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彝族传统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也是使用者社会经济文化身份的象征,更是彝族人民起居方式、生活习惯、审美爱好的“感性显现”.它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沉淀着非物质文化的因素.本文从彝族传统家具的形制、装饰图案、色彩组合等方面,探讨彝族传统家具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一年前,我们曾在四川凉山地区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参观了当地的漆器生产。我们感到彝族漆器不仅是民族工艺中的绚丽花朵,而且生产技术相当原始,形制、图案古朴,对探讨古代漆器生产有珍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彝族诺苏支系宗教经籍写本至今保留着一些古朴的形制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既有本民族自己的创造,也曾经深受汉文书籍制度的影响,是彝汉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有力证据,也是诺苏宗教经籍产生历史非常久远的一个佐证。本文就其书写材料、书写特点、装帧形式、传承收藏特点等作了比较细致的描述和探讨,希望能为探索诺苏经籍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找到一些根据。  相似文献   

4.
"彝族年"是彝族人们在长期生产和劳动中产生的民俗文化事项.彝族年的推算方法是彝族历法来加以推算,是彝族人们的集体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它与彝族人们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通过研究彝族年的民俗文化,提取彝人信仰世界里所依赖的文化元素;了解彝族年的风俗习惯和仪式;从中影射彝族文化的历史影子、社会变迁、精神信仰和文化价值,得出彝族年蕴含和保存着丰富的彝族民俗文化."彝族年"又是彝族这个族群相互认同的心灵途径.笔者认为"彝族年"以传统文化事项走进现代生活,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模式加以保护和传承,这样的文化模式也是研究"彝族年"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凉山彝族酒文化 ,是彝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折射出了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性格和生活方式 ,同时也反映了酒给彝族人民带来的喜怒哀乐等。本文着重从凉山彝族人民的饮酒礼俗入手 ,探讨酒在彝族人民生活中的民俗意义及其功能特性 ,以展示凉山彝族酒文化的优良民俗风彩。  相似文献   

6.
彝族文化广泛渗透到彝族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彝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深刻影响着个体和社会的 发展。而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的彝族文化,对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屏山县积极发掘和 激活彝族文化,整合彝族文化资源,培育彝族文化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使彝族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支柱性产 业。创新彝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让彝族文化守护彝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提升彝族文化自信,带动社会经济发展,脱贫致富路 越走越宽,让农民享受到彝族文化带来的乐观感和成就感,为屏山彝区的脱贫、减贫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摘要]《阿诗玛》是彝族民间叙事长诗之一,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女子的作品。本文从性别视角切入,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阿诗玛的情感、生存体验及其在男权社会中遭遇的生存危机,探讨这部作品中彝族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彝族人民塑造的阿诗玛角色让读者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彝族女性和彝族传统文化,审视世界和人生,表达了彝族人民解放彝族女性、发展彝族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彝族男女两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8.
<彝族文学概论>是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彝族文学的专著,在彝族文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彝族文学与彝族文化的关系、彝族文学的内在体系等基础命题及彝族双语创作、彝族翻译文学等重要侧面表现出了难得的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漆器"2008年6月7日被国家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给彝族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宜,升华了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彝族漆器以餐具和酒具等生活日用品为主,以其产品的实用性、工艺的独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漆器的产生与发明,凉山彝族漆器传承元素,凉山彝族漆器髹饰传承地,凉山彝族漆器髹饰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彝族文字是彝族古老文化及其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彝族文字字符中闪现着彝族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彝文字符内涵包含了彝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蕴藏着彝族哲学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成就。本文以彝族族名与彝文字符渊源,彝文字符蕴含的文化内涵,彝文字符的文化创意性,彝文字符中的文化变异表征,彝文字符中客观事物特征体现为内容,阐释了彝族文化在彝文字符中的表现情况。彝文不仅记录了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其字符本身的文化内涵也记录了彝族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易学就其诠释特色而言,可以分“筮术”易学、“道术”易学、“象数”易学、“图数”易学和“无言”易学。五种诠释特色下的易学,形式上表现为“此消彼长”的不同学派,本质上却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刻性,以及由此深刻性带来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巨大潜力。易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对于它的诠释,曾经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作出过突出的贡献,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发掘传统易学的时代内涵,构建新的易学诠释体系,必将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了解彝族医药,开展对彝族医药的调查与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当前“彝医学”面临着“名医消逝、名方流失、名药消失、医 术丧失”的局面,有必要对彝族医药知识理论和卫生保健的作用进行回顾和民间调查收集,在继续坚持“土洋结合,中西并重,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下, 如何让彝族的医药更好地为基层卫生保健服务和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范围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彝族文字是本民族的自源文字,它有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史。彝文字由于其本身笔画、结构等构字特点艺术造型,使其在彝文书法艺术创作上更有可为。在古代彝族毕摩文献上的“变字”现象应是古彝文最早的书法创作,只是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书法概念,后人继承的节奏也缓慢。随着小学到高校一类模式使用《彝文规范方案》以来,近年来的彝文书法发展和创新都很快。如今彝文书法爱好者不断涌现,彝文书法也越来越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由一般数词构成的数量短语结构一般不能重叠,除非是作状语才能重叠.但是“数词‘一’与量词相结合的数量短语”一般都可以重叠,而且重叠之后有了多种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数词‘一’与量词相结合的数量短语重叠有很多种重叠式,其中使用得最多的是“一AA”式和“一A一A”式.文章从诸多视角来探讨这两种重叠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以"易"的演化和历代治水者对"易"的理解为线索,探讨"易"对中国历史上治水实践的深远影响。大禹治水与《连山易》有正相关关系,《周易》则是大禹治水的总结。自李冰起,历代治水者,从《周易》中获得启迪,指导各自的治水实践。  相似文献   

