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考古发掘表明,甘肃境内很早就有原始人群的存在。早在旧石器时期的中、晚期,陇东和河两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进入新石器后,甘肃境内其他地方都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约三千年前,周朝的祖先在本省陇东的泾河和中部的渭河流域开发了我国最早的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文化的开端。汉唐以来,中央政权都很重视对甘肃的开发.在汉武帝的屯田、移民等措施下,河西一带的农业与防务都进一步得到加强。到西汉后期,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余万。盛唐时期,甘肃更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贸易来往的通道。“丝绸之路”经本省通往西域。货运塞途,信使络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隋后,历经宋、元、明诸朝代,国都东迁,经济中心东移,人口发展也  相似文献   

2.
东乡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据1982年普查数字,共有人口279,397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洽区也散居有一小部分。居住在甘肃境内的东乡族人共237,858人。同1964年普查时的138,467人相比,增长了71.8%。比全国同期汉族人口增长幅度(43.8%)和全部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68.4%)都大。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东乡族自治  相似文献   

3.
甘肃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自古便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8%。研究甘肃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不仅有助于了解甘肃少数民族人口历史演变的规律,而且有利于今后研究甘肃少数民族人口现象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甘肃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甘肃境内...  相似文献   

4.
东乡族是我国甘肃境内的一个古老民族。自五十年代起,开始大量迁入新疆,多居住在伊犁河流域。新疆的东乡族人口现在已达40,326人.占全国东乡族总人口的14.43%,其中居住在伊犁地区的东乡族为30,265人。占全疆东乡族人口的75.05%。成为伊犁地区在人口数量上仅次于维吾尔、哈萨克和回族而占第四位的少数民族。1964年至1982年的18年间。新疆的东乡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即北也门)于1975年2月1日到20日期间,对在同年2月1日零点居住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境内的人口进行了首次普查,获得了相当精确的有科学价值的人口资料。这些资料,对于了解该国发展进程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困难方面和顺利方面,对于该国制定中期和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气候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巨大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反过来又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所在地的气候。马克思早就说过:“只有人才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① 许多中外学者都认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气候中表现得最为突出②③。从人口地理的观点看来,城市是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笔者搜集了国外许多大城市人口对气候影响的具体资料,再结合上海城市和郊县人口密度的对比与若干气候要素的地区差异,把城市人口作为影响城市局地气候的一个因素来进行分析,结果证明:它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也可以说城市人口是城市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一个重要人为因子。  相似文献   

7.
<正> 人口统计是自有人类社会,特别是自从国家出现以来,产生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统计活动。人类最初最重要的统计内容,无非是人口、财富和军事。但因人口在这三者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故人口统计的发生和发展,先于财富和军事的统计。中国古代的历史非常悠久,人口统计活动的萌生也就非常之早,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社会变革历程错综复杂,这就使得中国古代人口统计现出色彩斑斓、多姿多态的特点。因此,认真总结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人口统计活动,建立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8.
一 福建是祖国东南的一块古陆,是个适于人类繁衍的好地方。福建人口的发展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1954年发现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反映了四千年前福建原始社会晚期人类活动的踪迹。在距今三千年到二千年前的西周到西汉时期,这里居住着的土著居民是和中原地区华夏族不同的少数民族——东越族(或称闽越族),属于中国“方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任何社会都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人口和经济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的状况,而人口的状况对经济发展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人口的再生产,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人户,一般都居住在他们从业的地点。古代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所有人户也总是居住在他们从业的地点或被迫劳动的场所,而未从业的家属老幼也多半与家庭的从业者居住在一起受其抚养或瞻养。因此,我们说人口的地理分布是职业的地理分布的共生相。 人类社会职业可分为经济的与非经济的(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两大类。一个社会中从事非经济职业的人口比重取决于这个社会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上客观地存在着的社会剩余劳动率(即该社会所能提供的全部剩余劳动时间占全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时代愈是向古代推移,在经济领域内劳动或活动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就愈大。而且非经济性职业中又有不少是与经济职业配合或为其服务的。所以,在我们了解的历史时期内,人口的分布基本上与经济职业的地理分布一致。而各种经济职业的地理分布(以下简称“经济分布”)  相似文献   

