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金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在信贷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致使银行资产质量不高 ,逾期、呆账贷款居高不下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金融市场全面开放 ,必然带来激烈竞争和更大风险。如何防范和化解来自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与日俱增的金融风险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是每个金融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大问题。笔者以为 ,防范银行信贷资金风险 ,从法律角度说 ,需要注意做好事前防范和事后救济两个方面的工作。(一 )信贷风险的事前防范1 借款人、保证人资格条件的审定要严谨。借贷行为、担保行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 ,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2.8%。经济的快速增长,客观上需要信贷与货币相应有较高的增长。银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承担着集聚资金,灵活调剂,支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职责。但目前,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信贷资金紧缺,供不应求,压力很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资金紧缺,该贷的贷不了,使有些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又适销对路的企业所需资金不能全额满足,从而造成人员与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 15 8 0年世界上第一家商业银行———威尼斯银行诞生至今 ,伴随历史跨越的六个世纪 ,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历经了与旧式高利贷信用的残酷斗争 ,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一次次的经济动荡和几次大的货币本位制度的变迁一路走来 ,到二十世纪末已经成长为人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巨无霸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因为商业银行更显出水乳交融、舍我其谁的缠绵。然而 ,当历史跨入了二十一世纪 ,伴随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在一方面给银行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网络这一把双刃剑也给所谓的传统银行带来了空前的挑战———要么生存 ,要么…  相似文献   

4.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社会自原始社会末期以来,就存在着商品。这种见解,似乎已成了不容置疑的常识。 然而,这种“常识”却实在是一种谬误。实际上,商品,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存在。从而,一切商品学说,都成了对本来不存在的“商品”的描述(这就好比物理学曾经对本来并不存在的“以太”大加描述一样)。 现在,就让我们来剖析所谓“商品”和“商品学说”。  相似文献   

5.
银行内部管理,主要是对人、财、物三个要素的管理。但无论是对财的管理,还是对物的管理,都要由人来进行,必须以人为主体。因此,对银行干部职工的劳动行为的管理是银行内部管理的核心,而要把握住这个关节点,笔者认为必须理顺如下“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日益严重的债务负担困扰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如何消化、减轻企业债务,不仅关系企业能否顺利转制,而且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 一、企业高额负债及对银行信贷资金管理的影响 企业高负债经营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国有工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0%左右,企业的流动资金基本上依赖贷款,全国企业占用的流动资金的负债率高达90%以上。有些企业(特别是商业企业)由于亏损和各种资产损失,自有资本已损耗殆尽,资不抵债,连生存都成为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上摸清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它的初级阶段应该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在概念上初步辨明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以后,我们的思考就应当转向在实践上如何实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问题。目前,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尚远,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正常秩序有待建立和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辟宽道路,要达到充分发展更还在将来,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又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三论“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宋福僧我于1963年写《“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甘肃师大学报》,1963年第4期),1988年又写《再论“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甘肃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拜...  相似文献   

9.
二十五年前曾写(《“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①一文。现在回顾前文,有些观点,不但带有时代的局限性,而且在理论分析上也还受到教条主义僵化思想的束缚。鉴于“商品拜物教”的问题,对我们不但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实践意义,爰就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之际,对前文重新认识,以就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学者都曾证明过劳动力商品的观点,而且还以为是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根据的。对此,本文不予赞同。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证明劳动力商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证明劳动力商品观点的学者们基本上都误解了马克思。实际上,马克思证明的劳动力商品范畴是反映社会本质关系的范畴,它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是正确的,但是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就是不正确的了。  相似文献   

11.
论“本体性否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当代的本体论建设应以“人的现实的可能性”为出发点、从而完成对西方各种 本体论和中国传统本体论的双重改造。“否定”是作者对“人的现实的可能性”的具体价值规定。其 基本内涵一是“批判与创造”的统一,二是“批判对象”与“创造结果”的不同而并立。“本体性否定” 的特性是自发性、超验性和个体性,以区别于辩证否定的自然性、循环性和本质上的群体性。  相似文献   

12.
胡宏的“性”有双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性无定体,性体即遗体即天命,性体是形而在上的,流行发见于天地万物,性体是天地万物存有与活动的最终根据;第二重含义:物有定性,万物各正其性,万物皆成于性。物之性表现为性形、性能、性理。人之性表现为生理之性、心理之性、义理之性。无论是无定体之性还是有定性之性.善恶皆不足以言之。  相似文献   

13.
国合商业“四放开”改革,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资金。因此,银行应加快自身经营机制的转换,强化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信贷资产良性循环,实现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三者统一,这是当前一项摆在我们金融部门面前刻不容缓的工作。一、专业银行要商业化、企业化。专业行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因此必须加快向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变,按价值规律原则,在资金投向上要讲求效益,在使用上要产生效益,始终把效益作为经营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能不能作为商品?有的学者说劳动能作为商品,但是很多学者都反对这种观点。马克思得出了劳动不是商品的结论,学者们说劳动不能作为商品就都是从马克思的结论出发的。但是学者们基本都误解了马克思。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没有作为商品,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实出发得出劳动不是商品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教条式地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现实就是不正确的了。  相似文献   

15.
《天府新论》今年第三期上有篇文章,叫做:《“商品”和“商品学说”质疑》(以下简称“疑文”)。作者的观点和目的非常明确:马克思给“商品”下的定义,马克思的“商品学说”是完全错误的,必须予以根本抛弃。我读了之后不禁疑虑丛生,特写此文对该文进行再质疑 “疑文”作者反复提到马克思的所谓“逻辑错误”,但我觉得“疑文”本身的逻辑就很  相似文献   

16.
<正>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必将会引起经济行为的巨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是在保持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在国家宏观控制下,以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要求经济管理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过去侧重于实物计划管理,逐步转为间接的价值管理,并依  相似文献   

17.
希腊悲剧因凸显的“行动性”,被亚里士多德定义为“对一个行动的摹仿”.从发生学的角度,通过对希腊悲剧“行动性”的还原解读,发现希腊悲剧的“行动性”源于对酒神祭仪中行动/动作元素的自律承袭,“行动性”不仅饱存于希腊悲剧的肌体里,而且衍化在悲剧艺术的建构之中,同时,“行动性”还隐含着希腊悲剧的重要属性——童性艺术.  相似文献   

18.
陈伟 《兰州学刊》2008,4(4):5-8
柯亨(Gerald Allan Cohen)在其代表作《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中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历史理论的“首要性命题”和“发展命题”,并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和热烈的讨论,那么究竟什么是“首要性命题”?柯亨论证“首要性”命题的文本依据和逻辑依据又是什么?他的论证是否成立?我们如何看待柯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解读路径?文章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初步的阐论。  相似文献   

19.
论“民生”的哲学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凯 《理论界》2008,(10):101-103
无论任何形态的社会中,民生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因为其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发展和进步程度。作为一种事物和存在,民生具有诸多哲学性特征,如层次性、发展性和永恒性等等,而且人类只有从哲学层面、运用哲学思辨对其进行一定的诠释,才能把握住民生的本质和特点,进而使其成为维护社会良性运行和发展的积极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构想的五性论杜奋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