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克郁土族历史与评议文字研究文集》已于2008年6月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文集收录了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李克郁教授发表在《民族研究》、《民族语文》、《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海社会科学》等博物上的33篇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去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少数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根据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精神,制定了我国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的跃进规划。这个规划要求苦战三年,争取在1958年内帮助那些需要创制文字的民族完成文字方案的制定工作;在1959年内帮助那些不需要单独创制文字的民族完成确定和选择现有的适用的文字的工作;在1960年前帮助那些需要改革文字的民族初步提出文字改革方案。这个规划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因而它受到了少数民族人民普遍的欢迎和热烈的拥护。  相似文献   

3.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文(回、满两个民族通用汉语文).解放前,21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五十年代,国家帮助10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多数人以本民族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国家民委副主任伍精华,在去年十二月举行的全国民族语文工作会议上,回顾总结了40年来我国民族语文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一)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得到了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把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作为行使自治权利的工具.全国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等重要会议,提供了蒙古、藏、维、哈萨克、朝、彝、壮等民族文字的  相似文献   

4.
学术活动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副教授庄司博史先生,慕名专程来我院民族研究所,对土族文字的创制和推行情况进行了采访和考察,从八月三日至九月五日,历时三十多天。我所土族副教授、土文方案的创制人李克郁对其详细介绍了土文的创制过程和推行试用情况,贾晞儒副教授介绍了海西蒙古语的基本特点和民间文学概况,在此期间,席元麟副研究员介绍了土文  相似文献   

5.
<正> 1992年7月12日至16日,由国家语委、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省、州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荟集吉首,对《湘西苗汉双语文教学方案》进行成果鉴定,鉴定结论是:《湘西苗汉双语文教学方案》设计科学可行,数据真实可信,教学效果显著,在国内同类地区民族教育中是一个独创,具有先进水平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其他同类民族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如能大面积地推广应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语言教育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必将得到有效克服。如果说,1955年国务院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制苗文并授权中央民委批准试行,是苗族结束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历史、跨向现代文明的第一步,那么,湘西苗汉双语文教学方案鉴定成功,则是苗族加速提高整体素质、向社会主义现代民族推进的又一步。  相似文献   

6.
试论土族格赛尔形象的艺术特征李美玲在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的土族人民,不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且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这个在历史上曾长期没有文字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自己的民族口头语...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生前,没有就民族语文问题出版过系统的、专门的论著,但在他的许多讲话和有关论著里对民族语文的社会功能、性质及其与本民族发展前途的关系等问题,却有过十分精辟、言简意赅的论述。几十年来,这些论述已成为我们党制定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现在,我国已经被识别并确定民族成份的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30多种新老文字,这里面就有早在1959年以前为壮、布依、苗、侗、哈尼、黎、纳西、凉山彝族等民族创制的文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重申和落实各项民族政策,民族语  相似文献   

8.
关于土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吐谷泽说、蒙古说、沙陀突厥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于1981年5月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一书中倾向于蒙古说,这也是五十年代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队土族调查组经实地调查和研究编写而成的《土族简史简志合编》一书中阐述的观点。其后,我们没有看到有份量的具有论证意义的文章,但在1982年11月出版的《土族简史》中不知何故,突然换了一种说法,认为土族与历史上的吐谷浑有关。这以后,《辞海·民族分册》、陈永龄编《民族词典》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语种多,文种多。在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五十三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回、满两个民族通用汉语文);解放前,二十一个民族已有了自己的文字。五十年代,国家又帮助十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帮助一些民族改革或改进了文字。目前,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多数人以本民族语言为主要的交际工具。 四十多年来,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一般来说,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还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  相似文献   

