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改变了学者获得学术资源的传统手段,赋予了学术传播新的特点和意义,对学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术传播由过去的学术机构处于主导地位,进入到"以学者为中心"的时代。当前,学术传播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术成果的品质,而且与其表现形式、传播模式密切相关。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学术传播,学术机构必须要快速适应变化,积极探索学术传播新模式,帮助学者更容易地获取文献资源,鼓励学者的新观点通过新媒体优先发布。同时,学术机构应该有文化担当的责任意识,提供理论性强、有深度、有前瞻性、有吸引力的学术产品。  相似文献   

2.
从2006年初开始,我奉北大中文系学术委员会的指令,为研究生开设“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专题课。到2011年春季学期,这课程已讲了六轮。总题目不变,各讲则合纵连横,每回调换三分之一。尽管用心讲学,我还是担心浪费同学们的宝贵时间。八个二级学科,诸多专业方向,将近一百名学术趣味迥异的研究生,这课可不好讲呀!因是必修课(北大中文系规定,研究生须在此课程与“蔡孑民学术讲座”中二选一),即便讲得不好,也还是听众满堂;每念及此,惴惴不安。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呈现出一系列崭新的面貌和动向。新的文化现实与学术理念,既给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工作者提出了理论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学术机遇。为联合广东全省高校的文学批评力量,总结近年来广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实绩与问题,回应当下各种新进的批评理论,进一步扩大广东文学批评在全国的影响,暨南大学中文系与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文艺理论专业委员会、比较文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广东省高校文学批评工作者座谈会暨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文艺理论专业委…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6,(10):61-66
新媒体时代,学术传播出现了诸如技术便利带来的学术传播全球化、定制化与实时化,传播与评价的大数据化、新媒体化;传播形态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等新特征,这对学术期刊的流程、运营、监管、形态与评价等都提出新的挑战。学术期刊若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并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切实以学术服务者的理念来推动自身功能转变,将会实现以学术期刊为核心的学术传播平台重构。实际上,在学者、学术信息、学术评价与受众共同参与建构的学术传播生态中,学术期刊作为传播者,本身即居于链接者的核心地位。强化学术期刊的这一地位,遵循关注学术需求,传播流程全程化;参与学术活动,传播过程开放化;拓展学术圈子,传播对象大众化的建构思路,才能真正建构起由学术期刊主导的学术传播平台,保持学术期刊在新媒体时代的学术影响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王胜军 《中州学刊》2012,(2):124-128
孙奇逢与张履祥都是清初著名的民间理学家,儒学气象分别受到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的熏染,展现出侠客精神与书卷气息的不同。在学术宗旨上,张履祥恪守程朱,孙奇逢却先陆后朱,主张和同。张履祥成为民间学者与夷夏之辨思想的关系甚大,孙奇逢却在理论上推动了汉族士大夫与异族新王朝的合作。然而,他们都是实践理学的代表,对推动清初学风转变及民间理学形成作用巨大:张履祥从理论上为民间理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孙奇逢的讲学活动则对当时学风的实际扭转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化发展在知识生产领域引起的显著变革是官学的一统江山被打破,民间学术重焕生机,蔚然而成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的一道醒目风光,更成为考察乃至重写中国学术史不可忽视的一个新向度.三十多年来民间学术在当代中国的复兴,是中国社会转型及民间社会在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体现;民间社会是民间学术生存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学术自主性是民间学术的本质特征和灵魂,因此,法理意义上的民间社会的生成和发展对民间学术的前途及命运至关重要.而建构和捍卫学术的自主性,则是民间学术自身建设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7.
建树学术规范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确立学术内在的发展机理和自主的规则,为了消除学术失范和腐败行为对于学术发展的消极影响,以规范化与本土化、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这两个前后相继的话题为主线,学术界的一批中青年学者率先积极提出和发起了一场影响日渐深远的学术规范化运动。十多年过去了,这场“学在民间”的运动极大地开阔了建树学术规范路径选择的思路。今天,把握学术规范讨论中有关建树学术规范路径选择的代表性观点,用新的视角寻求建树学术规范的路径选择,应当成为进一步推进学术规范化运动所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一学术规范化讨论中,在…  相似文献   

