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论日本民族自然观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民族深爱着自然,对自然充满高昂的情趣。在自然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独特的自然观和民族文化。日本民族十分擅长感情的流露,这种感情富于变化。在感情变化的瞬间又包含着突发性,同时,隐藏在反抗和昂扬的娴静之中,即冷静中的激情,战斗性的淡泊。这便是日本民族文化性格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3.
平飞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9,11(2):24-29,13
中华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在中华文化研究中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近年来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从概念厘定、内容分析和方法自觉来看,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需要进行方法论的反思。这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的涵义与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空间的社会生活环境基础上,于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景仰的精神内核,表现为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它对于一个民族具有重大的凝聚和整合价值、精神支撑价值、智力开发价值、精神动力价值和价值指向价值。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核心和灵魂,是衡量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是凝聚和激励中国各民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精神的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著标志,也是当今世界开放的基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普遍伦理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冲突、意识形态的斗争日益复杂化以及民族意识的弱化给我们民族精神的弘扬提出了严峻挑战。民族精神作为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在全球化背景下并不会消解,而亟待加强和重塑。其重点在于培养科学理性、增强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确立正确的主导价值观和共同理想以及保持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这种精神和思想理念,成为凝聚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竭力克服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矛盾和困境,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一项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献忠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4):35-36
要切实把握中华民族精神中对现代化建设最有影响的东西,建立由此及彼的桥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深植于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格之美。这种民族精神有着自身的特征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影响,要弘扬这种精神,使其在现代化潮流面前得以提升,再造中华民族之魂,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10.
武术蕴含了深刻的传统文化思维的特点,传承和体验中华武术文化也是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的追溯.本文从武术的精神和武术的技法来阐释武术与民族精神品质和哲学思维思想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纪殿厚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地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也是增强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需要。高等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民族精神与高等学校的自身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公民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使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文化与价值观的转变,这种新文化是以公民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和宽容意识为核心的新的公民文化,这对当代的民族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民族精神要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并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要体现主体意识,肯定权利意识,同时也要强调责任和义务;要培养理性和宽容的民族精神,建立现代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交往中的个体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交往中的个体矛盾是指在不同的、个别民族成员之间,因涉及对方民族整体或民族特点而引发的各种矛盾。民族个体矛盾不同于民族矛盾,也不同于人际交往中的一般性矛盾,它具有直接性、突发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个体矛盾,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促使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国忠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4):102-10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的精神力量,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任务,发展科学精神、加强社会风气建设、继承传统文化,建设这会主义新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精神不是自我决定的文化实体,城市精神研究也不能采用个人审美化的视角。身份认同冲突和全球资本流动引发的文化冲突,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最主要的文化矛盾,也是城市精神研究的逻辑起点。城市精神研究的方法论应当立足于中国城镇化的阶段特征和历史任务,以实践理性作为凝炼和培育城市精神的理性原则,以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使城市精神成为一种突出行动性与过程性的价值导向和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6.
铁军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基础 ,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动力 ,以挽救民族危亡为职责 ,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创新中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5@31讲话",强调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十六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认为,创新文化正确体现着民族精神.文化创新重在锻造民族精神,要在文化创新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孕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患意识等等,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凝聚力的灵魂和源泉,成为我们民族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我们今天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就是为了更好地使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与各种文化表现形态共同构成民族文化体系。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各种文化表现形态起到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文化表现形态作为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反映和体现了民族精神。在全球化形势之下,既要弘扬民族精神,又要加强文化建设,由此实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必须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追求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传统,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兼容并包的精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