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求是学刊》2017,(6):52-58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交换关系,体现的应该是劳动关系中作为主体一方的劳动者与作为另一方主体的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平等关系。马克思是第一位从质的方面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与劳动利益关系,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利益共享理论的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对利益共享也有大量相关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系统的分享经济理论。西方学者对于劳资利益关系的研究更注重实证和应用性的分析,并未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其本质进行研究。当今中国社会不和谐因素大量地集中在劳动关系问题上,劳资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而劳资冲突与利益失衡直接相关。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明确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点。  相似文献   

2.
刘少杰 《社会》2008,28(3):46-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分化,这个不容忽视的社会事实引起了社会学界的高度重视,人们从贫富差别、阶层分化、社会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等多种视角对利益关系分化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变迁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然而,与社会利益关系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变迁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研究利益关系变化引起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过程从实质上说是一个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从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变化入手,可以将改革开放的历程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并据此详细考察和分析不同阶段主要利益群体的一些特征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刘芳 《学术交流》2004,1(12):32-35
社会转型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时期。在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社会矛盾追根溯源都可以归结到利益分配和利益关系这个根本点上来。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必须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法律调整机制和手段,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即在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各种既成的利益关系进行确认和保护,而且还要通过揭示各种不同的利益之间的矛盾,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各种利益关系做出取舍、平衡和协调,并把平衡和协调的结果规定在相应的法律之中,以充分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抑制和消解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转型期产生的负利益群体,从本质上说就是由于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和社会关系失调导致的一些人很少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甚至利益还受到了损害的群体.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社会结构性调整是负利益群体问题日益凸显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这个问题是我国特定历史阶段必然出现的特殊性问题.尽管由于负利益群体的存在而产生的矛盾总体上属于根本利益一致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但这些矛盾如果激化,对社会正常秩序无疑有着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对这部分人进行补偿,使之和其他群体一样能够平等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是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 ,中国正面临着城市社会的来临。世界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 5 4% ,中国的城市化正在接近 35 % ,沿海一些省份已经达 4 6 %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经验 ,城市化每 2 0年左右翻一番 ,在未来的 2 0年左右的时间里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可能或超过 6 5 % ,这预示着中国将进入城市社会 ,并朝着后工业社会关系转化。这一巨大的社会变迁也是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过程。关键是 ,社会整体现代化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伴随城市社会的来临 ,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市民社会的形成将成为必然 ,这是人的社会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本质体现。认识这一社会转型的本质属性 ,并能够超前预见这一社会关系的特质 ,对于认识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立新  许秀文 《社科纵横》2007,22(11):44-45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不仅在经济方面,更在社会、环境等领域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企业如何处理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问题上的各种观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其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对如何使企业能够担负起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朋 《学习与探索》2008,38(2):223-229
从美国的"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至甲午战争之间的一个多世纪,正值东方传统国际秩序"华夷秩序"的衰落和崩溃时期.这时的美国东北亚政策处于"早期政策"阶段.其内容随着美国在东北亚的国家利益的变迁和东北亚国际博弈格局的变化而变化.美国政策总体特征体现出:幼稚性、经济性.战略上属于谨慎型政策.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和社会相互博弈的结果,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两次转向:由启蒙时期的政治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向近代经济意义上的市民社会转变;再由近代经济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向现代文化意义上的市民社会转变。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一成不变的则是其对自由的追求、对矛盾的争辩、以及对认同的渴望,这也构成了市民社会理论的三个核心要素。因此,本文提出"自由—矛盾—认同"的逻辑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由—独立的价值理念、非零和博弈的观察视角、沟通模式的制度化取向,此三者也是中国市民社会本土化出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中国政企关系的变迁主要受到政府追求主导目标实现的内在动力驱动以及主体嵌入之中的结构环境约束。正是在这两种合力的作用下,政企关系的演变机制可以从政府为实现主导目标和适应结构环境而做出的各项制度安排来加以理解。由于制度安排所具有的路径依赖特征,所产生的非意图性后果,加之意识形态的社会化影响,政企关系的发展变迁在微观层面取决于政府与企业具体、持续的互动。从而,只有在梳理中国政企关系变迁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关系变迁的结构特征及其内在机制,才能理解这种复杂多变的关系变动逻辑,进而总结和提炼出某些具有经验性的成份。  相似文献   

