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情是个永远年轻的话题。爱情缘何而生?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探究过它.结论自然因人而异。其实,爱的本质离不开自爱,情因爱而生,内在的爱外溢为情,即是爱情。自爱并不难理解。自爱就是对自己生命需求。精神理念的珍爱。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地球甚至要爱护太空,是因为我们爱我们自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的生命将难以维维。爱环境、爱地球、爱太空的实质,就是爱我们自己的生命。——当一个人说他(她)爱种花、养鱼时,他(她)也决不是对花、鱼之爱,而是对其自我精神的爱。花、鱼只不过是其…  相似文献   

2.
陈嘉明 《求是学刊》2006,33(3):46-50
福柯将现代哲学的本质视为对“什么是启蒙”这一问题的回答。从根本上说,他对启蒙所持的是一种肯定的态度,认为它对当代哲学具有根本意义。福柯把他的“现代性态度”归结为一种“哲学的质疑”,亦即“批判性质询”的品格。虽然他不满于“理性”的专断,对它的压制非理性有着尖锐的批评,但仍肯定理性所具有的“自我创造”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体现在科学文化、技术装备、政治组织等方面的“合理性”形式。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创作思想形成轨迹略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甄艳华 《学术交流》2003,(8):157-15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女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人们往往认为,现代派作家对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笔抹杀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伍尔夫对现实主义作家如笛福和哈代评价极高。她所反对的并非现实主义,而是物质主义或自然主义。她曾说过:“我们对于笛福和他这部小说(指《鲁宾逊漂流记》)的心情,与希腊人对于荷马的崇敬十分相似。”[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伍尔夫十分尊重本国文学传统。事实上,伍尔夫不仅善于继承本国的传统,而且从俄国、法国、美国的优秀作家那里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我们可以说,伍尔夫的现代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4.
云慧霞 《求是学刊》2003,30(3):90-94
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受 2 0世纪德国生命哲学的深刻影响 ,主要集中在对艺术与生命美学、艺术与技术理性等问题的思考上。在美学观上 ,他将“生命”一词作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进一步对审美体验、艺术想像等美学当中的核心范畴加以分析。面对科技理性给现代人带来的精神危机 ,他认为只有艺术地陶冶心性才能解决。宗白华生命美学观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建立在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并对西方生命哲学加以整合而成。  相似文献   

5.
村上春树的现代寓言:自我的损毁与死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上春树深切描写了现代人心灵死亡的三种方式 :为了满足自我而失去了自我 ;为了保护自我而完全封闭自我 ;多种现实力量撕裂了自我。而且在创作中 ,他始终以一个独立自由、平凡普通的人的眼光审视、思考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困境 ,试图为那些身处孤独之中的现代人探索合情合理的生存方式 ,帮助他们返回人类健康快乐的精神家园。   2 0世纪之后 ,精神不朽的英雄神话虽然已经破灭 ,哈姆莱特的“生存还是毁灭”也不再是个体生命者考虑的问题。但是 ,如何在有限的存在中完成生命的使命 ,实现生命的价值 ,并且保证这一有限存在的完全实现 ,却成了…  相似文献   

6.
生活作为人生命活动的展开方式,是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和目的进行的生命活动,是人全面本质的展开,本真生活是属人的,以人为本。现代社会实质是以资本市场逻辑和技术理性为主导逻辑建构而成的物化社会,置身其中的现代人的现实生活实质上趋向物,处于异质生活境遇,怎样在现代生活境遇里获得生存的意义,过有价值的生活,回归“人本”生活状态,关键在于对“物本”异化力量主导所形成的现代人的异质生活境遇的超越,即对生活的价值体验。  相似文献   

