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文学在他化,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如果说过去所有文学理论教给我们的观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文学是文学,那么今天我们从法国文学中领悟到的命题却是文学非文学。20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新地中海精神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他者心态,这一变化推进了文史哲真正的融会,促动了教科文实际的疏通,得益的是天地人本真的磨合。法国文学在变,文学体性在变,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应该变。本组笔谈涉及到法国文学他化的渊源、特征、国外学者的研究动态以及推进这项研究的意义与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文学非文学命题、辟文辟学辟思的辟文学方法以及他者思想、新地中海精神等新看点的讨论,不仅促进对法国文学演化的理解,同时加深对人类文学思想及其新原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法国文学的他者指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国文学在他化,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如果说过去所有文学理论教给我们的观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文学是文学,那么今天我们从法国文学中领悟到的命题却是文学非文学。20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新地中海精神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他者心态,这一变化推进了文史哲真正的融会,促动了教科文实际的疏通,得益的是天地人本真的磨合。法国文学在变,文学体性在变,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应该变。本组笔谈涉及到法国文学他化的渊源、特征、国外学者的研究动态以及推进这项研究的意义与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文学非文学命题、辟文辟学辟思的辟文学方法以及他者思想、新地中海精神等新看点的讨论,不仅促进对法国文学演化的理解,同时加深对人类文学思想及其新原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法国文学在他化,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如果说过去所有文学理论教给我们的观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文学是文学,那么今天我们从法国文学中领悟到的命题却是文学非文学。20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新地中海精神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他者心态,这一变化推进了文史哲真正的融会,促动了教科文实际的疏通,得益的是天地人本真的磨合。法国文学在变,文学体性在变,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应该变。本组笔谈涉及到法国文学他化的渊源、特征、国外学者的研究动态以及推进这项研究的意义与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文学非文学命题、辟文辟学辟思的辟文学方法以及他者思想、新地中海精神等新看点的讨论,不仅促进对法国文学演化的理解,同时加深对人类文学思想及其新原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天生的文学.文学之称文学,文学之有领域,都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之后而形成的一块园地.文学就其来路而言,历史上就是根在文外,源于他处.而文学越成其自身,就越强烈地感觉自身的弱小,就越想僭越自身,走向神话化、政治化、哲学化、历史化、宗教化等途径,由此造成文学遁入他者的他化现象.中国史传文学的自化生成与他化遁逸,为文学他化论作了一个生动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文学他化论——关于文学的三悖论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他化,是文学非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文学是己非己的复杂原因.这样一个命题包含着文学非文学、文学反文学和文学化文学的悖论推理.这三个悖论揭示出一串危机重重的话题:文学蘖生,文学蜕变,文学消亡.当然,其中也孕育着一种全新的文学观念,诸如文学潜移,文学辟合,文学默化.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处于三悖论征候群中的文学他化问题.它们是文学思想的悖论式推理,文学自身的悖论性生发.文学跨界的悖论化去留.  相似文献   

6.
本篇论文探讨现代华文文学作品在法国经典化(canonisation)的过程。首先从相关的人物与体制着手,一一检视两者如何相互作用,而赋予了某些作品"经典"(classiques)的地位:就教育系统来说,本文述及教科书、教师资格竞试必读书单和学术著作的影响;就出版面向来说,出版社特别重视某些作品,提供数个重译版本或将它们纳入具有威望的丛书之中,乃作品经典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字典和百科全书同时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次,从布迪厄式的观点出发,本文考察了参与某些作者经典化过程的不同权威立场,诸如汉学家、媒体、文学奖评审及文学经纪人,并思索了中国与法国双方对华文经典的认定,是否有值得注意的差异。论文最后一部分转向台湾文学在法国出版界的现况:台湾文学尚处于边缘的地位,使其至今仍不受潮流效应所囿。文末介绍了由笔者与其他两名学者共同主编的Lettres tawanaises(《台湾文学》)丛书的创立原则。本丛书是目前在法国唯一一套专门引介台湾文学的丛书。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经历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与中国学派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变异学研究的学科方法。国内学者多从纵向的角度考察这些学派与学科方法的更迭变化,忽视了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凸显的是比较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性,这是对学科发展过程的深一层把握。从横向看,中西方比较文学在建构学科理论时存在着两个误区:过分注重学派建构与文学真理的诉求;学派固守疆域,文学真理压制了文学他化的灵性。中国学派提出了变异学研究,虽然也有学派疆域与真理残留的尾巴,但它突破了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局限,是国内比较文学有代表性的学科理论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而寓言是最能体现<庄子>文学特性的一种样式.<庄子>寓言既包含主角、细节描写、情节等文学因素,也涵客逍遥、物化、无为等哲理玄思,两者难分彼此,圆融统一.深入剖析<庄子>寓言中这种文学非文学的现象,并试图以"文学他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庄子>的历史语境,也是为了更好地解读<庄子>寓言的完整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对文学本质问题的研究,是文学理论学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文学本质研究面临着多方"围剿"的当前文学理论界,如果要对它继续加以推进,必须直面争议,并通过全面有效的反思厘清问题本身的意义与逻辑.同时,对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进行学理上的辨析,澄清文化研究的喧嚣话语对文学基本理论研究进行虚假"挑战"的干扰.而正视人类思维的认识特质,以"解释学还原"的立场对"文学"概念进行梳理,在对具体的历史的文学进行本质研究时,坚持"大胆地追问,审慎地判断",则是文学本质研究的可能途径.如何就这一问题确立具有当下意义的学术前提、研究态度与方法,是现今理论界开展文学本质研究的当务之急,也是文学本质研究"突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朱国华 《河北学刊》2005,25(4):139-146
如果从历史的维度来理解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布迪厄对文学场的历史发生的理论阐述。就法国文学史而言,这一过程经历了文学场获得自主性、出现双重结构以及生产符号财富三阶段。但文学场并非一个超稳定结构,它面临的内忧是,美学革命的体制化会耗尽它的话语资源;面临的外患是,文学场总是不能摆脱政治、经济资本的操控。但问题是,布迪厄对作为一种普遍性文学建构的文学场的描述是否准确?布迪厄把文学场理论限制在发达国家,那么,它超出欧美之外是否仍然存在一定的阐释效用?事实上,布迪厄本人并没有反思性思考他从属的第一世界的学术位置与他的学术观点之间的语境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