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隋唐时期和亲的影响崔明德和亲亦称“和蕃”,自汉迄清,至少有150余次。自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和亲”之后,历代“正史”都留下了珍贵的和亲史料,许多史家对和亲也作过客观或比较客观的叙述和精湛的分析。唐宋以降,不少“会要”或“类节”为和亲列了专条,如...  相似文献   

2.
自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和亲”之后,历代“正史”都留下了珍贵的和亲史料,许多史家对和亲作过客观或比较客观的叙述和精湛的分析。唐宋以降,不少“会要”或“类。书”为和亲列了专条,如《唐会要》有“和蕃”条,《册府元龟》《外臣》部有“和亲”条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学术界看法不一。崔明德在《西汉与匈奴·乌孙的和亲》(刊子《烟台大学学报》1989年第三期)一文中详细论述了西汉与匈奴的全部和亲,认为汉匈和亲应分三个阶段:(1)西汉前期与匈奴的和亲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汉出于主动,匈奴处于被动,而“白登之围”成了汉匈和亲的契机。这一时期的和亲是当时的必然趋势。(2)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昭君和番”引起古今诗人的共同兴趣,吟咏之作,车载斗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态度。第一种,从当时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对立的基本情况出发,主张战争解决问题,反对从政治上缓和矛盾,因而认为昭君出塞是一种屈辱的行动,是下策。唐人戎昱的《咏史》说:“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唐宪宗朝,北方少数民族频频侵犯内地,大臣们提议“和亲有五利而无费”,皇帝就记得这首诗,笑道:“魏绛之功,何其儒也!”从此息和亲之议。持这种观点的人,表现出顽固的大汉族主义,不明白和亲是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政治婚姻,是增加盟友,  相似文献   

5.
2000年5月,台湾民进常上台后,即对侨务政策进行了调整。除安排民进党人和亲民进党人担任“侨务委员会”主要领导和“侨务委员会”委员外,又推出明显带有“台独”倾向的“侨民三等论”等政策。这一倒行逆施的政策一出台,立即遭到海外华人的普遍反对和抨击。  相似文献   

6.
从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起,西汉王朝与外族或国内少数部族的首领联姻,从此“和亲”一词便出现于我国的史书。《汉书》云“和亲之论,发于刘敬”①,就是指此而言。对于西汉的和亲政策,历代的史家和文人议论纷纭,但对这一政策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却缺乏应有的中肯的分析。他们往往把西汉初年对匈奴的和亲与西汉中叶对乌孙的和亲以及西汉末叶对已经降汉的匈奴和亲等量齐观。我们认为这是不甚妥当的。当代的一些历史学家也把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和汉初对匈奴的和亲不加区别。如翦伯赞先生在1961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杜甫的全部和亲诗一一进行编年考证与诗旨阐释 ,进而把杜甫的和亲诗放在纵横坐标系进行宏观上的审视与把握。横向考察、比较了杜诗中所有涉及胡汉关系的诗歌 ,论述了它们的阶段性特征与作者反对和亲的基本立场 ,以及作者“德政怀远”的民族文化观 ;其次将杜甫的和亲诗与唐代不同阶段诗人的和亲诗进行纵横比较 ,突出了杜甫对和亲诗题材的开拓之功 ,以及咏史与述怀、即事名篇等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和亲的类型及评价崔明德、林恩显在《民族研究》1995年第5期著文认为,由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历代史书所载和亲实例的多样性以及历代统治者以和亲为手段所要达到目的的多样性,中国古代和亲的类型也比较复杂。新史书所载和亲的具体实例,大致可分为...  相似文献   