10.
11月5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吉炳轩、赵启正、石宗源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在北京军博举办的“中国翻译成就展”中的“民族语文翻译展区”。刘云山同志在展区认真了解了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情况,对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刘云山同志在翻阅《中国民族》杂志时说:你们这本《中国民族》就是原来的《民族团结》吧,我对你们这本杂志很熟悉,我还是你们的老读者呢!你们这本用六种文字针对不同受众对象出版发行的杂志,办得很好、很有特色,比过去改进很大,在国内外宣传上很具实力。(阿昌旺堆/摄…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少数民族拥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民族文化形式一样,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得到了充分保护,各少数民族拥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力。政府一方面立法保护,一方面积极扶持民族语文教育、培养人才,建立相关的民族语文编译、新闻出版机构,并主动为少数民族创制、推行文字,推进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勇于探索 独树一帜《土族(蒙古尔)源流考》评介魏绛在我国56个民族中,很少有哪一个民族的族源象土族那样,引起过众多史家的兴趣,长时辩而不休、争而不决。李克郁教授的新著《土族(蒙古尔)源流考》新近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探索土族族源问题的一部力作。该...  相似文献   

13.
对民族文字“创、改、选”经验教训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面对刚刚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大多数没有文字或没有适用文字的少数民族,国家组织实施的第一个民族语文工程,就是“创、改、选”。所谓“创、改、选”,就是对没有文字或文字不适用的民族,帮助他们或创制、或改革改进文字,或选择一种现有适用的文字。这是解决我国少数民族文字问题、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但是,由于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现成可用的经验,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如今,我们已有几十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所以  相似文献   

14.
试谈土族文字中解决新词术语的方法问题李美玲民族语言是该民族人民进行思想交流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产生的民族文字是该民族内部使用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民族文字的产生意味着这个民族已由愚昧走向文明,标志着她已进入了一个把自己民族所创造的一切文明...  相似文献   

15.
口头传统作为具有悠久传承和较高艺术造诣的语词艺术涵盖了诸如神话、传说、故事等诸多传统语言艺术门类.世居于青藏高原的土族在历史的演进中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却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口头传统,隐含了土族历史的部分真相,是土族历史中被边缘化了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包含了土族民间信仰、族群来源和婚嫁仪式的口头传统文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土族人民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诗意思考;承载着土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其传统文化的象征,有利于形成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暨“民族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久前在京举行。此次成就展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出版、古籍整理、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民族语文影视作品等相关方面的成就,同时也是了解我国民族语文工作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此次活动的点睛之笔——“民族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纷纷阐发真知灼见,提交的研究成果质量高、涵盖广、层次深,既反映了我国民族语文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又为今后一段时期民族语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少数民族文字政策中,前章第二项对基本方针做了叙述。为了进行语言调查、对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改革不完备的民族文字,195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设置了民族语言研究组。并在1951年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开发语言教材等为目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随着语言政策的进一步发展,1956年把语言研究所民族语言研究组发展成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土族的伦理道德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族的伦理道德文化席元麟土族先民自唐宋以来由中央王朝管辖,与其他民族人民共同开发经营祖国西部边陲,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土族社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伦理道德亦然。土族人民在缔造伟大祖国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中,创造了自己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们...  相似文献   

19.
自1980年5月始创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以来,民族研究所就致力于民族学科建设,历经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青海地区民族学学科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两部风格,出版《青海地方史略》、《青海省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撒拉族档案史料》、《撒拉族史料辑录》、《青海民族史料摘抄》(明实录)、《十族族源讨论集》、《青海民族史料辑录》(上卷第一、二分册)、《民族语文散沦》、《青海民族史入门》、《民族学探索》、《青海少数民族》、《撒拉族政治社会史》、《民族宗教问题论集》、《中国婚俗文化》、《土族(蒙古尔)源流考》、《青海藏族史》、《伊斯兰文化新论》、《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文物》、《民族理论概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资料集》、《神秘的热贡文化》、《热贡艺术》、《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撒拉族史》、《土族婚丧文化》、《撒拉族语言文化论》、《语言心理民俗》、《河湟蒙古尔人》、《西宁历史与文化》等独、合、参编论著百余部。这些成果有力的推动了民族学学科的发展。“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学科的活动在于现实的需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院、所领导及时调整了民族学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提出:整合优势资源,构筑“大民族学”学科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土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土族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出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祖国的民间文化宝库。文章通过对土族民间故事的基本内客、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探讨,旨在更多的人了解土族积极健康的思想倾向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