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图书馆被人们称为知识的宝库,人们总常以此而自豪,有的则干脆把它作为向外炫耀的资本和学校升格的重要条件。但是,在以信息开发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想到,我们的宝究竟被人们利用了多少,有多少还没有被利用,这个问题是否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呢?! 唐代开明皇帝李世民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  相似文献   

2.
五、六十年代,我国美学界经过一场大讨论,在美学基本问题上初步形成四个主要学掂:客观派、主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和实践派。蒋孔阳教授也参加了那场讨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意见。虽然就总体而言,他的主张比较接近于实践派,但从一开始起,他的观点中就有着同四派都不相同的独特之处。“文革”之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的春风鼓舞下,我国美学界出现了新的学术热潮,蒋先生获得了系统地梳理、阐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图书馆美学” 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理解,一直偏重在它的服务性与学术性并重上,并强调要寓学术性于服务性之中.然而,作为一门公认的、独立的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它的基本职能和服务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代表这种变化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两大职能的提出,理论界把1987年正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的高等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看成是图书馆学及其实践的一大“飞跃”,它意味着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发挥着保存知识的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等学校改革的深入,高校图书馆在保存知识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它必须采取新的措施,否则将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保存知识之使命。高校图书馆应扩大保存知识的范围、改进保存知识的技术、加强保存知识的管理,既要完整充分地保存知识,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空白。  相似文献   

5.
"形神"理论最早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哲学问题,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和随之而来的玄学思想深化了这一理论,并使之具有了美学意味,进而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观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形神"理论的这种演进并非一蹴而就,其间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转换过程,并且具有明显的逻辑痕迹,因此,对这一过程作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特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韵”以声起,又超越于声;“韵”体现了美,也体现了情。  相似文献   

7.
徐岱先生的《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是上个世纪末人文文化衰落大背景下的美学精品。该书以一种回到生活本身、感悟生命意义、培育生活意义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梳理和发掘西方美学思想成果,阐述和揭示美学的独特品格、深刻内涵,指陈和预见未来美学的发展方向、建设方案。对古典和现代美学的分析充满反思与批判,对当代和未来美学的论述不乏前瞻性和现代性的真知灼见。书中不少问题已超出美学的范围,指向整个人文学科。一、《美学新概念》:在美学领域的新突破立足于“精神世界”的逻辑范式,徐岱先生以绵密严谨的逻辑思辨、层层…  相似文献   

8.
9.
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在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古代的不少评论家特别重视贯穿于书法中的“气”,和书法家的“养气”。对书法艺术中这一带规律性的问题加以探讨,对于造就新一代书法工作者,提高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鉴赏水平,无疑是会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修辞研究,精于微观的考察,而失于宏观的综合性思辩,不利于形成修辞的理论系统和深入的理论阐发,而且障蔽了广阔的科学视野,有碍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西方的修辞研究,偏重于从语素、义素、句式变异和逻辑变异等结构主义方法入手进行分析。英美的描写修辞学派、法国的表达修辞学派,苏联的功能修辞学派就是这种情况。我国的修辞的传统格局,则是注重于对用词、造句、语体风格以及消极与积极修辞等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古希腊的美学理论为蓝本,以美学的视角,把握理性美的显性特质——客观性、真实性、道德性与和谐性,并进一步探寻这些显性特质下的理性的潜在逻辑。旨在更为完整、多元、立体的语境下丰富和完善"理性"概念,并尝试为古希腊美学乃至西方古典美学中"理性"审美原则的理解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的诗歌美学思想是宋明理学美学思想的总结性成果。王夫之将"心之元声"论作为其诗歌美学思想本质论的核心范畴,通过对"心之元声"的阐释,王夫之指出"心之元声"是人与世界的原初性关系的产物,是诗歌的本质所在 并且进一步阐明了"心之元声"的特征,认为"性之情"就是"心之元声"。王夫之的这一诗歌审美本质理论,是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美”的讴歌是贯穿西方古典美学的一个主旋律,中国古典美学却更多是对美的非议、拒斥和否定。美与其说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不如说是作为反面形象诞生。这种“非美”倾向滥觞于中国美学的开端之处——先秦美学,特别是老庄的美学思想。老庄美学中的非美倾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整合性的思维方式以及道家崇尚自然等观念有关,并对当代美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形态,长期被局限于儒家美学理论领域中,带着深厚的道德理性色彩,强调雅正之美。本文在生态美学视野下对“中和之美”重新解读,恢复其完整的美学内涵。“中和之美”包含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发轫,其大道本源性的思维模式和对待自然的审美化态度,具有现代意义,在实现古典美学形态现代转换的过程中,成为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理论资源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美,这种如歌德得所说的游离闪烁、捉摸不定的“影子”,经过无数哲人学者两千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描述出了它的不同形态,界定了许多基本范畴。但是,一种常见的美——神秘,竟然长期被忽略了。仅仅在一些具体的艺术部门中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范畴对待,这是不公的。其实,神秘,广泛存在于自然、社会、文艺和人类的机体与意识之中;它不仅仅是现在,而且是自古以来就一直向人类发出“神秘的微笑”,而人类也为之心醉神迷。我们觉  相似文献   

16.
笛卡尔以来,主体问题始终是现代哲学最为核心的问题。但是,从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开始,主体已经声名狼藉,主体哲学的范式被视为陈腐过时了,传统的主体之争已经没有意义,无论语言是第一位,或者自我意识的个体优先,这两个范式中的任何一个都凸现和遮蔽着什么,将这两者联系起来或者寻找一种介于这两种范式之间的思路倒是可能的,如米歇尔福柯之路。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创作”的诗与画已经诞生,但其终归不是真正的美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人工智能不可能,至少目前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实践自由,即人工智能按照既定程序的“创作”在合目的性、超功利性、个体性等方面无法产生独特的创意,也很难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的自由创造实践正是人类的生产与动物生产的本能性生产的根本区别,也是人类生产与机器生产的根本区别。因此,艺术家操纵电脑可以生产电脑艺术,但是人工智能本身却只能生产机械性的技术性产品。  相似文献   

18.
王春燕 《东方论坛》2005,1(2):58-63
梁实秋散文的幽默特色表现为一种学者加绅士的雅隽风格和高贵品位.这种高品位幽默是一种与"俗幽默"相对的"雅幽默",与"市民幽默"相对的"贵族幽默".其散文的"雅幽默"与西方超现实幽默均表现为一种主体性精神和超越性品格的高雅品位与高贵特质.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不是美学家,但有着精深而丰富的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散见于他的剧作与诗文之中。“情”是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他认为“情”是人的天性,也是文艺的本质。一切文艺创作均由“情”而发,而且各种文艺作品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能够感动人教化人,也正是由于“情”的作用。所以他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天下的声音笑貌大小生死,不出乎是。因而憺荡人意,欢乐舞蹈,悲壮哀感鬼神风雨鸟兽,摇动草木,洞裂金石”。还说“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怨,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汤显祖的这个“情”渗透于他的整个思想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之美字,起源于上古仪式,是羊饰之人、羊肉祭品、盛肉礼器、行礼过程的统一。在中国的整合性思维下,形成了中国美字整合性特点,也由此,中国之美不能仅凭自身就升到文化的高度,而只与善相连,与道相通,才显出巨大的光辉。西方由区分型而来,在美字上,最要体现为具体之美、抽象之美与美、美感的区分。从而构成了西方美学之美升上了美的理式,以及在真善美区分上,美具有自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