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人情本是道德情感至真至善的体现,但是随着权、利、欲的渗透,正常的人情往来就会蜕变为权情往来,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就可能"束缚"手脚、"绑架"身心,甚至演变成贪污腐败的温床。因此,领导干部逆转人情"绑架",既是为政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也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希望所在。一、人情"绑架"的特征与实质人情"绑架"是指在礼尚往来的语境中,通过不断地给领导干部送单向人情制造和强化其负债感,最终达到以公权偿还人情之目的的心  相似文献   

2.
正人情往来,乃人之常情,人在情感的"驱动"下来来往往以体现温暖,无可厚非。然而,许多人将人情往来作为工作、生活的"润滑剂",于是,人情往来变了味变了质,"以礼代贿"招摇过市,无所顾忌,人情便异化为腐败的温床。人情往来中腐败现象种种人情往来主要发生在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嫁娶、生日、乔迁、住院等特殊"节点"。因为披着"过节"或"贺喜""慰问"这样的外衣,借人情之名,行贿赂之实,送者和收者往往都显得"自然"  相似文献   

3.
<正>曾经问过不少人有关"路数"的解释,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答疑,人人都知道路数是什么,却说不清楚路数是什么。因为路数在生活中就像上海的马路,数也数不清。说不定,路数就是从数路而来,把路数清爽了,路数也就清爽了。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中归纳了上海人比什么地方都更加严格的礼尚往来的潜规则:1.不无谓地接受人情;拖欠;2.欠债要还,而且最好不要3.还礼和受礼的价格基本相等,即等价交换的原则。路数似乎就是人情往来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评中评     
别让“人情往来”污染了政治生态
  10年受贿200余次,牵涉粮油、畜禽、餐饮等78家农企;千万“家产”中,受贿金额250余万元,另有810余万元无法说明来源。日前,开庭审理的安徽省农委农业产业化指导处原处长金树芳贪腐案,揭开了官商“人情往来”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5.
人情广泛存在于领导工作中,如果能够较好地运用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人情、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人情、领导与上级领导之间的人情,就能充分发挥其"药性";而运用得差,就会使其沦为道德面具、情感加持和物质诱惑下的人情"毒药"。领导要正确处理人情与工作的关系,充分发挥人情在融洽感情、拉近距离、解决疑难杂症上的"药性",摒弃人情在工作中走偏、走歪、走邪的"毒性",把控好人情密码,掌握好人情原则。  相似文献   

6.
《领导科学》2012,(31):64
近年来,在多数披露的腐败案件中,均有"收受他人礼金、红包"之类的陈述。而从这些案件发展脉络来看,不少贪官往往是在一种貌似符合中国"人情往来"的"边缘腐败"中,一步步坠入犯罪的深渊。"边缘腐败"一般介于规则、程序的边缘,虽然人们能普遍感受到其严重性、危害性,但在一些相关的传统文化、习  相似文献   

7.
<正>从近年曝光的腐败案件中不难发现,大部分违法乱纪的官员都栽在"熟人"关系上,人情成为他们逾越不过去的陷阱。几乎所有领导干部都曾饱受人情的困扰。事实上,人情本无错。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质朴的情感,这是人情的本原,也是人性的本原。但是,人情又隐含着腐化变异的风险,当它参与物质或利益交换时,那些附着在人情上的种种消极属性已然扭曲了人情的原貌。这时候的人情,或是掩盖非分企图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8.
崔华超 《决策探索》2011,(11):34-36
借着人情往来的隐形外衣,购物卡行走于腐败的灰色地带,成为行贿受贿的“新宠”。  相似文献   