9.
试论北周、隋与突厥的“和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魏至北周与突厥"和亲"时自身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和亲"的目的是拉拢突厥,加强与对手抗衡的力量,故而忍辱求和,只能得到暂时的安宁。隋是建立统一局面后与突厥"和亲",其目的是削弱突厥势力,维护国家安定,因此积极主动,力求制胜,结果巩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促进了突厥封建化的过程,加强了各族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和亲历来是中原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主要方式。客观上和亲不仅维护了社会的和平、边疆的稳定,还促进了民族地区和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然而,纵观赵宋一代,人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屡见不鲜的和亲,在宋朝却找不到多少踪迹,而这一结果又是与当时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偏见的加深、理学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等社会历史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研究和亲的专著——《汉唐和亲研究》即将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崔明德同志多年采一直从事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发表了许多精辟见解。本书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和亲的原因,背景、性质、作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和亲特点;详细论述了和亲与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关系,细致考证了和亲所开辟的新的丝绸之路即从长安经甘肃转向今青海,再经今西藏到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路西运或从长安经今青海再经今西藏到印度半岛各港然后由海道西运的路线,同时对和亲公主对丝绸之路的贡献作出了公允评价;探讨了汉唐时期的和亲与西域文明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学术讨论中,哲学界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许多分歧。关于实践的定义众说纷云,有十几种之多。在这些不同观点的论争当中,大家都使用了“客观”、“物质”和“客观世界”等概念,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却不相同。例如,有的同志把“客观世界”理解为实践主体(人)以外的“外部世界”或“自然界”;而有的同志则认为实践的主体(人)在实践过程中也是具有客观的物质性,应包含在“客观世界”之内。很明显,这些不同的理解,是引起对实践概念认识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弄清“客观世界”、“物质”概念,以及它与实践概念的关系,是非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重要论述。这个论断不仅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也深刻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并为我们在新的时期正确地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指明了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据与原因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和古往今来的许多理论不同而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要随着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百次的公主和亲故事。这些数以百计的公主或宗室女以远嫁换取了国家的安宁以及民族文化的交流,她们被载入史册自是理所当然。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在每一次和亲的背后,在公主或宗室女的身后都有一串长长的随行队伍,他们是以陪嫁者的身份随主子千里迢迢来到异域,不仅服务于他们的主子,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做出了自己默默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日据时期的台湾社会,自30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变动的时期,由于当时台湾的民族解放运动受到世界性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深刻影响,台湾小说创作的主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作家走上了“左翼文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传统政治文化对当前以及未来政治秩序的形成与变迁有着重要影响。传统政治文化孕育了共同的意义体系和伦理规范,建构了社会同一性,奠定了政治秩序的社会基础。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层结构赋予中央以内在的权威性,同时通过“家”与“国”的密切联结,培育了对中央的信任感和亲和感。传统政治文化建构了权力本善的政治认知,赋予公权力执行者以“贤”与“能”的角色期望,形塑了对公权力及其执行者的政治信任。这些因素塑造了特定的政治价值、情感、评价,生成了特定的政治认同,是促成和维系政治秩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昭君出塞和亲,是西汉历史上一次富有重大意义的政治行动,因而受到历代文学艺术家的注意。他们利用这一题材,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昭君词”与“昭君戏”,流传至今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昭君戏”,就是马致远的《汉宫秋》。但是,《汉宫秋》的剧情与史实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宁夏南部山区的汉族传统节日春节的年俗文化至今保留完好,地域特色鲜明,原汁原味、形式多样、气氛浓烈,并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年俗事象。此地的春节自农历腊月的“腊八粥”拉开序幕,直到正月二十三的“燎疳”结束,贯穿一系列传统节日及表现形式。本文主要论述了其中的“迎喜神”、“社火游庄”和“马社火”。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以后,匈奴政权的关系,时有兵戈,经常处于对立、紧张状态。当时匈奴军事力量较强,汉政权于公元前19,对匈奴采取了和亲结好的政策,促进了双方和平交往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汉文帝时给匈奴单于书中曾说封;“二国己和亲,两主欢悦,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翕然更始”。  相似文献   

20.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和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唐·张仲素《王昭君》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词客各摅胸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董必武(一九六三年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