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波澜壮阔的黄巾大起义爆发。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东汉政府逐渐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各地野心勃勃的豪强趁机拥兵自保,割据一方。董卓集团覆亡后,在凉州系军闯中要数马腾、马超父子及韩遂所组成的军事集团最为强大,并且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孙权(公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34年)爆发的黄巾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政权,使之摇摇欲坠,名存实亡。此时,群雄并起,各霸一方,相互征战,连兵不休。兼并战争的结果,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曹魏占据中原河北诸州,蜀汉偏安西南一隅,孙吴则控制江东诸郡。  相似文献   

3.
一、联盟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联盟的初建汉献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爆发的黄巾大起义,虽然其主力在当年就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但各地的余众依旧坚持斗争,实力十分强大。东汉政府为了把起义彻底镇压下去,于次年接受太常卿刘焉的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企图以加强地方长吏权力  相似文献   

4.
东汉初年统治思想经历了"柔道"———尚法崇刚———尊儒尚柔的发展与调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统治思想曲线呈现出刚柔相济,正反结合的轨迹。这一轨迹又与东汉初年豪强地主势力的兴衰强弱相一致,从根本上保证了东汉初年社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考察东汉的人口状况,其重要依据是《续汉书·郡国志》以及刘昭的注。刘昭的注又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即应劭的《汉宫仪》、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和伏无忌的户口、垦田材料。从东汉建立到永寿年间的人口演变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光武帝至和帝元兴元年(25~105年),二是从和帝元兴元年至桓帝永寿年间(105~158年),前者是人口的恢复和增长期,后者是人口的徘徊和波动期。东汉后期(157~220年),是人口锐减的时期。及至三国,人口数已降到东汉初年的水平线以下.值得注意的是,东汉人口数的升与降,与社会的稳定程度有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对东汉史的研究加强了,但很少见到有关东汉史分期问题的专门论述.本文拟对东汉史的分期提出些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将东汉与三国合在一起,分为三个时期:东汉前期(汉光武帝至汉章帝共64年;东汉后期(汉和帝至汉灵帝共101年);分裂时期(190年——208年即汉献帝初平元年至建安十三年凡19年为前段,208——280年即建安十三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凡73年为后段,前后共91年).范书是从政治概况的角度作出上述分期的.他认为三国分裂,是东汉末年割据战争的继续,因之“附于东汉”.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按其分期却将东汉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学从汉初的压抑中奋起 ,文、景时期 ,积极进取 ,逼黄老思想退位 ;武、昭、宣时期 ,屈居于《春秋公羊》学之下 ,仅作为治国指导思想之一 ;元、成、哀、平时期 ,成为治国主导思想 ;进入东汉以后 ,又让位于《孝经》 ,渐渐远离政治中心。就《诗经》学内部来说 ,文、景、武、昭、宣时期 ,《鲁诗》学盛行 ;元、成、哀、平时期 ,《齐诗》学超乎其上 ;东汉《毛诗》学兴盛 ,《韩诗》学亦稍有起色。《诗经》学作为上层建筑 ,与政治关系的远近 ,决定于它满足社会需要和统治需要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它真实地、具体地描写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现实主义历史,自然不能不反映和表现这一个世纪内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又因为《三国演义》是这样一部历史小说,它经历了漫长的成书过程,从唐末的三国故事,到宋、元的有关三国的“说三分”平话,再到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再到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所谓弘治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接近罗氏的原作),最后由清初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加工成《三国演义》,一共经过了约九百年的时间。这九百年间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又通过不同作者对  相似文献   

9.
东汉初年和末年人口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延胜 《南都学坛》2004,24(3):10-15
东汉初年和东汉末年的人口数量,史书没有记载,但这又是研究东汉人口史的重要问题。东汉初年和东汉末年,是社会剧烈动荡和人口锐减的时期。具体而言,造成东汉初年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有战争死亡、严刑苛法死亡、灾荒和饥馑死亡、疾疫死亡等。东汉初年的人口数量只有西汉末年的约30%,即约有户367万、口1800万。东汉末年,人口再次大幅度减少,原因主要有黄巾大起义、董卓之乱、李郭汜之乱、军阀混战等战争因素引起的人口大量死亡,多次发生疾疫导致的人口大量减少。东汉末年的人口数量大约只有东汉永和五年的32%,即约有户310万、口1572万。  相似文献   

