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北大去演讲,走在校园里。 “真漂亮,尤其这些大树,真是有乔木之谓也。”我说。 “你到新生入学的时候来看,更有意思,”一个学生接过话,“大树底下全睡了人,老头儿、老太太全有。” 看我没听懂,他就继续说:“都是从全国各地带孩子来念书的,好多父母从乡下来,把攒的那点儿钱全给了孩子,自己既舍不得住旅馆,又舍不下孩子,干脆就往大树底下一躺,躺在这儿陪孩子,多近。”  相似文献   

2.
殷卫 《老年世界》2006,(1):20-21
看电视台采访一对母女,女孩18岁了,可是因为多年前的一次意外导致重度残疾,只能躺在床上。孩子的母亲数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着她。说起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女孩几次都哽咽了。母亲坐在旁边,紧紧握着孩子的手,看见孩子哭,就帮她捋捋头发或是轻轻拍拍她的背。采访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人问孩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说如果有可能会帮助她实现。女孩没多想就说:“我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可惜永远都实现不了,可是我依然想说出来—哦想做我妈妈的妈妈。”这个心愿确实很新奇,  相似文献   

3.
苏文 《老年世界》2006,(2):25-25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的压岁钱“行情”年年看涨。过去10块、8块就过得去,而眼下动辄就是一张百元大钞。你给,我给,他也给,一个年过下来,孩子们委实“发”了。但孩子们一下拥有那么多钱,怎样花便成了“问题”,因为花得不当,压岁钱便“压”出了负效益。  相似文献   

4.
新月 《女性天地》2006,(2):50-50
阳阳跟妈妈到单位玩,我们逗她:“阳阳这次考试得了第几名呀?”“第三名。”“为什么没考第一名啊?”“我没抄。赵明抄了,得了第一名,老师没有看见!”又问她:“你是三好学生吗?”她说:“我妈没有给老师送礼,所以我没有评上三好生。”这是一个10岁孩子的话!我们这些做大人的真不知道怎么看现在的孩子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如果心理不健康,就会有这样一些症状: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比如,同学考试得了高分,他会觉得是偷看得到的;别的孩子比他多得了一面小红旗,他会认为是老师偏向。假如他总…  相似文献   

5.
宝宝来了,是计划外“编制”。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怀孕了。因为此前我正和他经历婚姻的考验。我想要一个顶天立地的丈夫,想要他有十全的本领、事业发达。不必有大的功名,却至少要能够成为我孩子的榜样,值得我的宝宝钦佩和敬慕。  相似文献   

6.
姜桂林 《老年人》2004,(6):19-19
有人认为,“老有所乐”就是打打牌、钓钓鱼,或者唱歌跳舞、玩刀耍剑。这样想当然也有道理。其实,快乐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地感受,欢乐就在你的身边。就说带孙子吧,有的人把哄孩子看成是件“苦差事”,说什么“被孩子拴住,整天呆在家里,东挪不得,西转不得,像蹲拘留所”。我却不以  相似文献   

7.
喜欢     
爸爸病倒了,住进了医院,女儿和妈妈每天在医院里照料爸爸。几天以后,妈妈急火攻心,也病倒了,并且做了手术,15岁的女儿从此要照料两个病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女儿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她每天很早就要起床,其他孩子还在酣睡的时候,她已经做好饭披着晨曦送到医院。看着孩子日夜忙碌一脸倦容,妈妈很心疼,也很不放心:“累了就歇一歇,你要是也病了,可就全家覆灭了。”女儿却一个劲儿地安慰妈妈:“没事,我什么都会做了,您想吃什么就告诉我吧!”妈妈笑了,说非常想喝鱼汤。“好啊,我中午就给您做鱼汤。”下午很晚的时候,女儿才把饭送到医院来。打开饭…  相似文献   

