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锡光  刘钊 《东岳论丛》2003,24(4):71-73
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工作者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创造性地以新的电影叙事语法和电影形象作为对抗和颠覆旧有秩序的手段。他们为无产阶级电影事业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同时也由于自身的历史局限 ,错误地采取了不加选择和甄别地彻底反都市的立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发现当时电影创作的规律 ,对于新时期电影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新疆文化事业步入发展繁荣的快车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些年我区文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建设、加快发展的实践历程,巳在全区初步建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与繁荣,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书写新的历史辉煌。文艺事业繁花似锦;社会文化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文博事业开创新局面;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农村电影服务农民;对外交流拓宽领域。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7,(12):35-42
纵观美国反战电影的百年历史,它先后经历了由外而内、由暴露而反思、由民族而人类、由现实而哲理的发展历程。美国所经历的世界性大战,有光荣,也有错误,这为美国反战电影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内容;而其国家精神与民间反战运动,也为美国反战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激情与活力。美国反战电影在历史发展与积淀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美国电影的反思精神与大国意识是相伴而生的。大国心态给美国反战电影带来了一种优越感,也带来了一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生存观念的一些明显误区进行了批评 ,主要观点是 :电影只有以事业为责任心才能发展为产业 ;在多媒体时代 ,电影应当主动创造自己的独特地位 ;电影必须巧妙地处理艺术、政治和娱乐的关系才能良性发展 ;改革中国电影体制中最为棘手的几个关节口 :改变僵硬的生产体制 ,调整过渡中的管理体制 ,完善标准分歧的审片体制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6):250-256
"十七年"时期,中国的电影事业百废待兴,广大的电影创作人满怀热情去歌颂新生活、新社会,一大批"高大全"的工农兵形象在银幕上应运而生,投射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中华民族特色。这段时期的电影结合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语境,遵循着当时的电影政策导向。因此,"十七年"时期的电影美术创作也会以"有意味的形式"贯穿在整个电影的创作之中,是为电影的题材所服务的,不可避免地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导演们的"政治无意识"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6.
司达 《学术探索》2015,(1):130-134
本文以诞生并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中的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理论为出发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在电影理论与实践中的历史脉络,并结合个案,探索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于20世纪60年代期间的电影观念和电影创作。本文认为,此时间段内的戈达尔电影,以具体的影像美学和故事结构方法,批判而又继承地阐释了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资本主义工业和消费主义的相关抽象理论。  相似文献   

7.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经典形态,现已成为世界影坛中的成熟类型,但武侠电影类型理论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借鉴中国电影传统建构"武侠电影类型论",对当前日益受到重视的商业类型电影特别是武侠电影创作而言,尤为重要。发轫于"影戏说"的中国电影传统不仅孕育、发展了商业电影类型观念,而且也提供了重新阐释当下电影艺术现象的可能性。从中国武侠电影传统和历史中发掘武侠电影的类型内涵及其在电影实践中可能开拓的现实性话语生长空间,是研究和建构武侠电影类型理论的途径之一。而作为一种来自于武侠电影具体历史的美学范式,"武侠电影类型论"将有望与当代批评实践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影片《血战台儿庄》是一部富于历史真实性影片,它所体现出来的电影美,是与这种历史真实性分不开的。拍历史题材的影片,要尊重历史事实,越符合实际,越有真实感,就越有历史深度和艺术深度,也就越有电影美。这部影片获得了1987年的电影百花奖和金鸡奖中的最佳编剧奖,这决非偶然。剧本作者收集了大量史料,专心钻研,几易其稿,终于写成了这部以凝练、深沉,重历史纪实,又不忽略人物性格刻划的电影文学作品。电影剧本是大笔触勾勒的文学工作,《血战台儿庄》又是大笔触中的  相似文献   