11.
确定人口发展目标,进行人口决策以及编制人口计划,需要有足够的信息。因此,作好人口信息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计划生育信息系统,是提高人口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 一、人口信息的作用 人口信息就是反映人口过程与计划生育过程的特征和发展变化状况的各种消息、情报、数据和资料的统称。人们在从事物质资料再生产活动时,同时也进行着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活动,随着人口再生产活动的进行,不断地产生着人口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接受、传递和处理,反映人口过程各个方面情况的变化,沟通联络人口管理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实现人口有计划发展和人口管理目标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要相互适应,既反映了人口规律的要求,又反映了经济规律的要求,它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活动与人类所从事的经济生产活动同步进行时各种经济关系的综合表现。由于两种生产相适应首先是放在人类经济活动即社会生产的范围内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哈萨克族人口,从历史上看,主要分布在新疆的阿尔泰地区。但是,解放前由于各种政治和经济原因,造成了哈萨克族人口大量迁徙,迁至甘肃和青海两省就有30,000余人。解放后,在青海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迁移到青海的哈萨克  相似文献   

14.
一、计划生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计划生育管理是国家对人口再生产活动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组织和实施活动。它是为了一定的人口发展目标,对人口再生产过程所进行的计划、组织、调节和督监.人们对计划生育进行管理的必要,就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生活资料做基础。人们为获取这些生活资料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任何社会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所以恩格思指出:“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  相似文献   

15.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许多国家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底子薄,造成人口与四化建设极不协调的局面。“人满为患”,已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已经打破人口理论禁区,纷纷撰文探讨我国人口问题。这些文章回顾了我国人口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产生人口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阐述有关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四化关系,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主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很早就预言到,在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将会有计划地“对人的生产进行调整”,实际上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就要实行计划生育。现就我国建国以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历程作一些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 人口,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没有了人,也就不存在社会生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马恩全集》46卷上37页)。既然如此,人口状况如何,就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人口与社会和经济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人口与社会和经济必须协调发展,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但是,社会主义之前,根本不存在自觉的有计划的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而人口的发展也就不能不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论人口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从理论上探讨人口政策,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什么是人口政策在人类产生以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人类主要受自然属性(即人类的生物属性)的制约。尤其是在人类产生的初期,人类本身的繁殖生育活动是本能的、下意识的,因而,在长时期内,人类的生育、蕃衍是盲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了各方面的知识,从作为自然界的奴隶,到能认识、掌握一些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甚至能有目的的  相似文献   

18.
新疆境内回族人口历史,最早可追溯于13世纪,清朝及民国年间为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时期。解放后至今除出现一些间断性的小波动之外,均呈稳步增长态势。新疆回族人口集聚于天山以北,与历史上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移民倾向以及地区工农业、商业、交通发展有关。新疆回族人口聚居于海拔500米以及低于海平面的盆地层带,在聚居于农业区比重较大的同时,还具有在城郊、交通枢纽及水源充足的地居住的独有特点。其人口在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各地人口比例出现变化。其城镇化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但进度极为缓慢。  相似文献   

19.
<正>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人类社会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和斗争,都同人口问题息息相关。因而人口问题从来被人们所关注。人们在人口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人口思想、观点和理论。而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又往往和人口政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人口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要以相应的人口思想为指导,人口政策反映人口思想,同时又推动着人口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人口政策的成功和失败,检验着人口思想的正确和失误。因此,中国人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历史上各种人口思想、以及人口政策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成雨机会少。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人口2237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9.2人。由东向西人口逐渐减少。密度下降。甘肃两西地区,包括我省黄河以西古丝绸之路重要地段的河西走廓和我省中部以定西为代表的旱农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