7.
高阳是当代历史小说大家,其所开创的“文化历史小说”至今为人推崇备至。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作了探讨:首先,是突破传统演义小说“演正史为小说”的创作路子,以多维开阔的视野展现了与历史密不可分、但其内涵又远远大于历史的整个宏观的文化;其次,是高度重视对生成情感生命个体的人的历史综合情境的修复,努力追求历史与人合一、人事两全的艺术描写;最后,是独抒性灵,充分凸现主体自我,别具创意地在叙事文本中融进了散文的自由不拘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杨威  陈红 《学术交流》2004,(12):9-13
M·舍勒的哲学人类学认为,独具“精神”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物的内在本质,而作为完整的人又是生命和精神的统一体。舍勒致力于从总体人的角度揭示人存在的意义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不仅为人的研究提供了人类学本体论的基础,而且他又将关于人的具体研究与形而上的沉思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人类学的转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当代中国塑造现代理性主体,进一步明确人自身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申府的儒学观并没有单纯地停留于对传统文化的解读,而是赋予其积极的现代价值取向。张申府认为,科学所关注的工具理性带给人们的是物质世界的满足,而民主所代表的则是人更深层次精神世界的需求,两者的核心精神皆在于理性。而理性是与孔子儒学的核心思想“仁”相契合的,理性是“仁”之外化,科学与民主亦是“仁”之现代性表征,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于人,即都建立在对人的关注与关怀之上,可说是对“仁者,人也”最为生动的现代诠释。而这也正是张申府所极力推动儒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晓芒 《求是学刊》2003,30(1):15-17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1.
形而上学的情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德生 《求是学刊》2003,30(1):12-15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2.
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清海 《求是学刊》2003,30(1):10-12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危机与"形而上学"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中华 《求是学刊》2003,30(1):17-20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4.
陆杰荣 《求是学刊》2003,30(1):20-22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5.
维贝尔著作中的主要问题是理性问题。从这一点出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维贝尔对欧洲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命运,“使世界摆脱魔力”的过程以及被他作为现实、文化和人的基本事实加以考察的过程发生兴趣。维贝尔在考察人类行动的理性时,提出了为什么理性成了现代生活的最主要形式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理性上的“文化意义”问题有关,因为根据维贝尔的方法论,社会科学不能局限于解释现象的事实结果,而应该说明它们的文化意义。维贝尔不同于现代的社会学家,他是以一般历史观点来考察价值多元论的。按照维贝尔的看法,人不只是、也不主要是借助社会结构来创造自己的现实性,而  相似文献   

16.
张伟胜 《浙江学刊》2003,(6):220-222
人的本质存在于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当中。人的生命具有双重性 :他既有被给予的自然生命———种生命 ,也有自我创生的自为生命———类生命。人的本质就是具有双重生命的人的本质。对人的双重生命的不同认识和态度 ,最深刻地体现了哲学智慧与宗教智慧和庸人聪明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张宏儿 《社科纵横》2009,24(11):170-171
本文旨在从女性身体伦理叙事角度对美国著名的自白派女诗人、小说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进行阐释。从女性“书写自我”的理性溯源、女性“生命本体”的伦理、抗争女性“身体反叛”的灵肉分离三个层面来分析。指出女性书写自我身体的意义就是要建构一种新的价值规范与文化规范,颠覆男权话语对女性身体的非理性因素强塑;女性有关身体的生命伦理叙事,应该探讨的是身体和欲望在男女性别中的权力等同。  相似文献   

18.
王莉娅 《学术交流》2005,(10):172-175
哈代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构思都受到他的创作语言的影响。从哈代的诗歌语言分析入手,可看出他文学语言的独特性。哈代的诗歌语言带有他浓浓的个人感情印迹,他的语言之美是因其具有鲜明而生动的形象性和个性。正因如此,他的诗歌如同他最好的小说一样,透过性格与环境,再现了威塞克斯地区的田园色彩、人民的生活风貌及作者自身的真实感情和思想。  相似文献   

19.
凌鹏  孟奇 《社会》2023,43(1):173-202
《茧》是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后完成的一部英文小说,具有丰富的纪实与理论意涵。对《茧》的先行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经济与家庭结构的分析,较少探讨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情感与心态变化的意义。本文通过引入“生活世界”的概念与视角,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与心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费孝通通过塑造宝珠的形象,展现了他理想的中国现代个体的诞生过程,即,现代个体在家(即“茧”)与工厂的意义重叠与张力中得以真正成长,随之确立的是基于现代个体而成立的新的生活世界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家既是个体的养育之所,也是个体的动力之源与安居之所。王婉秋的形象则展示缺少真实的家的个体可能呈现的纠结状态。这两个形象的对照,真正揭示了费孝通所理解的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复杂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教育乌托邦以宗教乌托邦的叙事结构为背景,有一个三段式的圆圈运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两个文本—隐性文本与显性文本,它唤起了人们对现在教育的恐惧感。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是“找回”失落的“教育本性”。而“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了人的未完成性、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它将鸟托邦的圆圈运动变成了点的运动—自由的运动。正因为人与教育的本质未定型,才有了人的自我超越与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