9.
《定军山》的诞生,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与现实指向,对它的研究不能仅限于目前学界所示的中国电影(戏曲片)滥觞的具体的感性描摹。《定军山》的诞生,有其艺术发展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艺术雅俗转换机制与京剧的兴衰历程、电影的艺术本性及特定时代和文化景观诸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产物。《定军山》的诞生,不仅是电影的中国本土化的特殊范本,更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化的已然“存在”——奠定了中国独有的“影戏”传统,包含了迄今为止中国电影的全部遗传基因和文化代码,不仅指涉到新时期“电影与戏剧离婚”等电影观念的大讨论,也为新世纪以来的国产大片提供了历史的镜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10.
袁满  张静 《东岳论丛》2012,33(5):184-187
本文从创意元素的角度出发,从地理环境优势和历史文化特色两个维度对山东电影创意元素特色进行了分析,并以电影《沂蒙六姐妹》为例加以阐述与论证.同时指出流行文化、娱乐精神以及电影品牌建构等创意元素的缺失是制约山东电影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就这些问题对山东创意电影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意见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抗战电影的审美范式一直在由“一元”向“多元”裂变,尤其是在娱乐化时代的今天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内容肤浅、没有历史深度的庸俗恶搞。在这种转变中,抗战电影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被大大颠覆和消解,观众的质疑、指责甚至唾骂声也随之而来。抗战电影审美范式的这种转变是大众文化转型、消费领域扩展至媒介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一味地颠覆和消解文化理性的转变也造成了抗战电影经典难现的后果,是误入迷途,而不是折回归路。抗战电影如何找到避免陷入脸谱化、概念化和模式化误区的路径,如何以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表达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这直接决定着其审美范式的走向和大众审美品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电影既然作为一种商品,必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然而在我国电影作为商品又存在着其特殊性,其经营既要追求利润,又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然,经营电影的企业,是国家历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组建起来的,它不但要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使自己能够生存和发展,更要完成党和国家所赋予的发展电影事业的历史使命.对于电影经营来说,电影企业有着与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故对电影企业来说,无论怎么困难,电影这个老本行不能丢.  相似文献   

13.
马琳 《理论界》2007,(3):196-197
传记片是历史人物与现代电影艺术结合的产物,其内在特殊的规定性构建了真实与虚构、历史与艺术之间独特的传记美学。好莱坞电影人在试图诠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这一美学命题过程中,对于电影内在的美学特质进行了一次重新解构与颠覆。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对影像的理解是电影艺术研究逐渐由客体影像研究向主体受众研究转变的过程,其对电影受众的窥视审美体验的重视是一种辩证的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将银幕隐喻为“镜子”阐释了电影受众窥视审美体验的发生机制,而其对电影——“梦”的理解更成为电影受众窥视审美体验发生的关键。电影受众窥视审美体验的发生是受众以窥视为心理基础,以认同为心理机制的重要观影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5.
电影艺术如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常常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著名电影史家、电影艺术理论家克拉考尔说过:看一个国家的电影可以大概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心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德国电影在反思过去历史方面走过一段漫长而曲折的路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在对待历史责任问题上的矛盾、复杂心态和逐渐觉醒的心路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百业待兴,德国电影也从“零点”起步,开始了艰难的跋涉。而首先摆在德国电影导演面前的就是一些棘手而又麻烦的问题,即如何对待那段刚刚结束的黑暗的历史,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上海的长期规划,要结合与发挥上海优良历史传统和特点,发扬上海优势,避去短处。现对上海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一、上海也要成为文化教育基地 上海提出要把上海建成工业、科技、外贸三个基地,这是十分需要的。鉴于上海的历史传统,上海的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电影事业都有很好的基础,人才不少,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中国电影传播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道新 《人文杂志》2007,(1):99-105
在当前的学术语境中,传播史已经被赋予前所未有的深广性。电影传播史也正在进一步整合电影学和传播学的成果,从以好莱坞为中心的学术传统走向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中国电影传播史(1905-2005)研究中国电影诞生以来迄今100年的传播历史。从历时性分析,中国电影传播经过了1905-1949年间以上海影院为中心的区域传播阶段、1949-1979年间以城乡放映为中心的国内传播阶段以及1979-2004年间以影院放映/音像制品/电影频道/网络视频/各类影展为中心的整合传播阶段;三大历史阶段里的中国电影在传播制度、传播媒介、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各有具体的特征并承载不同的历史使命。从共时性分析,100年来的中国电影传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20世纪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8.
周琴  赵勇 《学术探索》2012,(7):111-113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电影产业作为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本文梳理了重庆市电影产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着重探析了在当今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重庆市电影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郑正秋以丰富的儿童电影活动,为中国儿童电影做出了筚路蓝缕的历史贡献.其儿童电影创作,与明星影片公司的“童星策略”、郑正秋对儿童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现代进步的儿童观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郑正秋在他独特的儿童电影世界里,歌咏“亲子之爱”,塑造理想儿童形象,表达现代进步的儿童教育观念,并且展示童真童趣,这一切构成了他对儿童/童年的文化想象.研讨郑正秋作为中国早期儿童电影拓荒者的历史功绩,不仅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郑正秋的电影活动与创作观念,同时有助于恢复中国早期儿童电影丰富而又复杂的本来面目,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中国早期儿童电影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20.
西藏新闻传播30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个特殊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西藏新闻传播事业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完成了传播体系构架的建设和传播模式的塑造,在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大格局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标本。本文的意图在于以特定历史时期为背景,对西藏新闻传播事业进行一个全景式扫描,并试图揭示一个民族区域新闻事业的历史轨迹及其对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