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珐琅彩瓷是我国古代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清朝时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烧制的釉上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扬州八怪"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总称,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主要靠卖画为生.盐商在扬州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奢靡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精神消费品的需求量大增."文之极,画也",盐商对绘画作品的需求拉近了与"扬州八怪"诸多画家之间的距离,画家依附盐商成为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使"扬州八怪"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3.
彭浦 《山西老年》2008,(3):31-31
鼻烟壶是一种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它将玉石、珐琅、水晶、玛瑙、瓷、铜等与绘画、书法等文化艺术综合为一体,成为工艺中的珍品,在国内外收藏界享有盛誉。此外,鼻烟壶因数量不多,深受收藏者青睐。鼻烟壶18世纪盛行欧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现代工笔画在色彩表现、颜料研制、开发等方面,部分地借鉴和吸收了日本画的相关色彩元素,使中国工笔绘画的色彩表现能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成为当今中国画坛引人注目的重要现象之一。文章对日本画的历史演变进程、近现代色彩表现形式和材料技法进行简要概括,并对以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日本绘画给中国工笔画提供的借鉴作基本分析,借以说明中国工笔绘画应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和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实现自身更大的提高和突破。  相似文献   

5.
意象造型是表现在中国画绘画过程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造型方式.本文从以神起观、凝神取形、炼形造型、型形传神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意象造型在中国画绘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产生受到了当时思想环境的影响,彻底摆脱了“助人伦、成教化”的传统绘画理想,转而从山水中寻求“道”的真谛,成为绘画史上“艺术自觉”转变的重要标志,并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梳理其理论渊源,认为《画山水序》一文受儒释道三家影响均有,但其理论灵感激发则是当时玄风振畅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岩彩画是20世纪在综合了中国传统绘画、日本画和西方绘画部分技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画种。它以矿物颜料为主要绘画材料,继承传统工笔重彩的绘画思想,吸收西方绘画色彩的科学原理,利用岩彩材质表现特长,借鉴西方绘画包括日本画在抽象、构成与装饰等方面的绘画技巧,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展现视觉美感,极人的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渊源中,色彩原本就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使用矿物颜料进行绘画,在历史上曾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无论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舞蹈彩陶纹盆…  相似文献   

8.
17世纪是中国绘画的一个充满异质、多元发展的时期,以董其昌和四僧为代表的17世纪艺术家在绘画空间形式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临近现代意识的空间营造方式成为现代中国画的画面空间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魏晋玄学与绘画姚汉荣中国绘画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具体说,飞跃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山水画的兴起。在此之前,主要是人物画,山水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没有成为独立的画种。到了魏晋南北朝,山水画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而且在以后更...  相似文献   

10.
在今鄂渝湘黔交汇的土家族文化地区依然流行着一种丧葬绘画形式,土家人称为"老爷子画",该艺术形式是土家族举行丧葬祭祀仪式中所用的一种道教神像画。它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结合土家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土家族丧葬绘画  相似文献   

11.
鼻烟作为烟草最初吸食形式,明代中期传入中国,清代渐成社会风尚。在此基础上,鼻烟壶艺术发展到极致,集绘画、书法、雕刻、镶嵌与玉石、瓷器、料器、漆器、珐琅、金属等材料工艺于一身,成为中西文化之大成者。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朝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只保留粤海关与西方国家贸易的职能,直至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广州成为西方国家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和贸易场所。由于鼻烟和鼻烟壶均为西方传入之物,也成为十三行专营的商贸产品,并由仿制到创新,对西方国家及中国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居士绘画与所谓“正统”的宫廷绘画的殊路异途,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居士艺术思潮兴起于宋,兴盛于元明,延及清末。居士艺术家不仅画所见,而且画所想,画所知,力图表达“画外意”。究其精神诉求,大多数居士艺术家表达的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隐退与政治回避。  相似文献   

13.
元代绘画作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宁静淡泊,超然物外”思想意识成为元代绘画的精髓,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以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四家”为首的山水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为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其中吴镇以画隐选题材著称,在元代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对吴镇的山水画进行初步的探究分析,来了解和揭示其山水画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4.
女性形象的创作在中国画中被称为“仕女画”,在日本画中被称作“美人画”。虽然中国仕女画与日本美人画两者的名称有差异、但在实质上,仍属于同一种绘画题材。而日本美人画胎息于中国唐代仕女画,长期受中国传统仕女画艺术风格的影响,并在其影响下不断发展。甚至被称为最具日本民族风格的浮世绘美人画,我们在透过其浮华的外表下,仍可清晰的观察到其内蕴亦深受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绘画艺术影响的痕迹。本文旨在对现有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画及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表现技法及构成形式做比较,研究、分析和讨论两者的异同,并结合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作品,开始时是画在一种丝织品——“帛”上面,这样便促使中国画形成了一种以线为主,施以淡彩的绘画样式。在中国画发展的历程中有两件作品特别值得关注:一件是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战国),另一件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丁字形彩绘帛画》(西汉)。  相似文献   

16.
文人画作为中国古典绘画发展至今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绘画领域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文人画,在苏轼看来是“士夫画”,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一种不同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派别。文人画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有着文人的气质、情趣及文化追求。所以讨论文人绘画到底产生于何时,怎样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一种普遍认同的思潮,绝不是讨论某一个画家的水平与风格的简单问题。从以往来看,文人画与文人这一阶层的独特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研究文人画的产生与发展,必须回到文人及文人画家本身,解读剖析文人画背后文人阶层的兴起,与文人阶层政治地位的高下对文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绘画美学源远流长,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清代画学集前代之大成,著述既多,研讨亦深,且四通八达,自成体系.其中,虚实观念是一条主脉,既牵连着诸家要旨,也表达出清人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以及对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发扬光大.本文着眼于清代画学里虚实观念的来龙去脉、绘画理论批评的种种表述,及其在"道"与"技"的各个层面衍生出的概念和命题,借以对清代画学中的虚实观有一个完整把握,并由此领会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精神和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绵延的历史长河里,中国绘画一次次波及日本,使日本绘画从佛绘、唐绘、大和绘、汉画、障壁绘、浮世绘到日本画的演变和发展一直受到中国绘画的深刻影响。同时,在吸收中国绘画以及西方绘画基础上形成的极具日本民族特点的日本绘画,也随中日文化艺术的交流在中国得以传播,并给中国绘画的理论、技法、创作、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转型、研究带来了不少启迪,为中国绘画艺术输入了诸多营养。  相似文献   

20.
在今鄂渝湘黔交汇的土家族文化地区依然流行着一种丧葬绘画形式,土家人称为“老爷子画”,该艺术形式是士家族举行丧葬祭祀仪式中所用的一种道教神像画。它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