11.
生育社会保险中的女性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锦棠 《浙江学刊》2001,(6):110-114
生育社会保险涉及保险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医疗管理、社会政策等诸方面.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角度或者说从女性与男性关系、女性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考察中国职工生育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险中的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等等,其保险对象是一般职工,而生育社会保险的对象主要是女职工.因此,制定生育社会保险政策更需要注意平衡女性与男性的利益关系、女性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因此,从社会学角度看一看生育社会保险,对于制定一部好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应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结构转型必然引起公共政策体制的变化。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具有双重过渡的特点,导致公共政策体制的极其复杂的异质性,使之既具有前工业社会的某些特征,也具有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某些特征。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上的集中型、层级型和网状型三型同构;权力分配上的高度集权、层级授权和多元分权三重交叠;运作方式上的单向命令、双向指令和多向协商三式并存;运行机制上的传统规范、法治规范和混合规范一定程度的三规虚范。在社会结构转型期要优化公共政策体制,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正确处理人民大表大会、执政党和政府的关系;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政府整体同政府部门及其所属组织的关系;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和最基层的执行者的关系;公民权利同国家权力、官员职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郭建宁 《创新》2007,1(1):83-86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说到底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首先探讨了利益、利益矛盾、利益分析法与利益协调机制,接着具体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利益矛盾,然后论述了当前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漫宇 《日本学刊》2007,20(4):84-95
日本长期以来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建立了稳定的、排他性的关系,在分销体系中牢牢把握了主导权,因此日本的分销体系以复杂、多层次、低效率和排他性而闻名,而日本的消费者不得不承担昂贵的流通成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流通政策导向的改变、经济低迷、流通现代化的热潮出现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日本分销体系经历了变革。本文拟在分析原有分销体系特点的基础上,对此次日本分销体系变革的过程、特点以及趋势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The movement for communist labor is an outstanding phenomenon of Soviet life today. The CPSU Central Committee has observed that "the appearance of this movement, at a time when our country has begun the all-out building of a communist society, is natural and necessary. The ground for it was prepared by the entire course of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m, the tremendous triumphs of the socialist economy, the unprecedented rise in the education and culture of the Soviet people, and the improvement in its wellbeing." (1)  相似文献   

16.
Asabasicsocialunit,thefamilycomprisesanaturalcircleofcontacts,notjustbetweenfamilymembersrelatedbybloodormarriage,butalsowithneighbors,colleaguesandfriends.Since1949,thesocialnetworkinurbanChinahasconsistedofthefamily,theworkplacesofthefamilymembersandtheneighborhoodinwhichthey1ive.Thispatternisexplainedbythefactthattheworkplace,onbehalfofthestate,takescareofalmosteverythinginrelationtoanemployeeandhisorherfamily,whileneighborhoodorganizationsaregivenpartialresponsibilityforresidentswhohavenof…  相似文献   

17.
同质婚是指夫妻双方社会人口特征比较相似的婚姻,是社会阶层固化程度的一个反映。使用2013年"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全国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不同社会群体选择教育同质婚、职业阶层同质婚和户口同质婚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位居教育层级两端的被访者更可能选择教育同质婚;位居职业阶层底端的被访者更可能选择职业阶层同质婚;受教育水平越高的被访者,越可能选择非农户口同质婚;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选择非农户口同质婚。总体而言,婚配模式的选择既体现出了个人偏好与个人理性,同时亦受个人所处社会结构位置的约束。  相似文献   

18.
We examined the conversations of 14 preschool children to explore dif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friends and nonfriends in a well-established group. Children's social preferences were identified by analysing relative utterance frequencies which revealed a network structure of 4 cliques. We then examined whether the integration (inclusion/exclusion) and social theme (person/action) content of children's utterances, and the responses (accept/oppose) to these utterances, discriminated relationships in the social network. Our main findings were 1) Exclusive utterances were more likely to occur between nonfriends and to be opposed. Inclusive utterances were more likely to occur between friends and to be accepted. 2) Person and action themes were used differentially. In exclusion statements, nonfriend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personally rejected whereas friend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their actions rejected. In inclusion statements, personal reference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accepted between friends whereas references to a peer's actions tended to be accepted by both friends and nonfriends. We concluded that children adapted the integration and social theme content of their utterances to relationship context in order to establish more intimate interactions between friends and more dist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nonfriends.  相似文献   

19.
赵庆年 《学术交流》2003,(10):126-131
社会转型是一种必然现象。社会转型要引发其他组织机构的变迁。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在重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尤以经济的影响为甚。从经济的视野分析教育的变迁,教育从第一部门中分离出来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而从第一部门中分离出来转为第二部门,然后再转为第三部门是其发展的主流,并且第三部门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