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人权与主权之间关系的历史考察 ,认为当今国际政治中主权与人权的理念是产生于西方社会 ,并随近代以来西方势力在国际社会中主导地位的确立而成为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原则之一。一些非西方国家因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的不同 ,对于主权和人权的理解与实施则有很大不同。文章试图对此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随着国际人权法的逐步确立,人权的国际保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目前有国内保护和国际监督两种途径来实现人权的国际保护,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出现了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人权国际保护实施措施自身的缺陷及适用范围局限的影响,又存在一些国际政治方面等因素的影响。鉴于此,通过由联合国向各成员国派遣常驻代表的形式来完善人权国际保护的国际监督机制;通过把协商性保护和强制性保护、经济保护和政治保护结合起来以完善人权国际保护的方式。总之,通过上述制度之建构、世界各国积极有效地开展在人权领域方面的国际合作,达到切实推动人权国际保护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 当前,人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国际政治思想战线上斗争的焦点.因此,对人权理论问题进行认真地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西方自然法学派有关人权的含义、理论基础、不同时期人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其社会价值等问题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4.
<正> 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自1793年出现在法国宪法中后,逐渐为许多国家所接受,至今已成为一个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国际联盟盟约》和《联合国宪章》等一系列国际文件,都明确地肯定了这一原则.国际法院前院长埃利亚斯说:"体现在宪章里的这一原则,已经成为签定无数裁军、人权特别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条约的基础". 然而,一些人认为,不干涉原则是存在着例外情形的,其中之一便是"人道主义干涉".《奥本海国际法》的修订者劳特派特在该书第八版中说,如果一国犯有对本国人民施加残暴或迫害的罪行,以致否定他们的基本人权,并且震骇人类良知的话,为人道  相似文献   

5.
战后,国际人权保护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却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要想摆脱困境,在国际人权保护中必须加强人权对话;坚持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正确处理人道主义干涉与国际人权保护的关系;强化联合国的领导地位,完善国际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以不断发展的法制予以制度化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行政诉讼的作用将是举足轻重的.而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作为行政诉讼的基本精神和指引导向,其修正与完善将为和谐社会的最终形成提供有力保证.具体而言,应当进一步强化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促进司法公正;确立司法终局原则,切实发挥司法裁判作为人权保障最后一道屏障的作用;明确调解原则,和缓矛盾,节约司法成本和社会成本,利于执行;引入案卷排他性原则,进一步规范行政主体的执法行为,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是由普遍道德与特殊道德结合而成。试图阐述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人权亦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人权理论与实践中 ,应当重视道德所起的作用 ,即道德具有逻辑的优先性 ,人权在本质上是道德权利而非法定权利。人权的差异性是由人权的道德基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马长山 《求是学刊》2020,47(4):103-111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物理时空消解、主权边界模糊、国家-社会混同和生物-数字的双重人性等社会变革趋势。这不仅导致了权利保护境遇不佳,也使得人权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尤其是个人隐私、算法歧视、公众知情权与信息公开以及数据掌控不对称等方面遭遇很多挑战。因此,需要在公共政策中注入"数字人权"价值,强化"数字人权"的权益平衡,确立公法与私法的双重保护机制,注重场景化的人权保护,促进空间上的国际合作,进而促进数字时代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9.
罪刑法定虽然在不同的法系有不同的表现,但保障人权的基本价值诉求是一致的.国际刑法也以人权保障为已任,因而必然要求罪刑法定.但是,二战之后的国际军事法庭针对战犯的审判中,罪刑法定主义中的禁止事后法原则对审判的合法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虽然此后的国际刑法时该原则都予以了明确的规定,但作为国际刑法重要渊源的国际习惯的适用可能会与禁止事后法原则存在冲突.此外,两大法系就罪刑法定主义中的明确性的要求在国际刑法中也没能得到充分的实现.罪刑法定主义不仅是法谚,更是一种人权保障的观念.在侵犯人类基本人权的最严重的犯罪面前,国际刑法不应该排除"自然法"作为其效力根据,从而使其与罪刑法定主义的基本要求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平等权的国际法宣示使少数民族人权的确立获得了正当性;多民族国家内法渊源中少数民族平等权的规范使得少数民族人权的实现获得了法律保障.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展现了少数民族人权发展的逻辑进路是从普遍人权到特殊人权.我国少数民族人权发展的现实路径是在社会主义宪政框架内,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来落实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比较中看妇女人权的具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际比较中看妇女人权的具体化周弘抽象地解释妇女人权还是具体地分析妇女人权,这在当前有关妇女人权问题讨论中是关键的问题之一。对于妇女人权的抽象理解倾向于用一种固定的标准或模式衡量妇女人权的状况,容易忽略甚至否认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条件对于...  相似文献   

