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的文化传播不同于一般的科技传播和科技文化的传播,它是指科技在整体人类文化层面上的传播,也就是科技要达到文化层次的传播,或者说通过这种传播要产生出整体性的文化效应和意义。科技的文化传播在面临现代性和前现代问题时,需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在当前的中国,既要发展科技又要解决前现代和现代性问题时,更需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认知传播是以“人”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活动。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的大脑和感觉器官就是认知传播产生的物质基础,“人”就是最初的媒体形态。人类认知传播经历了前口语传播、口语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和互联网传播等发展与繁荣时期。在技术工具的支持下,人类不断地延伸着感官媒介的触角,探索着无比丰富的客观世界和充满奥秘的人类主观世界,形塑着社会形态和个体心智。在这历史进程中,最原始的身体感官媒介自始至终是引导人类传播活动跨越时空的主动力,左右着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3.
科技的文化传播不同于一般的科技传播和科技文化的传播,它是指科技在整体人类文化层面上的传播,也就是科技要达到文化层次的传播,或者说通过这种传播要产生出整体性的文化效应和意义。科技的文化传播在面临现代性和前现代问题时,需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在当前的中国,既要发展科技又要解决前现代和现代性问题时,更需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试论媒介对科技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用以交流的媒介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媒介的变化反过来又推动了科技知识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这使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媒介变化对科技的影响,更好地实现当代及未来科技知识的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5.
论媒体传播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大众媒介传播进行科技推广具有一定效果。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从农民受众的心理效果层面(认知、情感、意愿等)分析了媒体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效力。研究结果表明:(1)农民受体对科技类信息的关注程度、知晓度和理解度普遍较低;(2)对科技类信息的赞同度、支持度较高;(3)不同收入地区的不同类型农户对科技信息的关注程度有较大差异;(4)电视媒介在传播新技术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5) 人际传播科技的效果好于大众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主要有: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矛盾动力,人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主体动力,人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动力,人的智慧和需要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这四种动力不是各自独立存在、分别起作用的,而是在相互交叉、相互包含或者渗透中共同起作用的。社会矛盾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作用是通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发挥其能动作用来实现的,而人的能动作用则是依靠人的实践活动与人的智慧、需要相结合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文化构建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文化是科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升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潜在动力。科技期刊的重要作用是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科技期刊文化作为一种人文资源,能够实现社会价值的增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媒介技术的不断成熟,人类逐步迈入以沉浸为主要特征的第三媒介时代。沉浸化作为个体认知世界的方式进入到红色文化视野,推动红色文化从文本传播转向沉浸传播,并在红色文化视野中生成沉浸媒介的特殊性。在这一境遇中,红色文化传播的沉浸化主要指红色文化传播中人的形态、红色文化传播时空形态和红色文化传播方法形态的发展。为适应这一转向,红色文化传播实践将从提升主体的沉浸素养、塑造泛时空的生活形态、实施传播效果“沉浸指数”评估等维度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9.
当公关遇见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短十数年,在科技和商业双重力量的推动下,互联网不断颠覆人类的信息传播秩序,也在持续创造新的传播与沟通的渠道和模式。人们刚刚还在热情讴歌Web2.0时代的多彩世界,TMT(Technology Media Telecom)融合浪潮又接踵而至。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传播与沟通的模式和方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10.
论科技传播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科技传播在促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推动经济建设的现代化 ;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技开发工作 ,推动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可以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推动人们观念的更新和世界观的进步 ,促进人的思想现代化 ;可以传递大量科技信息 ,开阔人们的眼界 ,促进人类知识水平的现代化 ;可以推介先进的生活理念和社会生活方式 ,促进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方科技文献在中国的翻译介绍传播过程的考察,对以翻译为媒介的直通式传播模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认为这种媒介方式有利于信息的全面传递和内容的保持,而不会出现经过转译发生信息丢失或谬误的问题,从而对中国科技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在这一进程中,翻译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媒介,提升了中国人的科学认知,改变了中国人落后的科学观念,推进了中国文化体系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12.
