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全唐诗》卷一百三十六储光羲诗《泛茅山东溪》与《酬綦毋校书梦若耶溪见赠之作》都有“清溪”一词。细读其诗,知此两处“清溪”本皆作“青溪”,传写、整理者不知为用典,而将“青”误作“清”。 “青溪”之典,出《南史·刘(王献)传》:“((王献))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刘(王献)隐于金陵青溪,后世因以“青溪”为典,用之代指隐逸之处,唐代储光羲之前的诗人已多用之。隋唐之际著名隐逸诗人王绩所隐之地即其兄王通聚徒授业之白牛溪,王绩即数以“青溪”称之,《游北山赋》云:“碧峦之下,青溪之曲……昔吾兄之所止。”《答处士冯子华书》称王通门人为“青溪”诸贤。诗中更云:“青溪归路直,乘  相似文献   

2.
《道教义枢》论本迹与体用□李刚《道教义枢》是初唐道教的重要教义书,原题:“青溪道士孟安排集”,即是说编本书者为孟安排。据史料记载,孟安排活动於武则天时代,是一位地位较高的道士,有良好的理论修养。孟安排自号“青溪道”,所谓“青溪”,指荆州临沮县的青溪山...  相似文献   

3.
背景资料 青溪原名青水,始名于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秦汉时期,有平桥村二社“勺儿井”、“和平村”、“井坝”等遗址;三国时期在青溪设广武县。委廖化为统帅屯垦广武,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4.
《旧唐书》勘误(五)武秀成卷一○《肃宗本纪》“(肃宗)景云二年乙亥生。”(239页)按:凡言生日,无有不书月份者,此独云“乙亥生”,其上有脱文甚明。《唐会要》卷一《帝号上》云:“景云三(当作“二”)年九月三日,(肃宗)生于东宫之别殿。”卷二九《节日》...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与安庆余阙接壤之说,出自明人姚福撰的《青溪暇笔》一书。现摘录如下: “余公(余阙)守安庆也,赵双刀、胨友谅引群盗四面攻之。太祖(朱元璋)与之接壤,未尝加以一镞。”接着又说朱元璋是以安庆作“屏翰”,阻挡“已僭大号,据有全楚”的陈友谅北上。以后,明末人谈迁在《国榷》中,引述了这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志怪小说之祖的《山海经·西山经》有一节“帝江”的故事:“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天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引据袁柯《山海经校注》,下同)对此,诸家已从各层面做了解读。其要点如下:(1)帝江,就是帝鸿,帝江四翼,说明他曾是一只鸟。江、鸿,上古一音之转,偏分可省.《左传》文十八年帝鸿氏有子“浑饨”,正是其分化。“浑炖”促读为“鸿(江)”。(2)帝鸿氏是黄帝的一个“分身”。黄帝为“中央上”之神,《庄子·应帝王篇》:浑饨为中央之帝。所以浑饨实是黄帝的一种“存在形式”。(3…  相似文献   

7.
<正> 方腊的出身问题,在六十年代以前史学界并无争议。一般都根据《独醒杂志》、《青溪寇轨》附《容斋逸史》等记载,认为他是个“家有漆园之饶”的“中产”地主。一个出身中小地主的人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在历史上并不是罕见  相似文献   

8.
李纯甫考论     
一、生平补证 李纯甫(1177-1223)字之纯,号屏山居士,是金代后期文坛的风云人物。《中州集》卷四、《归潜志》卷一、《金史》卷一百二十六有其传记,其中《金史·李纯甫传》几乎全抄自《归潜志》卷一,仅多出“擢承安二年(1197)进士”等数句。二者都说李纯前车于正大末年(1231),享年47岁,清人施国祁《归潜志跋》已指出刘祁所说的“正大末”是“元光末”(1223)之误,可惜他没有论证,今人周惠泉先生利用史料进一步考定了李纯甫的生卒年(周文见《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此外,李纯甫的生平中…  相似文献   

9.
《诗经》读札(三)陈柏华《周南·苡》有”采采苡,薄言采之。采采苡,薄言有之。”《传》云:“采采,非一辞也”,以致自古至今人们多以为“采采”就是采之又采的意思。其实“采采”当为一词,在这里是对苡色泽新鲜貌的形容。《玉篇·木部》:“采,色也。”《正字通·...  相似文献   

10.
《招隐士》作者,向以为淮南小山,近龚维英先生作《宋玉作(招隐士)考辨》①一文(下引此文,简称《考辨》,认为“作者就是屈原后辈宋玉”。其理由大略有四:一、《文心雕龙·辨骚》已把《招隐》挂到宋玉帐上。二、《招隐》有“王孙游兮不归”的话,按王逸“小山之徒”作说,牵强附会,以宋玉作,即无此弊。三、《招隐士》“嗣音屈宋”、“最为高古”,径题宋玉作更合适。四、《招隐》写作习惯颇类《九歌》,宋玉真品(九辨)“悲忧穷威兮独处廓”而下十八句句法同之。其实,《考辨》之理由或因误解而来,或出于牵强路虎,实无一能成立者…  相似文献   

