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国近代史上三次妇女文化教育运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指出:“在每一个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一般解放的天然尺度。”而妇女的文化教育运动又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研究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演变以及古代、近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和思想,首先应对历史上,特别是近代史上曾经发生的妇女的文化教育运动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燕 《学术交流》2006,(10):177-179
文学现象是社会现象的反映。规律性的社会现象的出现虽然会因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而有迟早之分,但它不会违背规律形成空白。因此,从世界范畴看,19世纪俄罗斯贵族文学时期以奥涅金为代表的“多余人”群体形象的出现并非一个偶然的文学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于“多余人”形象的一般特征和基本性质,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多余人”形象绝非俄罗斯文学的专利,早在11世纪的东亚文坛就已浮现出了一位颇具“多余人”特质的早期文学形象———光源氏。  相似文献   

3.
妇解放作为一种扩大女权,从而使妇女取得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就业机会以及其它许多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权利的运动,它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曾有人把妇女解放定又为"女性人性解放主义",七十年代后,随着历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目标愈益明确、务实。在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那里,则很明确地、且非常郑重地把妇女解放看成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看成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的标志和程度。1995年9月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以及《北京宣言》的发表,在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问题上又重重地抹…  相似文献   

4.
陈宁  乔以钢 《学术交流》2002,(1):152-156
五四女性文学的情爱主题的写作既是对个性解放的时代总主题的呼应 ,同时又没有丧失女性性别体验的真实表达。由于五四时期女性表达话语的失构和女性意识的稚嫩 ,这种性别体验还必须裹挟在主流话语当中 ,以一种或边缘或隐形的文本形式浮出历史地表。但是这已经鲜明地勾勒出五四女作家由“觉醒”到“自觉”进程中的女性意识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发展初期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50年,我们走到了哪里?——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历程回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无论从妇女解放运动还是从妇女生活和妇女研究角度,近50年均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949年至1976年的女性的“社会性解放”时期和从1977年至今的“女性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时期。经过近20多年的探索,在走向女人、走向自主的个性化生活方面,中国妇女走出了自己的“本土”特色,同时也正在实现与现代化、与国际社会和国际妇女运动的接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当一个民族的经济历史性的高涨和发展迅速改变了社会生活的观念形态时,往往会迎来业绩辉煌的文学发达时期,导致文坛巨擘的诞生。从历史看,经济繁荣时期人们格外追求精神生产的发展;经济繁荣还会带来政治上的昌明的局面,有利于作家自由创造力的发挥。而要创造伟大的文学篇章,对作家来说,归根结蒂是要透彻地把握生活的本质。一个开放的时代,有利于为作家带来各种“参照系”,使作家在比较中站到更高的历史审视点上,透彻地理解时代和社会。文章指出,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摸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正在全国进行的大变革昭示了这一点。而文学的探杆,也就有可能测定生活泡沫底下更本质地体现社会运动的深流,从而将出现一个璀灿的文学盛期。  相似文献   

7.
曾大兴 《探求》2011,(1):33-38
一个地方的文学家数量之多少,成就之高低,影响之大小,就成了衡量一个地方的人文环境之优劣、文化底蕴之厚薄的重要指标,也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的“软实力”之强弱的重要指标。据考证,广州历史上出现过1401位文学家,占了广东历史上文学家总数的68%,因此,建立一个广州文学馆,对于进一步挖掘、展示和提升广州的“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重视民俗积累的普遍性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只能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有作为的文艺家只有深入生活,对生活有切身的深刻地体验,从生活中吸取艺术养料,才能创作出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否则脱离生活,单凭主观去臆造,其才华定会枯竭,其作品势必坠入单调和乏味,为读者所冷落与厌弃。这种情景,早已为中外无数的文学家的创作实践所证明。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社会生活和文学的这种艺术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已经为文艺学解决了。但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作家艺术反映的多重性,这就不是一般的文艺学所能解决得了的。特别是文艺家的民俗积累和其创作的关系.这只有文艺民俗学才能对其做出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杜勃罗留波夫在《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一文中指出:“衡量作家或者个别作品价值的尺度,我们认为是:他们究竟把某一时代、某一民族的(自然)的追求表现到什么程度”。他给评估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界定的“价值的尺度”,虽不算全面,但就思想内容而言却是正确的,以这个“价值的尺度”去论评,《金瓶梅》以“寄意于时俗”之旨,“曲尽人间丑态”之内容,充分裸露人欲(食欲、美欲、利欲、性欲)为主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第一次整体地勾画出异彩纷呈,新姿争艳,蕴含着历史发展轨迹与时代精神特点的反封建礼教的形象画卷,在晚明时期兴起的以“人”和“人学”为内容的文学新思潮中居于首屈一指的重要地位。书中以毫无节制的食欲狂求、越礼逾制的美欲追求、无度无耻的性欲渲泄、触处皆是的利欲横流等情节,使勃勃生机的人欲精灵在字里行间中躁动,从而揭示了以“存天理,灭人欲”为主旨的封建正统思想——程朱理学受到新思潮、新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挑战而走向式微,从“人”的解放为目标的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正在酝酿勃发而生。  相似文献   