翻译传播过程不仅受到其内部机制的制约,还受到传播所处环境和条件的综合影响。从翻译传播效果的产生机制来看,翻译传播效果是翻译传播的内部要素与外部因素发生影响并相互作用的结果。翻译传播效果的内部动因产生于翻译传播过程内部,是主体、译者、讯息、媒介、受体五个要素所发挥的自身作用和互动作用;翻译传播效果的外部动因指翻译传播活动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文化差异、民众情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它们对传播效果起着推动或制约作用,并随着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使翻译传播效果得以产生。本文分析了翻译传播内外动因的影响方式和相互作用,提出了翻译传播效果产生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电视传播对文化的影响。认为电视的产生人类文化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当今世界人类的文化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视传播。主要表现在电视传播影响T,不同民族、地域、不同年龄、层次文化产生了融合、趋同的倾向。电视传媒本身还制造、传播了其独特的大众文化。在电视传播影响下,文化更替加速,促进了文化演进的过程,同时必须注意电视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损害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对人类社会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新媒体的社会责任功能在传播中严重缺失,令人担忧的文化单一性成为了新媒体传播的现实图景,而技术决定论已成为媒介社会发展的高调。如果新媒体传播缺失社会责任感,网络人继续无度膨胀,鼓吹媒介技术决定社会形态、决定人们的思维形式,那么人类和谐的媒介生态环境将会受到破坏,文化多样性也会消失,文化仅仅作为信息"全球化"工具而存在,成为技术现实的附庸,人们被技术奴役而失去智慧,人类在信息社会中迷失自我的"人生困境"和"生态危机"就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媒介及传播类型的统合与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传播的进程是媒介依次叠加演化的进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这一结论颇值得商榷。网络和网络传播的高速发展 ,对于各种传统媒介和各种传播类型来说 ,标示的已不仅是叠加演化的进程 ,而是对传统媒介的统合 ,对传统传播类型的统合。这样的统合将产生聚合效应 ,造成人类传播形态的嬗变 ,并催生一个新的传媒时代。  相似文献   

16.
新闻所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科技新闻在传播科技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科技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此外还有与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相伴相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所有这些都会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体现为一种文化的冲击力和辐射力。本文意在就科技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传播科技知识、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公众文化素质等方面的作用,阐述其文化建设功能。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文化的媒介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媒介作为一个社会辐射力最强的文化装置,不仅影响到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及速度,成为文化传播的推动力,而且,大众媒介的诸多特点已进入当代文化的深层结构,使当代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特征。同时,大众媒介经文化传播的积淀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媒介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有机构成,并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对大众媒介与文化的互动过程适当引导,以促进大众媒介与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传播异化现象是指以"科学传播"为名传播伪科学和反科学内容的现象。借鉴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科学传播异化形式可分为"科学传播产品的异化""科学传播活动本身的异化""科学家形象的异化"和"科学家、媒体人和受众之间关系的异化"。科学传播异化的产生受到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论影响,即把科学知识当作由媒介构建出来的社会现实,将媒体视为科学知识的主要建构者。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可以透视媒介形式本身可能引起科学传播异化的原因。这些理论透视有助于避免科学传播异化的发生,以保证科学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灾难性事件对民众生活及心理影响很大,容易滋生谣言。谣言会引起民众恐慌,扰乱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致使高信度信源说服效果衰减,使政府公信力和媒介公信力受到损伤。谣言的产生与传播环境、传播者动机、传播渠道、受众等因素都有关系。因而,保持信息传播途径的公开和畅通,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灾难预警水平,提高受众认知能力和谣言判断能力,才可以从根源上杜绝谣言传播。  相似文献   

20.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催化了科技的产生并不断地推动科技创新,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科技创新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中心。我国是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推动科技创新迎头赶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