10.
两汉时期,西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人口迁移现象。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成游牧民族间的迁移和农耕与游牧民族间的迁移两大类型。西域地区人口迁移包括了战争对人口的掠夺、汉族将士在西域的戍守农垦以及乌孙等游牧民族的全族迁移等。总体看,该时期人口迁移以强制性和被迫性迁移为主。该时期人口迁移对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东汉人口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东汉前期在籍人口迅速恢复和增长,中期南方在籍人口持续增长,而北方由于羌人起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在籍人口数量三起三落,导致南北分布比重的不断变化。元兴元年,永和元年和永寿3年全国在籍人口曾三次出现高峰。元初5年前后和元初元年是东汉中期在籍人口的两次衰减的谷底。由于元初5年前后史籍缺载,延光4年的在籍人口数量是元兴元年和永和元年之间史籍记载最低,点。《续汉书·郡国志》记载的永和5年的郡国的户籍资料,只是东汉中期人口地理演变过程中一个特定时期的材料,不能代表整个东汉在籍人口南北分布的趋势。由于天灾导致流民的存在,贵族、官僚荫占依附人口,北方的实有人数的实际比重高于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12.
一、殖民地时代外国资本统治印度尼西亚历史发展的三个时期十七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入侵印度尼西亚,从此,印度尼西亚遭受荷兰长期的统治。从荷兰入侵到印度尼西亚独立为止的三百四十年间(1602—1942年),外国资本统治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是:商业资本统治时期;工业资本统治时期;财政资本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9,(6):8-16
汉灵帝统治的末年是东汉王朝逐步走向灭亡的时刻,东汉的灭亡则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黄巾起义之后四方兵乱大起,持续冲击着东汉王朝的统治,这是灵帝统治末年面临的外部困局。汉灵帝本人的昏庸及其一系列错误的政策严重削弱了皇帝的威信,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对汉灵帝皇权信仰的崩溃,这是灵帝统治末年面临的内部困局。原本因太子之争而产生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由于灵帝政治安排的失误,进一步激化为蹇硕与何进之间的矛盾,又因袁绍的极力怂恿,最终上升为宦官集团与外戚官僚集团之间的矛盾,并爆发了严重的宫变事件,使得东汉王朝上层统治秩序崩溃,最终导致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的乱世局面出现。  相似文献   

14.
<正>《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记录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史事。《三国志》全  相似文献   

15.
张居正,字叔大(1525——1582)湖北江陵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万历元年(1573)出任明朝政府首辅(相当宰相)。他一生经历了明末的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当时正是封建社会各种矛盾激化,阶级斗争空前激烈的时期。张居正针对明末社会的弊政,推行法家路线,实行变革,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的统治,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人口迁移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特殊环境使这一时期的人口成为一个谜团,研究人口迁移有助于正确了解当时的人口问题。当时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流量大,流向是无效的往返流动。当时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经济建设移民、国防性质移民、逃荒和越境等。当时的人口迁移遗留下了不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史学最普遍而有效的社会功能应是以史为鉴,东汉光武君臣就是比较成功的典型,为《后汉书》所称道。东汉较西汉统治稳定得快,兴盛要早,其因就是光武君臣能以史为鉴。首先,妥善处理功臣;其次,防范外戚;第三,限制诸王;第四,避免周边用兵。尤以妥善处理功臣最为突出,与西汉初杀戮功臣对比鲜明。这与光武君臣文化素质较高有关。然光武帝强化君权又为以后外戚、宦官专权埋下祸根;优待功臣又使豪族地主势力膨涨,激化了社会矛盾。东汉最终没有逃脱封建王朝必然崩溃的厄远。  相似文献   

18.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瞧) (安徽亳[bó博]县)人。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因而为世族豪门所轻视。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法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推行了一套法家  相似文献   

19.
自东汉末期至东晋,是一个历史大变动时期。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促成黄巾农民大起义,结束了东汉王朝的统治。随即天下三分,三国鼎峙,分裂争战几十年。司马氏代魏,三分一统,但经过短短三十余年的相对统一和安定之后,又是“八王之乱”,“五胡”兴兵,西晋王朝又迅速土崩瓦解。接着“五马渡江”,东晋偏安江左,北方“十六国”纷纭交替,争战不已,整个社会依然动荡不安。可以看出,在这长段历史时期中,分裂的时间多,统一的时间少,战乱的时间多,安定的时间少,社会充满了苦难和不幸。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不  相似文献   

20.
从公元190年汉献帝成为军阀董卓的傀儡时起,到公元589年隋灭陈再度实现统一时止,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整整四百年的分裂时期。其间发生了东汉末、西晋末的两次大混战,出现了二十多个王朝的更迭,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虽已不复存在,但是,各个小王朝中,也有在短时期内仍在其所辖的国土内实行过有效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什么这时期会出现两次大混战?为什么这时期政权更迭如此频繁?这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无变迁?其统治方法有无创建?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