8.
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成立于1952年9月,老一代学者张松如、赵西陆等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国内均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至今已招收近30届古代文学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李从军、萧瑞峰、韩经太、张晶等皆已成为国内著名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本专业经过长期的科研与教学积累,形成了一支学历高(博士7人,硕士3人)、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成果显著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三人:沈文凡(1960-),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宋文学方向),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分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9.
“编辑学者化”是搞好编辑队伍建设、提高学报质量的一条带根本性的措施。“学者化”包含“学者”和“学者化”两个概念,具体落实在某个编辑身上,其概念上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编辑学者化”,是由学报的性质、编辑的学术功能等决定的。如果从编辑实践上加以考察,“编辑学者化”的目标是可以买现的,编辑本身就是科研人员,整天处于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历史和现实的编辑实践也充分证明了编辑兼学者(或学者兼编辑)的现象大量存在。从编辑部的角度,可以通过让编辑精读专业根柢书、中青年编辑加入院系科研课题组、组织撰写本专业专题研究综述、论文摘要等方法,来提高编辑的学术水平,加速编辑的学者化进程,最后达到专业学者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人兼有“学问”和“性情”的特征,到了现代社会,这两个特征分别朝着“学术”和“岂术”的方向不断细化,于是传统艾人的角色“异化”成了当今的职业学者和职业艺术家。文人特征的异化提高了学术和艺术的生产效率,而与此同时,学问和性情的剥离造成了学术和艺术的壁垒,这种壁垒削弱了学术的审美性和艺术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专业市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市场是使浙江省经济发展模式能向全国伸展的重要市场制度前提,是"浙江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浙江专业市场被学者认为是最值得研究的"浙江现象"之一,已有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本文依据浙江专业市场已有研究文献的特点,从专业市场的定义与性质、演变与基本特征、经济功能以及专业市场与地方政府四个方面,对浙江专业市场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在简要评价基础上,本文对专业市场研究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确保刊物正确导向的情况下,刊发论文的学术水平就成为学术期刊质量的关键.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期刊质量关系密切.培训、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是提高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确立学术内在的发展机理和自主的规则,为了消除学术失范和腐败行为对于学术发展的消极影响,以规范化与本土化、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这两个前后相继的话题为主线,学术界的一批中青年学者率先积极提出和发起了一场影响日渐深远的学术规范化运动.十多年过去了,这场"学在民间"的运动极大地开阔了建树学术规范路径选择的思路.今天,把握学术规范讨论中有关建树学术规范路径选择的代表性观点,用新的视角寻求建树学术规范的路径选择,应当成为进一步推进学术规范化运动所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6,26(5):131-136
在现代学术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一大批有影响的现代中国学者,除了从事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之外,还写有数量不等的旧体诗词。这些旧体诗词的最大特点在于“以现代学术入传统诗词”,从而使得他们的学术研究与旧体诗词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现代学者的学术与其旧体诗词的相互关系,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先有诗,后有学”模式,即在旧体诗中先有了某个“心理意象”,然后才逐渐展开为某个重要的学术方向;二是“先有学,后有诗”模式,即先有了某种知识结构与学理基础,才发而为充满现代学术与思想的诗篇;三是在“学”与“诗”之间“如盐入水”、融合无间,这代表着现代学者旧体诗词的最高境界。由于学术与诗的密切联系,还有“学术变,诗也变”的现象。现代学者的旧体诗词不同于一般的遗老遗少之作,在现代中国思想学术文化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兆贵 《殷都学刊》2012,(3):119-124
一要在某一学术领域成为杰出的学者,必须有高度的研究热情、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学问、卓越的见识,掌握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并对民族文化有深深的温情与敬意。只有把自己的学术生命与祖国的传统文化命脉紧紧地连在一起,才能做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赋传统文化予新的价值诠释,并有相应的贡献。陈寅恪先生说:"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之兴废者,不  相似文献   

16.
文学多元时代的批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多元时代的批评策略关乎文学批评的发展方向问题.目前我国的文学批评在策略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没有通过把握文学来把握文学批评的方向、忽视了批评理论的创生、缺乏兵团作战的运作方式等方面,据此,文学批评应采取三种相应的策略:在向着文学与生活的双重回归中把握文学批评的发展方向;通过耐心解读多元化的文学现象、合理吸收民间批评理论来寻求理论创生;通过学术合作使文学批评产生应有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7.
所谓民间学术,就是与官学(或者称之为体制内学术)相对的学术。其中既包括独立的个人,也包括民间学术机构。以上大家都谈到国内学术界种种不良现象和制度上的弊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官学垄断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8.
学术管理的机制缺陷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访谈中,张国功先生认为学术管理机制的弊端,主要在于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所奉行的是以权力为资源、以利益为目的的“准官场”权力游戏规则,学术管理机制缺陷背后所潜藏的是学者独立精神与学术自由地位的缺乏。关于学术评价标准,张国功先生认为,学术评价的本质精神,应在于帮助学者从数字化、量化指标为特征的“现代性”中突围出来,能更加宽容地使学者有从容优游、沉潜反复的问学空间,使学术更多地遵循“价值理性”而不是“工具理性”。关于学术权力,张国功先生认为,学术权力不像政治权力,它是在专业领域的发言权,表现为不以形式上的行政职权命令人,而以学术水平、学术人格、学术贡献所构成的学术地位来影响人。学术权力应该掌握在学术权威而不是行政官员手中。关于学术管理机制的重建,张国功先生认为,学术管理尤其是人文社科的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目前应创造性地推行市场机制和督导机制,最大限度地取消行政介入,以社会公议化的形式启动“学术市场”,将学术评估的权力更多地交给社会及学界本身而不是集权在行政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19.
孙天慈 《天府新论》2024,(3):145-155
知识数字化传播使网络科普成为部分学者的选择,学者向“网”发展在获得影响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学者身份边界的反思。本研究以B站学者UP主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12对多轮访谈的资料进行三级编码,以身份建构的概念工具和理论框架,分析学者向“网”发展的身份调适与集体形象。学者UP主具有复合身份,新的身份边界正在出现。从“纯粹学者”到“学者UP主”的身份调适呈现“回退”“求变”“调和”“融合”的个体差异,在不确定性背后隐含着集体形象的群体性建构。学者向“网”发展既形成了突破体制框架、适应数字传播的集体观念,又秉持珍视学术自由、遵守专业规则的价值规范。拥有复合身份的学者UP主策略性地处理学术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区隔,向“网”发展而始终“感觉自己是学者”,亲近网络文化而又“反市场化”,保留着学术身份的底色。  相似文献   

20.
教学学术观念及其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学术是对传统学术内涵的极大丰富,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该转变观念,确定教学的学术性地位,通过建立正确的学术评价导向机制、构建教师终身教学的学习体系、深化教学学术研究等措施,来提升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