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维双 《北京纪事》2011,(7):109-110
京城仅存的牌楼街 国子监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朝叫“国子监孔庙”,清朝称“成贤街”,民国以后又叫“国子监”,1965年正式命名“国子监街”,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街。  相似文献   

2.
馥碧萱 《社区》2014,(26):31-31
北京国子监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相似文献   

3.
<正> 张之洞(1837—1909)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实业家和教育家。他为官40余年(1863—1909年),其中有三年(1881—1883年)是在山西渡过的(任山西巡抚),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张之洞整个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此之前的十八年,张之洞所担任的官职主要是:翰林院编修、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翰林院庶吉士、四川学政、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侍读学士、教习庶吉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衔。  相似文献   

4.
王懿荣(1845——190O),字正孺,一字廉(莲)生,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占现村人.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爱国官吏.他于清光绪六年(1880)考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南书房行走,汉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祭酒等官职.王懿荣酷爱金石、古文字,潜心研究,第一个辨认出甲骨上的文字,并“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这样把汉字的历史提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的殷商时代,开创了我国古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也因此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国子监是全国士子心之向往的最高学府,是代表朝廷管理中央官学的核心机构,也是为朝廷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智囊团。国子监之所以能够承载如此多的职责与重任,主要是其聚集了一批学养丰富、管理有方的教官,而且有一套比较完善且严格的管理制度。国子监各管理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为监生潜心学业提供管理保障。国子监的内部管理活动、教学管理活动和生活管理活动,构成了明清时期中央官学管理活动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播科技雕版印刷术在宋代与出版传媒业、教育传播业相互融合,促使印本书在文教领域广泛普及,促使教育传播的媒介结构关系全面革新,引发了教育体制的巨大变革,而国子监则是引发这次变革的纽带和中枢.宋代国子监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具有独立形态而具动态性调整功能的机制创新特征.它是最高学府,又是中央教育管理机构;既负责教材的编定,也对书籍的出版传播进行管理.宋代所建构的以国子监为中心和诸路提举学事司创制相结合的教育传播行政管理新格局,是我国古代教育管理体制建设的重大突破和创新示范,奠定了我国近现代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基础框架和雏形.  相似文献   

7.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欧阳修去世,其家人将《新五代史》(当时名为《五代史记》)表上,熙宁十年,诏藏于秘阁,而后盛行于世。欧阳修是《新五代史》的作者,自然无庸置疑。宋晁公武称:“《五代史记》七十五卷,皇朝欧阳修永叔,以薛居正史繁猥失实,重加修定,藏于家。永叔殁后,朝廷闻之,取以付国子监刊行。”  相似文献   

8.
唐代国子监下辖国子、太学、四门学、广文馆、书学、算学和律学共七学,广文馆在这七学中设立时间最晚,是在玄宗天宝九载七月才设置于国子监中的。它之所以设置,是由于当时生徒离开国子监,给国子监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是由于当时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当时的官学教育产生了危害。它设置不久,就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统治者不重视等原因,它失去了自己的所有馆舍,搬到国子学中去了。根据现有的史料,特别是考古发掘的新发现,可以证明,广文馆在搬到国子学中去之后仍然存在于国子监中,继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去国子监参观的时候,在国子监附近看到一家名为"盛唐轩"的店铺。走进去,我看到了许多用绒布做成的马、巨大的风车、老寿星的不倒翁、小时候曾经玩过的万花筒、会走的小纸老鼠…… 童年的往事在脑海中重新变得清晰起来。因为喜爱,我特别看了一下店里的简介:"盛唐轩传统民间玩具开发中心是由'绒布唐'第四代传人唐启良与其女儿唐玉捷于2002年创办的,旨在拯救和发展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专业研究机构。"我忽然想起来,《北京纪事》在2002年曾经刊  相似文献   

10.
唐长安城务本坊中的国子监,在教育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将历史与地理作为时空两个坐标结合起来研究国子监,全方位梳理隋唐国子监的制度历史,具体研究供职人员官名品级数量,学生人数和来源,留学生情况,课程设置与考核,将有助于解释唐代国子监由兴而衰的变化,折射出科举制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沈迅(1605——1647),字羽兄,号宙泉,祖籍蓬莱,其祖父沈梦麟于明万历年间在莱阳县孙受乡(今属莱西市)我乐村读书,后遂定居于此.明天启四年(1624年),沈迅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历任新城、蠡县知县.崇祯十一年(1638年)进京任刑部主事.不久任方司正副郎、兵科给事中.后因保荐高计光为凤阳总督不当,降为南京国子监博士.沈迅为此请假回家休养.时清兵入侵,沈迅遂与弟沈迓于孙受筑寨防守.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占莱阳后,即分兵攻孙受,沈迅与弟沈迓率众凭寨击退清兵,使孙受寨得以暂时免遭清兵蹂躏.  相似文献   