16.
《周易》的家庭伦理思想包含《易经》和《易传》的家庭伦理 ,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伦理思想体系 ,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的融合形成了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源头 ,对中国社会的伦理、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比较吕祖谦《易说》与程颐《易传》,分析《易说》的解《易》体例及其中体现的理学思想认为:吕祖谦从“势”“理”两个维度解《易》,视诸卦阴阳爻是循环转移的,他把《易》视为讲道德修养的书,体现了鲜明的实用主义倾向,又以柔顺为“明德”,突破了程颐的解《易》思路。此外,《易说》还对君臣职分作了限定。《易说》较全面地体现了吕祖谦的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人类面临种种危机:流行疾病、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各种现代化危机的产生,在20世纪后期引发了遍及世 界的“文化寻根”热。作为邻国的日本在中国的文化寻根进入了新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学者鸟越宪三郎提出“日本 人的发源地在云南”的假说。随后,20世纪80年代乃至90年代,“彝族说”为其中关注的焦点。日本的文化寻根原本是为“日本 人论”寻找源流,在此背景下,出现诸多彝族与日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成果。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彝族与日本的跨文化比 较研究为中心进行特征分析,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突破传统文本,通过影像志方法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将是未来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吕翼中篇小说成就显著,表现为民族志叙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的交汇。以精准扶贫为重心展开的对彝族当代命运的民族志叙述,构成了吕翼中篇小说的重要叙事维度。而对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彝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及对彝族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的展示,体现出吕翼中篇小说民族志叙述疆域的拓展。吕翼中篇小说同时以彝、汉关系与抗日战争为背景,积极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伊尹是商代元老重臣,其过人的才干,喻示着其身份并非陪嫁奴隶,其出身的隐秘性,说明其可能来自外族。各地伊尹祠墓和伊尹耕莘等诸多遗迹,并不能以后世附会所能简单解释,而是族众分蘖繁衍的结果,都有着历史的根据。各地在伊尹文化的开发建设中,应当克服无序争抢心态,把握好“度”、“位”关系,如河南的伊尹故里,山东曹县的伊尹墓,山东莘县的伊尹躬耕处,积极鼓励就伊尹传说联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响伊尹文化品牌,才能有效提升地方文化实力,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