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民问题历来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性课题。回顾历史,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者当属毛泽东。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农民主体思想。本文从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农民问题的解决来阐明他农民主体思想的内涵与实质。这对于我们探索和解决今天中国农民问题仍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一生是追求探索社会主义的一生,他的探索虽然经历了重大曲折,但其正确和成功是主要的.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主张,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的历史财富.毛泽东的艰辛探索,值得我们永远珍惜.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国化的产物。它不仅具体表现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而且还表现在他的经济建设实践及其产生的深刻影响之中。为了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四大精神,为了加快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回顾和正确理解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是必要的。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此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现概述如下。一、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种意见认为,毛泽东经济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理论;二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概念,并对新民主主义三  相似文献   

4.
扬昌济是近代中国伦理史学上的一位特殊人物,特别是他的德性伦理观具有立言、立德、立功三位一体的特征。由于他和毛泽东等人的特殊师生关系,他的伦理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代青年人,使他们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追求个性品质的完善,树立了变革社会的伟大政治理想,并且一以贯之地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中国的伟大变革。探索扬昌济的伦理思想。对于我们了解毛泽东性格的形成和毛泽东思想的发轫、产生和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7,(3):181-186
毛泽东精神是毛泽东个人品质、价值观念、情感等的锤炼、凝结和升华,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革命精神、价值精神和科学精神。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精神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新形势下,高扬毛泽东精神就是要弘扬革命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赓续价值精神,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倡导科学精神,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特征,也是毛泽东的独特风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民主革命道路,消灭了“三大敌人”,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仍是在“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合作化和国家资本主义的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继续在“相结合”的过程中,艰苦地探索在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他为寻求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回顾毛泽东这一艰苦探索的历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历史为镜鉴,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不无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毛泽东伦理思想许启贤从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伦理思想影响的角度来进行探索,我认为还是很不够的。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熟悉和热爱。毛泽东从幼年时期起,就勤奋学习,酷爱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废寝忘食地阅读各种书...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主要有六个方面。它们是逐步形成的,虽然某些方面有反复变化和矛盾之处,但却体现了一种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开创精神。毛泽东指导实施现代化战略的实践分为四个阶段。他在2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有曲折、有失误、有重要贡献,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创者与伟大实践者。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实践既有相适,也有相悖,这主要源于他指导思想上的矛盾、理论认识上的误区、"以苏为鉴"的局限及某些制度贯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土地农民私有的正确主张,以此制定了分配土地的办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苏为鉴"提出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正确思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探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群众运动是人民群众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经济目的而组织起来进行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声势的持续活动,按其参加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等。按其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政治运动、生产运动等,毛泽东的一生,发动、组织、领导过不少群众运动,对群众运动有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述,本文拟就毛泽东的群众运动观谈一些看法。 一、毛泽东的群众运动观的分期问题 毛泽东的群众运动观既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相联系,又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联系,大体上可分为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晚年时期。 1、1919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毛泽东的群众运动观形成时期。 他亲自参加群众运动的实践,为他的群众运动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五四运动开始,他看到了青年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巨大威力,感到非常振奋。随着他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他还亲自参加到群众运动的实践中去,发动、组织、领导、研究群众运动。1922年9月,他和其他同志组织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的罢工运动,并取得了胜利。1925年“五卅”运动失败后,他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仅仅组织工人的群众运动是不够的,还必须组织农民的群众运动,并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动、组织、领导,研究农民的群众运动上,于是开始领导湖南的农民运动。1926年他和林伯渠等人在国民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