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从文是写男女关系的能手6他自己说:“因为生存的枯寂烦恼,我自觉写男女关系时仿佛比写其它文章还相宜。”因而,他的作品有不少对女性心理,男女关系问题的出色勾画,作品也具有明显的女性化倾向。描写女性细腻的心理并不一定能使作品女性化,巴尔扎克、福楼拜、扎尔斯泰等都以写女性心理见长,却丝毫没有女性化倾向,为何沈从文有呢?这是因为前者大都是以男人的眼光来测度、揣摩女性心理,带有很浓烈的男性气息,作品中“隐含的作者”就是一个男人,一位社会解剖学家。而沈从文作品则带有更多的女人味,“隐含的作者”也给人感觉是一…  相似文献   

2.
<正> 沈从文走上文坛,并不是一心要做个描写爱情圣子,他一心所想是建构一座神殿,这神殿供奉着“人性”.“人性”.自此成了沈从文心目中评判事物美丑、道德善恶的一把标尺.而男女两性之爱,这“人性”中最原始最深沉的质核,自然也成为沈从文的审美领域,成为他观照社会,反思历史,找寻生命的真谛.为此,他建构起两座颇具特色的情爱艺术大厦,融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既有“生命重造的快乐”,也有深味人性沦丧的悲哀,既有对“大多数人的生命如一堆牛粪在无热无光中慢慢燃烧”的深沉感概.也有希冀用雄强犷悍的蛮野气质当作火炬来引燃整个民族青春火焰的不舍追求,涉足沈从文的情爱艺术世界.我们可以体味作家的良苦用心,理解其对于人类智慧美丽永远的倾心和对于虚伪、堕落的上流社会极端赠恶的感情.体味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沈从文是怎样将爱作为他观照历史化的聚光点,从生命的审美高度给予爱以艺术描绘.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在《论艺术》中指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语所表达的形象来传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种同样的感觉一一这就是艺术活动.”巴金的创作活动与托尔斯泰的论述是相吻合的.巴金是在感受和体验了各种悲哀而难以排适之后才开始创作的,所以,他首先是悲哀的体验者;他又认为自己的创作是倾诉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所以他又是悲哀的表现者.听听他自己的表白:“我虽不能苦人类之所苦,而我却是以人类之悲为自己之悲的,我底心里燃烧着、种永远不能熄灭…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曾宣称,他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建造一座小庙,把人的天性供奉其间。而男女两性之爱,作为人性中最原始最深沉的质核,自然也就成了他视点的中心,创作的原动力,观照社会、反思历史、找寻人生真谛的基点。与情爱世界大观园的伟大建筑师曹雪芹一样,沈从文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也建造了两幢颇有特色的情爱大厦,一幢就是根丝坚固,依附着自然山水,颇有点古色古香的乡村情爱大厦,一幢就是根基浅显,耸立在喧闹的文明社会中的都市情爱大厦。沈从文在建构他的情爱艺术世界之时,既有“生命重造的快乐”,也有深味人性沦丧的悲哀,既有神已解体,因而“大多数人的生命如一堆牛粪,在无热无光中慢慢燃烧”的深沉感慨,也有希冀用雄强、犷  相似文献   

5.
人类认识自己吗?──评《人类本性论》张效之三年前,王宗明同志告诉我他准备写一本论人类本性的书,并且说已经思考了很久。我没想到他会选这样的论题,很为他能否完成好担心.我告诉他这是已一块很难“啃”的骨头。没想到,去年暑假时,他竞把一撂厚厚的近三十万字的书...  相似文献   

6.
<正> 记得是一九七五年,我走进纽约唐人街一家书店去搜购沈从文著作.没有料到书店老板这样对我说:“沈从文?谁也不读他的书了——他已是个老头儿.”等到惊魂初定,我就猜想,沈自己国家的书店老板会怎样回答我的提问,以此来聊以自慰.想来回答会是:“沈从文,谁也不读他的书了——他是资产阶级.”或者,“他只会描写旧社会.”甚至说:“他还在信仰上帝.”当时中国的书店里买不到沈从文作品(实际上那家唐人街书店里倒能买到).我知道沈在台湾倒受到重视(他的作品曾被查禁,因而非常珍贵),但一位图书馆长听说我在搜岁沈的著作,信口说了一句:“沈从文?他是共产党——他没有到台湾来.”我对自己说,这真是一份绝妙材料,可以让鲁迅写成小说,因为鲁  相似文献   