10.
参政是人类参与社会实践的高级活动。妇女参政是妇女解放更高层次上的内容,妇女参政的水平则是妇女解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妇女随民族、阶级的解放而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经济上的独立和诸多权力,其中也包括参政权,即参与国家政权管理,担任各级领导的资格和权力。遗憾的是,解放40多年来,我国妇女参政的水平还较低,应享有的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不相适应。究其原因,有历史的,社会的,也有妇女自身的。本文试图探讨妇女参政的自身障碍,以期对妇女参政起点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人物形象看凌叔华小说的内省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琴 《社科纵横》2003,18(2):59-60
在凌叔华笔下有着旧与新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 ,这两类人物的塑造 ,体现了作者女性意识中鲜明的内省品格 :既有对“五四”妇女解放 ,个性解放实质的探询和反思 ,又有对女性自身文化负面的审视 ,对女性深层传统积垢的暴露与批判。两者的结合 ,使得凌叔华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比起同时代的其他女性开掘更深  相似文献   

12.
澳门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有赖于实力强劲的本土作家和离岸作家的辛勤耕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校园文学、女性文学和本土都市文学三大板块。在这中西文化交汇之地的澳门散文创作的主题追求上,除了反映当代颇具特色的澳门的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外,还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寻根的民族意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像磁场似地吸引着澳门作家,使澳门散文在母体文化培育下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由于澳门作家在平静的社会中生活,使他们的创作心境也极为平静,澳门散文总体上表现出平和闲静的艺术风格,犹如品茗谈心,抒发情怀,波澜不兴,但却极有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13.
刘晓芳 《学术交流》2004,(11):118-121
女权社会主义思潮是现代西方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在女权社会主义的视野中,妇女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没有摆脱受压迫的处境,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结合;妇女解放是以经济解放为主的整体性解放,但经济解放仅是基础性解放,思想文化领域的解放才是深层次的解放。这些思想为现代女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现代女性的发展在于自我意识觉醒、经济独立和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4.
卫晓辉 《唐都学刊》2000,16(3):98-102
文章论述了我国文学从先秦到新时期女性意识发展的历史轨迹,从人身依附走向个性解放、阶级解放,社会解放再到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构成了一条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地之子”的自我形象与“乡下人”心态 ,是生活和创作于 1 930年代“文化古城”时期北平的一批诗人作家们的一种特殊文化心态。这种心态反映了他们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文化选择、向往“自然”、“原始”美的审美趣味 ,以及坚守纯文学立场的文学信仰等多方面思想内涵 ;同时 ,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文化古城”时期北平独特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人学,自其出现的那一天起,人类的解放和自我确立便一直是文学的中心主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作为世界文学长廊重要成员的“多余人”形象,便是这样一些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不放弃探索生命真谛的人。 “多余人”形象是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不满社会现实,憎恨专制制度和  相似文献   

17.
“私奔”叙事是中国文学创作中一个常见现象,它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知识精英对于女性社会群体的同情之心,而且也表现了中国女性追求自我解放的心灵历程.五四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创作,虽然没有延续使用“私奔”这一古老词汇,但是却以“出走”概念取而代之;隶属于思想启蒙的“出走”现象,也因其与传统“私奔”叙事的意义相通,向读者暗示着民族审美观念的历史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妇女解放理论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尺,也是人们观察和处理妇女问题的重要参照。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所代表的利益不同,以及所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其妇女解放思想也不同。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使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指导中国妇女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正> 文学的当代性或称“现化性”。它是时代对于文学的一种综合性的要求。文学的当代性,要求作家在思想意识、创作过程和作品的整体面貌上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即以时代立言的严肃态度和负责精神去从事创作,具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更紧密地拥抱生活、贴近生活,及时反映人民的愿望和意志,渗透强烈的当代意识;在把握特定历史时期个别形态的社会生活的同时具备一种统摄全局  相似文献   

20.
早期移民的垦殖拓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是美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移民开发蛮荒之地因此也成为许多美国作家的创作题材。以薇拉·凯瑟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一些女性作家用带有浓郁自叙色彩的作品真实再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同时,她们还以优美、细腻的笔触,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生动刻画,鲜明地表达了女性的独立意识,歌颂了美国劳动妇女战胜困难的惊人力量,充分肯定了妇女在美国开发建设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她们的创作发展并丰富了年轻的美国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