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述史·口承传统·人生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基于2006年10月在"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口述史"研究计划培训会上的讲座写成.文章论述了口述史的国内外研究概况,阐述了人类学与口述史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了口述史与口承传统之间的概念区别.文章还借个人研究体会.指出了以事件为中心的口述史研究的局限性,论述了作者对于"人生史"研究的有关主张,及作者对于"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口述史"的意义与学术价值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四川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20世纪50年代在民族地区进行的民主改革对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现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李绍明先生以亲历者的身份,回顾了四川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历史过程,并对民主改革的定义、性质、政策、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为我们了解这段特殊的历史提供了鲜活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由于四川省西康地区是西藏的东大门,它的一举一动直接会影响到党的西藏政策的落施,因此党中央、毛泽东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四川藏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可以说:毛泽东的指示是四川藏族地区民主改革方针确立的重要依据,是四川藏族地区民主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指导思想。当然,这也是四川藏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后期脱离实际而草率结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毛泽东的这些指示与四川藏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陈垣是"新史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近代史学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为"新史学"培养人才,首创"史源学"和"史源学实习"课以及讲授、实习方法."史源学实习"课,是陈垣"不吝金针度与人"品质的体现,教学效果甚好,培养了不少史学名家.  相似文献   

5.
开展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商会史的研究,对深刻认识20世纪以来中国民族边疆地区的社会转型,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借鉴历史人类学相关的研究视野、考察方法和关怀旨趣,构建民族地区商会史的研究范式,不仅有助于这一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也能弥补以往商会史研究的诸多空白和局限。  相似文献   

6.
四川民族地区"十一五"时期的扶贫工作对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为中心,尽快建立社会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发展战略和四川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级精品课程《四川地方史》课程建设中,创新设计了《"两史三结合"民族地区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和《"地方史与多学科""三结合"民族地区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课改探索中强调历史学与其他多学科结合教学设计,探索更好地实现培养"立足凉山,服务四川,面向西南"的高素质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8.
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公认为在现代西方人学思潮中影响较大的萨特(Jean-Paul.Sartre)人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予之以科学的判析,进而或对其中提出的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予以马克思主义的解答,或批判地借鉴其中可资借鉴的思想见解,这对于构建“以完整的个人及其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不无积极意义。萨特把人-物关系作为其后期人学理论的基础问题之一予以着力探讨,确实抓住了人学基本论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他关于人与物在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交互关系、相互依存”的思想,则既有其值得我们重视的、闪烁着唯物主义和辩证理性之光的深刻见解,又有其自身思想方式和理论观点上的值得置疑之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历史上经过多次民族之间的融合,早已融为一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经过几千年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这些文明千百年来的碰撞和交融,既被史家记录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也被古代画工以绘画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多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轨迹。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室壁画呈现的民族之间交往和交融的信息,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直观的形象。古代墓室壁画为文字记载的史料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补充。基于墓室壁画中的形象特征,深度研究民族文化的交往和交融,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口述史"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在西方悄然兴起。近年来,特别是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运用了"口述史"理论与方法,使得民族音乐领域中的"口述史"研究获得较大的进步与突破。学者们在重视民族音乐本体研究的同时,开始重视民族音乐"口述史"实存分析研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是,音乐学界对"口述史"方法在具体的运用中还存在许多疑惑与误解,对"口述史"的价值、地位、特征等还认识不足。民族音乐"口述史"研究有着独特的范畴和特点,以土家族土司音乐为例,其"口述史"研究同样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法则,尤其是对土司时期反映土家族人民俗生活、仪式音乐与典型的土司音乐等实存音乐现象进行的"口述史"研究。人们运用了现代录音、录像技术,记叙了土司到普通民众在民俗、宗教、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生活历程。如今,"口述史"将借土家族音乐更广泛、深刻地记录下土家族社会发展的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11.
从异质文化间文学镜像角度来思考竹枝词的近代转型,就会发现清末民初竹枝词中出现了"假洋鬼子".它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西俗东移和西学东渐的产物,集中地反映了现代民族意识觉醒中社会群体认同的主体性.竹枝词中的"假洋鬼子"主要包括有"冶游弟子""留学生""洋奴""西崽"等四种类型,在竹枝词中经由书写者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身份认同、审美认同等多重视角中建构出文学文本意义上的异化镜像,此类形象为知识阶层对文化危机、文化自觉、文化选择等社会转型心理诉求提供了路径.在维新变革的社会思潮中,可窥探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民族自觉的细微变化,同时也是中国"他者化"的文化隐喻,具有特殊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