7.
1940年代,是沈从文思想与创作极为复杂的时期。当以《边城》为代表的创作高峰过后,苦于对生命、人性及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为寻求自身创作的突破,沈从文的思想与创作陷入了空前的焦虑和心绪的惶惑之中。尽管他依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一方面将笔触伸向变革中的湘西,《长河》即作家观察认识湘西的结果,但这部未尽的长篇,却难以遮掩沈从文创作的式微。另一方面,创作的不理想,并没有使沈从文停顿对文学的思考,反而促使他陷入了对宇宙、自然及生命世界的"抽象的抒情"的遐想之中,探询人生与生命的永恒意义。但是历史并没有给沈从文一个继续展示自己文化理想的舞台,随着中国形势的巨变,沈从文又一次面临着空前的困境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早在本世纪30年代,沈从文在谈到自己的小说创作的时候曾经指出:“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声称自己的文学创作的目的在于“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1]。现在,有足够资料表明,沈从文在20年代进入北京后曾接触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他从周作人那里接受了性心理学的观点;曾拜读过张东荪的《精神分析学ABC》;还从施蛰存、废名等人的小说中领略了西方心理学的魅力……[2]后来,他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大胆而深刻地解剖了人的性爱…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O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O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O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O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读者与研究者心目中,沈从文似乎是远离政治、追求纯文学的的作家,他作品中供奉的只是理想“人性”,而没有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和思想倾向性。实际上没有功利目的和思想倾向性的作家是不存在的。只是有些作家倾向性表现得鲜明外露,有些作家倾向性则表现得隐蔽深沉。沈从文属于后者。沈从文是主张以文学改造社会的启蒙主义者。他是怀着以文学作工具通过思想启蒙达到社会改造目的的信念从事文学创作的。社会、国家、民族的重造,是他创作的功利主义目的。这不但直白地表现在他散文创作中,而且成为他小说创作严正深沉的主旨。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改造社会的功利性目的首先表现为对于旨在破坏与改造旧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文学要写人,军事文学更要写人.邓一光写小说写人,写“父辈军人”,写这些人的命运和他们对命运的态度.这就使他的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具有了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创作初期,沈从文在湘西题材的创作中,用审美的方式对湘西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系统进行深度描写,为我们保存了一个异质于现代文明的文化空间,他这种异质的文化空间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种种堕落的反观之镜,这使得沈从文湘西文学题材选择与创作具有了极高的人类学价值,也使得他的湘西题材创作具有了鲜明的人类学诗学特征。沈从文湘西题材的文学创作本身具有比较鲜明的原始主义倾向,沈从文梦回湘西,营造了一个审美乌托邦世界,把湘西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资源之一,这是沈从文的艺术审美思想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但此时沈从文的人类学诗学创作面临着困境,缘于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思考缺失历史理性。站在历史理性的高度,从为湘西文化到为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甚至是为人类整体文化而代言,创作思想着眼于关爱人类整体的命运,这种悲天悯人、大仁大爱的思想立足点,是沈从文的人类学诗学创作困境突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因艺术水平的关系,沈从文的早期创作较少被以往学界所关注。实际上,这批作品对于理解其创作思想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文体演变”的角度,尝试对这些作品进行重新解读,既注意不同文体中的历史信息,也透过演变线索,追溯沈从文在创作上、思想上的进程。本文认为,对沈从文而言,文体的演变是一系列艰苦的习作试验,也促使他对新文学的再生产机制和个人创作道路产生自觉。不妨说,本文是对文学史上的沈从文进行的一次发生学考察。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曾赞美沈从文的创作是贴近血肉人生的。好一个“贴近血肉人生”!我们不少学生作文之所以写不好,就是因为他们不自觉地背离了血肉人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语文教师王栋生曾说:“几十年来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写作者当人,没有把写作当作是人的生命活动。”让学生把作文与自己真实的人生联系起来,学生才会真正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王跃文曾说:“我觉得写作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作家刘墉曾说过下列一段话:我从不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它们只是说我的心、我的情。我常一边写,一边落泪。于是,我告诉自己:管它好不好…  相似文献   

