英语委婉语常常会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本文拟就英汉两方面的差异对英语委婉语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语系,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受母语影响比较严重。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存在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双方面的影响。结合高职阶段英语的习得。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及语言习惯四个方面对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负迁移进行了分析。以期运用好这些迁移规律.使母语最大限度地促进英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理工科院校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结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400名地方理工科大学生就影响其英语学习结果的诸多个体差异如个人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数理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学习者个人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对语言成绩具有预测能力;语言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个人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维模式差异对语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汉语言的思维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章将着重讨论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在语篇中的体现,进行跨文化与篇章结构对比分析,增强英语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语篇组织规律的认识,避免母语的组织规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联系的观点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并不是孤立的,它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会直接影响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改善和创设有利的校园环境和课堂环境是边远民族地区高校推进非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异曲同工:汉英通感的形成机制与认知阐释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感基于人类共同生理机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语言现参。从认知角度看,通感是一种隐喻。本文探讨了通感的形成机制,通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阐释汉英通感现象,揭示跨感官映射规律的共性,同时分析了汉英通感现象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认知与异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对英汉语言中隐喻异同的认知以及英汉语言中隐喻的互相采用的现象.人类基本相同的生理结构使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产生了许多相同的印象和概念,但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又使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产生不同的印象和概念.这些都充分体现在英汉语言的隐喻之中.英汉隐喻中的异同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体现在有关人体、动物、植物、颜色及其他物质方面的词语以及委婉语和成语中.指出了研究英汉语言中隐喻异同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影响的,汉英语言是隶属两个完全不同语系的语言,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探讨了隐藏在汉英语言背后的思维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汉英语言转换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出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做好汉英思维模式的转换以便译出高质量的英语译文。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而语言是两者的表现方式。英语和汉语是隶属于两种完全不同语系的语言,差别显而易见。文章主要探讨了隐藏在英汉语言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以及在这些差异下英汉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与蒙古语的复合句在连接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蒙古族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连词时往往不得要领,屡屡犯错。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蒙古语和英语复合句的连接方式,然后对二者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了两种语言的复合句连接方式的差异,并结合具体实例,总结了蒙古族学生在英语连词使用上受此影响容易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文化差异是影响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分析西方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渗透以及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西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有利于归化异化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文化翻译策略在英汉翻译作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