12.
从罪犯权利到受刑人人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主持人语:“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纲领性的人权原则入宪,标志着我国人权的制度化保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一个国家的人权保障体系而言,衡量其健康程度的最直观标准是其对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对受刑人人权的保障样态。对受刑人人权的保障可以检测出一国人权保障的水准,还可以检测出一国的人道文明程度。在我国立法中,“受刑人”的概念等同于“罪犯”的概念。实际上,“受刑人”这一概念是一个感情色彩极低的词,他指的仅是处于一国刑罚处分当中的人;而“罪犯”这一概念则是一个感情色彩极强的概念,其中含有的贬损之意是不言而喻的,且是和有罪推定的刑罚观紧密关联的。当“受刑人”这一最易被大众、被主流社会所遗忘的群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时,尤其是当我们将罪犯权利的保护提升到受刑人人权保护的层面予以关注时,我们对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更为深切的体认,对我们自己的人权保护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因为按照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原理,保护罪犯的人权,其宗旨还是保护所有人的人权。在此,山东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几位青  相似文献   

13.
海盗罪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现代海盗具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海盗的特点,并对国际社会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国际社会打击海盗犯罪的过程中,尽管有关国际法对海盗犯罪的管辖进行了相关规定,但是国家之间的管辖权冲突依然存在。严重桎梏了国际社会打击海盗的国际合作。因此要在不违反国家主权原则的前提下解决管辖权冲突,一方面应该确立管辖权顺位;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建立一个由安理会主导的打击海盗的专门机制;同时,将海盗犯罪纳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也是解决海盗管辖权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正与世界秩序:哲学的探究》一书评介[英]B.麦克奎里丝张国洪译在这本书中,汤普森研究了达到一个公正的国际世界的实际的和理论的问题。她力图确立公正原则和回答这一问题,即一个公正的国际世界,从社会组织和政治权威方面讲,会象什么样。从理论上,她研究了两...  相似文献   

15.
《绝对的法原则》(Kategorischc Rechtsprinzipien美茵河畔法兰克福苏尔坎普出版社,1990年,431页)是瑞士弗莱堡大学社会哲学和伦理学国际研究所所长O.赫费教授继1987年的《政治的合理性》(Politische Gerechtigkeit)一书之后出版的又一本重要的法哲学-伦理学著作。全书共三部分,14章。第一部分围绕人权和未来社会论述绝对的法原则及其与现代精神的关系;第二部分以伦理、法和国家理论中一些重要问题,例如禁止虚假的诺言、  相似文献   

16.
人权主流化是国际人权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新的趋势,并与中国政府倡导的"科学发展现"相契合.从中国政府发表第一个人权白皮书,到"人权入宪",再到制定和实施首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人权主流化在中国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当前中国的人权主流化也还面临着在立法和决策中细化和深化人权内容、探索建立国家人权机构的可行性、建设新的人权观和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挑战等问题.在推动人权主流化的过程中,政府将承担主导性的责任,法治进程将产生关键性影响,社会文化领城的进步还有待长期不懈的努力.人权主流化可以提供新的工作维度和视角,但并不排斥跨学科、多视角地考察和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松岩 《社会福利》2006,(12):57-57
第61届联大于2006年12月13日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Convention of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这是国际社会在21世纪通过的第一个人权公约。联合国秘书长、联大主席、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和各国大使纷纷对这一公约的通过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8.
苗连营  吴礼宁 《浙江学刊》2006,1(2):146-151
人权和主权之争愈演愈烈,主权作为国际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石和国家存在的基础,在国际干涉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如何保护自己的主权成为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严峻课题。仅凭军事力量已不足以完成这一任务,发展人权,以此保护自己的主权,成为一条可取的也是不得不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就当下宪政建设的语境而言,没有财产权,便无人权,当然地也不会真正享有人的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平等权.确立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权入宪的一项基本原则.通过对我国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条款迁衍的历史考察和厘析,其对私有财产权的"平等"保护,是我国人权保障制度的技术突破和宪政创新.  相似文献   

20.
司法以人为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人权入宪,2006年党中央的文件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三件事具有标志性意义,表明中国宪法法律实现了从忽视人权到将保障人权作为首要原则的历史性跃进.现在的任务是进一步从法律上落实这一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