15.
就题材而言,沈从文最后的小说集《雪晴》回到了他所熟悉的湘西边地,但这绝非一种简单的重复。身份、语境、言说方式的转变,使得这部作品构成一种隐喻式的表达。小说中出现了画家梦断的情节,推究起来,沈从文的夙愿是创造“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并藉此“重造中国”。“梦断”是对于自身创作乃至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整体结论,表征了他所遭遇的内外交困情形。《长河》、《芸庐纪事》、《小砦》等作品的未完成,凸显了沈从文小说的能力限度:他的想象力往往囿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在题材的拓展上缺少一种“历史建构”能力,他所醉心的文体美学也使得他难以从风景画的捕捉中超拔出来并构建真正宏阔的历史小说。   相似文献   

16.
写这个问题之前,得先加个子题:感情是创作的动因,作家一种情感赋予他一系列作品以体系上的统一性。黑格尔在《美学》里讲到情感与艺术关系时这样说:”激情是构成艺术的真正中心和真正世界,”文学写什么和怎么写,是“艺术家自己所意识到的和感受到的。”沈从文对此有许多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一切作品需要个性,都必须渗透作者人格和感情。”(《沈从文别集·边城集》)如果“过分加重他的道德观念的责任,而忽略产生创造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可少的情感动力”(《抽象的抒情》第9面)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文学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见于文…  相似文献   

17.
试论抽象──读沈从文四十年代论说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1902──1988)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特别的作家,他的人生经历与他的文学世界同样充满传奇色彩。使沈从文获得巨大成功的是以写于1933年的《边城》为代表的湘西小说系列,它们使他的以写于1935年的《八骏图》为代表的城市小说系列相形见绌。在政治上,沈从文始终保持了自由知识分子的立场。尽管他一度被认为是“京派”作家的领袖,并实际上几次引起文坛重大的论争,而且不断受到各种批判,但是他对于派阀之争的厌恶使他几乎一直在孤军奋战。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沈从文的立场都是人性的与生命的,不言而喻,这使他游离于中国…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创作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从创作初、中期的湘西文化本土阐释到创作后期的国家民族整体文化理解与阐释,再到创作晚期的人类整体文化理解与阐释.他的创作思想和他的文化理解、文化阐释视阈是吻合的.在创作晚期,沈从文在文学创作上以人类代言人的身份,把关爱人类的生存及其发展作为旨意,体现了强烈的"人类"意识.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的文体作家。他始终把新结构形式的创造作为小说创作的宗旨。他说:“照一般说法,短篇小说的必需条件,所谓‘事件的中心’,‘人物的中心’,‘提高,或‘拉紧’,我全没有顾全到。……我还没有写过一篇一般人所谓小说的小说,是因为我愿意在章法外按受失败,不想在章法内得到成功。”(《石子船·后记》)这个宗旨体现在他全部小说创作中,形成其小说结构形式的多样性特点。他的小说结构形式千变万化,但从总体上看下述三种结构形式最为普遍也最具特色。这便是:双线式结构,镶嵌式结构和流动式结构。  相似文献   

20.
王蒙不仅坚持着鲁迅所开拓的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的现实主义道路,而且还继承了鲁迅的现代文化观念,十分讲究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郁达夫对自己“感情强烈”、“自叙色彩浓郁”的小说怀有激赏之情,但他终于没有在自己身边停留下来。王蒙也没有在“八千里”、“三十年”中止步,他追求更广阔的现实世界,描绘出不少贴近现实人生的美好图画。写小说“很像古代陶潜、李商隐写诗”的废名,他与众不同的小说风格,经过时间的淘洗和过滤,在王蒙身上终于扎下了根并得到独特的发展。如果说废名与王蒙的创作主要是小同中有大异的话,那么沈从文与王蒙的创作便主要是小异中有大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