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族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语习得为例,通过对英语本族语者和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测试调查,根据被试者对若干句子的直觉和语法判断,探求本族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分别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中发展的语言能力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普遍语法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等问题。结论认为,本族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不存在根本性差异,普遍语法作用于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2.
对拟声词归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拟声词归类问题上的两种观点(即把它看作是语言成分和不把它看成语言成分)及成因,然后对一般认为是拟声词的语音符号进行分析,认为有些是人们用语言对声音进行摹拟的,算是拟声词;另一些是人们用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对外界声音进行摹拟的,不能算是拟声词。文章接着按照意义是否固定把拟声词分为两类,最后根据拟声词的语法功能把它归为实词中独立的一类  相似文献   

3.
从主语、主位、话题看语言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类型归纳是语言理论分析的一个副产品。文章以普遍语法为背景,重新考察了不同语言之间主语与话题、主位与话题之间的语法对立,综合评论了以往跟这两组概念相关的派别的分析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语言分析和语言类型划分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是一种形式化语法,是语言能力的模式。它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分析人的内在语法来揭示出操任何语言的人都具有的"普遍语法",或者说,通过探索人脑中的语言能力来解释人的生理机制,揭示人类自然语言习得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普遍语法理论是语言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乔姆斯基相关理论进行梳理阐述,进而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当代语言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的可能性,最后结合普遍语法理论对当代语言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指出语言心理学要发展成为一门既把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融为一体、又有别于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的独立的新学科,还需深化人的思维和心智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语言·语义·语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认知科学同语言学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和流派。认知语言学家认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语言反映认知,认知反映现实。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哲学假设认为,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语法是概念化;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认知语言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语言以使用为基础,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语义具有中心地位,意义是体验的;所有符号单位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言按使用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研究为目的的抽象语言(abstractedlanguage),另一类是以交际为目的的连贯性语言。后者称为话语(discourse)。对话语连贯的研究就是话语分析。所谓连贯是指对话语语句意义的连接(《朗文应用语言学辞典》,1989)。解释话语连贯的主要途径有:语法、词汇衔接理论、功能分析(functionalanalysis)、会话原则(conversationalprinciples)、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话语结构分析(discoursestructureanalysis)、就近解释原则(principlesoflocalinterpretation)、类推原则(principleof…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语言·语义·语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认知科学同语言学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和流派.认知语言学家认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语言反映认知,认知反映现实.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哲学假设认为,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语法是概念化;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认知语言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语言以使用为基础,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语义具有中心地位,意义是体验的;所有符号单位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1957年出版的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是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构建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拉开了第二次"认知革命"的序幕。在书中,乔姆斯基关注人脑的形式属性和普遍语法,注重理论的构建,强调语言的解释性,采用假说—演绎性的理论方法,开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将对《句法结构》进行全新的视角剖析,研究其意义,并探讨为何语言学界称《句法结构》的问世掀起了语言学界的"乔姆斯基革命",即第二次"认知革命"。  相似文献   

10.
影响英语听力的语言因素包括:语言知识因素(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的掌握程度)和语言技能因素(听力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英语无“脏话”?关于我国英语教材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祝四清 《云梦学刊》2003,24(4):119-120
脏话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是否应该学,这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在我们的英语教材中从未出现过脏话或骂人话。但是从语言交际的角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脏话无论如何都不应被排除在语言学习之外。脏话是任何一种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写这篇“不合时宜”的文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近几年的语义学论文所反映出来的语义研究方法,语义例证选取等方面,语义研究无法完全排斥语感的影响。语义研究和语感是处在一种互动的关系中,语感在语义研究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它既是语料发现和选定的一个重要标准,又是语义理论的最终检测者。所以语义研究,应该是在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善用语感,而不是完全摈弃语感。  相似文献   

13.
张梦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4):118-119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一方面,语言学习不能自动转化成语言习得,语言习得主要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这种输入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而另一方面,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语言习得不能成功。有输出也意味着学习者内化了部分语言输入。在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任务型教学将任务引入课堂,丰富了课堂语言输入,使得语言输入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幽婉风致的无声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常生活中,暗语、手势等形成了一种蕴含一定信息的无声语言.它不仅弥补了有声语言的缺憾和不足,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时对产生了有声语言难以企及的作用和效果.它主要诉诸人们的视觉,可分为三类:一、无声的态势语.二、无声的实物语(含三小类:1.标志语;2隐喻语;3道具语).三、无声的物候语.无声语言虽然缺乏语音这一物质外壳,却同样具有丰富的语义.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相对有声语言而言的,又有别于数码电波、文字符号而独具一定意义的信息载体.它突进了有声语言的功能禁区,因而呈现独特的魅力,在丰富多采的生活中显得含蓄灵动,幽婉别致.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从工具主义观念出发,把语言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提出了语言的作用和语言的意义学说,反对构造抽象的形而上学,具有行为主义和操作主义的特征。杜威对语言哲学的研究,丰富了世界哲学的研究内容,体现了实用主义对西方传统哲学的反思,主张用意义理论解决传统哲学问题,对逻辑实证主义、现代经验主义和日常语言学派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符担性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担性理论最初由心理学家吉布森提出,它揭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后来,生态语言学家里尔把这个概念用于二语习得研究。从生态学来看,语言学习不是依据输入信息,在大脑中展现语言目标的过程。相反,语言是人类有所需要从而学会和使用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符担性一般与诸如教学、研究、学习和沟通环境等局部可感知的活动环境存在着互动关系。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感知符担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来自我国西藏地区的大学生学习汉语和英语的过程对比来例证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不同。因为语言环境因素,外语教学效率低于二语教学效率。即使正式的课堂教学,教师的目的语水平也导致外语课堂与二语课堂目的语的输入与输出有区别。因此,缩小外语教师目的语水平与他们的思维、学识和教学理论的差距和重视课堂语言基础知识的习得是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蜜 《云梦学刊》2007,28(1):149-151
结合中国古代学者提出的学习理论精髓和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从本体论、实践论、方法论三个层面对语言学习进行阐述,并说明一种新型的“行为-认知”教学法对指导外语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在中学开展外语教育。本文以中俄两所中学为例,从宏观的外语教育政策、教育规划和微观的外语教学课堂实践两个层面对中俄中学外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针对我国中学外语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如何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借鉴俄罗斯的一些好的做法,在外语教育政策、规划和外语教学理念及方法上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促进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浅谈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语言(L1)即母语或本族语;第二语言(L2),是指本民族学习者在获得第一语言(母语)之后再学会的一种语言.儿童母语习得与成年人第二语言习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成年人L2习得的有利条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谈到的"第二语言"是广义的,包括"外语"和"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