9.
许一 《领导科学》2012,(31):50-51
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国是人情社会.人情无疑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本预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王法、天理和人情三者是并列的.所谓情理,中国人往往把情放在理的前面,当情与理发生矛盾的时候社会舆论往往倾向于情,在组织中人情往往先于天理、王法成为评价领导者的首要标准,所以,当人情与事理、制度冲突时领导者要比其他人承受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人情主义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民俗基础,是中国儒家"尚情"伦理文化中土生土长的特定道德哲学范畴,是体现儒家和中国伦理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方法原则,也是一种体现人格提升、人性完满的伦理精神形态。因此,讲情重义本是人性之美,人情往来亦是理所当然。但人情歪风却背离了人情主义的原旨,既无关礼仪亦脱离情感,其实质是庸俗的关系主义文化对正常伦理文化的侵袭,其讲求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投机心理下的利益交换。  相似文献   

11.
陈国华 《决策》2010,(7):92-92
张云泉同志有句名言:“做人要像人,做官莫像官”。领导干部首先是人,既然这样,哪能没有七情六欲,哪能没有人情?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讲什么样的人情,要怎么讲人情。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各自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都会经常遇到一些不同的“人情难却”。正因为各种各样的“人情难却”,便造成后门难堵,歪风难刹,关系网难破,腐败现象难反。为何有此“人情难却”?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在交往活动中,人的情绪、情感的表达需要合乎情理,说一个人通晓"人情",也就是指他通情达理,能够以常情、常理的方式表达、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因此,"人情"也可以用来指称一个人待人处世所应具有的常理之情,亦即人之常情。依照常理、常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普遍通行的、约定俗成的待人处事之道,亦即人心、世情,它们也是"人  相似文献   

14.
<正>"公款吃喝"是人情关系功利化的一种体现,提供了把组织关系转化为私人关系,把组织事务转化为私人事务的媒介,成为政府处理公务的人情成本。在饭桌上,陌生人变成熟人,进而被纳入人情圈内,有助于把公务转化为私事,按照对"自己人"要尽力而为的逻辑处理。反之,"公事公办"在中国的语境下往往意味着公事难办或拖  相似文献   

15.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简单说,就是做官要懂得融入所谓的小圈子。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情,做什么事情往往把人情关系放到重要位置,认为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干部队伍中,看重人情关系的现象也有一定市场。正如上面提到的,入圈就能得到好处和实惠,不入圈就要受到冷落甚至打压。干部能否得到提拔重用,要看与上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关系亲疏。这样的现象在现实中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6.
《领导科学》2012,(6):64
近年来,领导干部腐败和非正常死亡事件呈多发频发之势,且多与领导干部的亲情、友情和婚外情有关,舆论关注度极高。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也是一个典型的官本位社会,领导干部自然就成了人情风暴的中心。从现实中看,人情成了腐败的药引子,也成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催命索,不少领导干  相似文献   

17.
申屠嘉作为汉朝开国功臣、文帝和景帝朝丞相,清廉刚直,疾恶如仇。他先是遭遇汉文帝的"人情门",无奈地放走了弄臣邓通;后又遭遇汉景帝的"人情门",对宠臣晁错的骄纵不轨无能为力,最终吐血身亡。他的悲惨经历,应引发我们对"中国式人情门"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一位朋友是某市业务部门的主管,县处级。几年前在一起聊天,谈到官场上的往来人情,自然提到了他的顶头上司钱处长(是省上对口局的财务处长,管经费划拨,都喊他钱处长)。朋友说起了这么一件事:  相似文献   

19.
单位管理中情感绝缘的典型表现为在工作管理层面"例行公事",在人情往来层面形同路人,在团队意识层面毫无共鸣。单位管理中情感绝缘的诱发原因主要是信息失衡导致群体交流减少,竞争压力导致个人主义盛行,领导偏位导致团队凝聚不足。单位管理中情感绝缘的防治对策应抓住"关键少数",改进管理作风;促进信息对称,构建互动基础;丰富集体活动,强化集体观念。  相似文献   

20.
借着人情往来的隐形外衣,购物卡行走于腐败的灰色地带,成为行贿受贿的新宠。有人说了,如今什么人最牛?不是兜里有钱的,而是兜里有卡的。有银行卡的不算牛,那钱是自己的;有购物卡的人才牛,那钱是别人的。时下流行的购物卡却和贪腐挂起了钩,以至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