11.
马晓年 《家庭科技》2011,(12):18-19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日:“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相似文献   

12.
先秦的巫风,以楚国为最盛。汉代的巫风,以楚地为最盛。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楚人的巫风,在《楚辞》、《汉赋》中留下了丰富的记录。研究楚辞、汉赋中所见楚人的巫风,对我们了解巫术在楚人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很有帮助的。一、《楚辞》、《汉赋》中所见之“神”、“鬼”、“灵”“巫”“觋”、“祝”神、鬼、灵、巫、觋、祝在《楚辞》、《汉赋》中交替出现,现据统计所得分述如下:(一)单称“神”,达70例,详见注①。(二)单称“鬼”,得6例(《山鬼》标题不算)详见注②。(三)“神”、“鬼”连称,得8例,按单出递增一倍…  相似文献   

13.
论苏轼的文人品格与诗风马茂军从传统观点看来,蜀学为杂学。王安石“谓苏明允有战国纵横之学”(《邵氏闻见后录》)。朱子评苏辙《老子解》说:“苏侍郎晚为是书,合吾儒于老子,以为未足,又并释氏而弥缝之,可谓舛矣!……诚惧其乱吾学之传,而失人心之正耳。”朱熹还...  相似文献   

14.
读宋初九僧诗零拾(一)周本淳简长籍贯《全宋诗》卷一二五云“释简长,沃州(今河北赵县)人。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按周辉《清波杂志》,《四部丛刊续集》影宋本作“州简长”,《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并作“州”,各种辞典均无“州”之条,而个别...  相似文献   

15.
王晓斌 《晋阳学刊》2003,(1):106-106
1.卷248熙宁六年十二月壬申,“三司言:新法所增吏禄,除旧请外,岁支钱一十七万一千五百五十三缗有奇(原注:《旧录》止云三十万,今从沈括《笔谈》详书之。)”(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8册,页6052)按:此条增支吏禄钱数有误,其中既有点校本失于校勘之处,又有李焘本人之失误。《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75《增吏禄》(《宋史萃编》本,页2416)、《宋会要辑稿·职官》57之93误入之《九朝纪事本末》(按:即《长编纪事本末》)所载熙宁六年此数均为“三十七万一千五百五十三缗有奇”,据此可证,“一十七万一千五…  相似文献   

16.
风诗新解(十三)晏方蜉蝣若欲明了此诗之旨,必须与《有狐》诗参伍比较。《有狐》诗云“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此诗云“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同是心忧。《有狐》诗之心忧是因为“之子无裳”,此诗的心忧是什么缘故呢?“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衣裳采采”...  相似文献   

17.
再辨“人格”之义──答徐少锦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辨“人格”之义──答徐少锦先生邓晓芒读到徐少锦先生跟拙文《人格辨义》(《江海学刊》1989年3期)商榷的文章《“人格”有道德涵义》(《江海学刊》1990年第6期)一文,很钦佩作者的求实精神和穷根究底的态度。但仍感有几个根本性的问题,似乎是徐先生未曾...  相似文献   

18.
《全唐诗》杂考(二十)胡可先卷五七八温庭筠《送陈嘏之侯(一作候)官兼李常侍》,按作“候”非是。《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九《江南道五》福州所属有侯官县,北至州郭二里。《全唐文》卷六○《陈嘏小传》:“嘏,字君锡,莆田人。开成三年进士,累官刑部郎中。”莆田属泉...  相似文献   

19.
谷谓泽谷、溪谷,与五谷之“ ”并见于先秦古籍,是两个不同的字。《尔雅正义》引孙炎曰:“谷之言 。■,生也。”这里的“ ”系“■”之假借,与乳、毓、育等字同义《尔雅义疏、释言》)。实际上“谷”的字源中即含生育之义(详后).无须转■(■)为解。《周礼·考工记·匠人》:“几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焉。”《说文》:“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谷以真地貌特点,在先民的原始思维中,往往与女性生殖崇拜的观念联系在一起。所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即是对这一…  相似文献   

20.
《五人墓碑记》(高中语文第二册)中有“独五人之,何也?”一句,课文注释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赞美”。笔者未敢苟同,认为应是设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从反面提出问题,它的答案隐含在法问之中,有间无答。如《促织》中有“死何种益?”一句即是。“设问”则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即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前者如“作亭者谁?山之增智俗也。”(《醉翁事记》)。后者即“独五人之椰城,何也?”它没有答案却可联系上下文,把“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