12.
读朱骏声的《说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朱骏声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卒子咸丰八年(1858),字丰(艹巳),号允倩,江苏吴县人。他是清训诂大师钱大昕的弟子。据孙詒让《朱博士事略》(见《碑传集补》卷四十)记载:“郡试补府学生时,嘉定钱宫詹大昕主紫阳书院讲席,亦十五岁为诸生。是年,重游泮宫,奇博士才,曰:‘吾衣钵之传,将在子矣!’遂受业门下。三年,期以通材大儒。”嘉庆二十三年举人,道光间选授黟县训导。咸丰元年(据《清史稿·儒林传》;《辞源》修订本为“咸丰二年”)入都进呈所著《说文通训定声》等著作,赏国子监博士衔,旋升扬州府学教授。  相似文献   

13.
宋代刻书可分为官刻、家刻和坊刻三大体系,这里仅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刻图书事业略加论述: 国子监是两宋时期的封建教育管理机构,国家最高学府,掌以经术教授诸生、荐送学生应举之事,同时又负责刊刻书籍等有关图书事务。国子监刻书校勘精,质量高,范围广,数量大,它实际上已成为国家的刻书中心。  相似文献   

14.
侯晓然 《社区》2004,(12):4-6
2004年3月,在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社区内,成立了一个由安定门街道妇联主办的单亲俱乐部。这个社区内一半以上的单亲家庭都成为了该俱乐部的成员,甚至连社区的几位单身妇女也参与其中。这个单亲家庭俱乐部在北京市的社区范围内还属于第一家。单亲俱乐部的创办人—国子监地区街道妇联主席张松龄介绍说,我们片区单亲人群已占到了社区常住居民的4%。“他们面临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俱乐部负责人国子监社区居委会妇联主任刘秀冬介绍:我们这个俱乐部以情感交流、互相帮助、心理咨询等活动形式为主,活动方式主要是以一…  相似文献   

15.
张田 《北京纪事》2014,(5):109-112
成贤街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内,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它毗邻著名的黄教寺院雍和宫和充满小资情调的五道营。在浓重的宗教气氛和文艺氛围中,它以优雅的文人气质独立其中。在这条古老的胡同内,横跨着四座刻有“成贤街”和“国子监”的彩绘牌楼,街道两旁遮天蔽日的古槐将红墙黄瓦掩映在一片绿阴之中。尤其是盛夏时节,枝头上一丛丛淡雅的白色小花散发着幽香清洌的味道,充满了整条长巷。胡同的中央,有一组古建筑群,突显出它的与众不同,这组建筑就是孔庙和国子监。笔者曾在国子监内工作,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留有深厚的感情,国子监虽然现在改为博物馆,但记忆中的那个老国子监却是历久不忘。  相似文献   

16.
张百熙(1847—1907),字冶秋,湖南长沙人。1874年中进土,早年授翰林院编修、侍讲,任山东、四川等地乡试考官,并先后任山东、广东两地学政。以后又历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一生热心教育事业,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是中国近作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他既从理论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见解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同时又身体力行办学堂来振兴教育事业。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对这位教育家的研  相似文献   

17.
明代国子监生历事制度浅论文廷海明朝统治者对人才的巨大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如丘浚说:“我国家所恃以为治者,人才也” ̄①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必须依靠一定途径,“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 ̄②明之国子监(即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明史·职官·国子监》载:明之...  相似文献   

18.
李束  秦及 《社区》2005,(13):50-53
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有一条肃静整洁的街道。这条街在古槐的簇拥下,盛夏浓荫蔽日,隆冬银装素裹。从西向东走进街去,依次有4座光彩夺目的牌坊,耸立在街中。这就是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国子监街,它不但是中国最重要的街道之一,还是北京保护最好的古文化街。在国子监这条闻名中外的长街北侧,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和国子监。因这里保留有4座牌坊和下马石碑,便成为北京仅存的建有4座牌坊的古建筑街道,也是京城著名的人文景点。1984年,此地定为市级文物保护街。它独具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到这里来参观。元代…  相似文献   

19.
王芑孙(1755~1817),字念丰,一字惕甫,号铁夫,尝欲买田筑室于楞伽山,又号楞伽山人。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召试举人,官国子监博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教谕。他久居京师海淀,每年暑期出关居热河。客居京师馆董尚书家(户部尚书董诰)六年。在睿亲王(多尔衮后裔)府又客居六年。在这期间往来于梁诗正(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王杰(东阁大学士)、刘墉(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彭元瑞(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诸家,为诸公代起草文章。王芑孙在朝廷中虽然没有官职,但朝廷举行大典,所需文字材料,多出自先生之手,是当时著名学  相似文献   

20.
宋初教育及其借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而有天下之后,在采取一系列统一中国和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的措施的同时,又大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尊重知识与人才.宋太祖经常深入教学实际,多次视察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亲自过问和指导教育工作,解决教育上的经费问题,史书称为“宋祖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