8.
有人问我:“你整天费心费力帮人家图的是啥?”我就说:“我什么也不图,我就是想让九泉下的儿子明白,妈能理解失足人员的心,再也不会不管孩子了。”  相似文献   

9.
张茂林 《老年人》2009,(4):25-25
我是一名1965年入伍的老兵,在湖南消防部门工作了大半辈子。过去,由于自己是个“半边户”(我在部队工作,妻子和孩子是农村户口),经常奔波于城乡之间,在尝尽酸甜苦辣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围家、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王涛 《当代老年》2006,(8):30-30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太守时,因开仓赈灾被削职,离别时父老乡亲路边哭别,请他说句话,郑板桥沉思了一会儿说:“请你们回去把老人当孩子待。”我对这句话十分欣赏并身体力行,这是因为其中还有—段故事。  相似文献   

11.
“宝贝,该睡觉了。” “我还要喝水。” “好,水喝完了,上床吧。” “我还要上厕所。” “你怎么那么多事,快睡觉!” “呜呜……” 在让孩子按时睡觉的问题上,年轻的父母经常遇到难题。有些时候,孩子对上床睡觉有着惊人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2.
咨询室的电话铃响起来了,当我拿起听筒时,就听到电话那边传来急切的声音:“陈老师,请你帮我解决解决孩子的问题吧。”没等我问孩子的情况,孩子的妈妈接着就说:“这孩子哪都好,就是慢慢吞吞地,不催不动,这才上四年级,作业总是做到十一二点,这可怎么办呀?到了初中那么多作业,孩子不疯,我都急疯了!”我心里一颤,又是一个急躁的父母和拖拉的孩子!在电话里安抚了妈妈后,我建议她带孩子来咨询室谈谈。妈妈同意了。  相似文献   

13.
职业和事业     
周国平 《金色年华》2009,(10):M0002-M0002
邻家是乡下进城打工的,女主人虽然非常能干,可是她家孩子多,丈夫身体又不好,收入有限,从未见过她家孩子穿过新衣。其实孩子们挺渴望能有件新衣服穿,但是在生活的压力下,这是无奈的节俭,吃总比穿更重要,吃饱肚子是头等大事。不过女主人对孩子身上的旧衣收拾得也算干净,有点破损,就会打个补丁。她家最小的男孩两岁多些,对自己胳膊上新添的补丁特别感兴趣,指给我看,“叔叔,这是新的!”那块补丁成了孩子心中新鲜、耀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施立松 《老年人》2010,(6):36-36
自从儿子出生后,我就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饼干”,就像风箱里的老鼠,少不得两头受气。但是,自从我当上“夹心饼干”,便不吝啬“放糖”——甜言蜜语;“加胶”——把夹心做成粘和剂。等到孩子稍大点,母亲老了,我也人到不惑。这个时候怎样与老人孩子相处,我学到的防夹绝招是,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女健康》2010,(6):11-11
“我怎么这么累呢?这是小孩的生活吗?”娜娜一边揉着眼睛,一边委屈地抱怨着。妈妈看着女儿东倒西歪地“蹭”到卫生间,心里也不是滋味儿,娜娜就要考中学了,如果初中不能进入第一梯队,上高中就更难赶上了。想到这,妈妈又在心里安慰自己:哪家的孩子都这样,咬牙挺一挺吧!  相似文献   

16.
汪志 《当代老年》2011,(9):57-57
二十多年前,我们全家在西北高原藏区生活,我在一家小企业当厂长。由于生活在高原藏区,不仅蔬菜肉蛋等日用品价格比内地高得多,加上收入不多又有两个孩子,所以我们每月几百元的收入常常“超支”,出现“财政赤字”,为此我和妻子常免不了相互埋怨,拌嘴怄气。  相似文献   

17.
陪读火爆,老人成为一道风景 现如今,陪读现象已蔚然成风,家长陪孩子做家庭作业,陪孩子上培训班、兴趣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已然成了陪读家长的生活目标。学区周围自发地形成一个个“陪读小区”,“陪读小区”的出租房火了……某市陪读大军中流行着一种说法:三年前,在外国语学校附近买一套小户型,等孩子毕业时房价已飞涨过半。只要有心想把房子出手,便有下一拨儿陪读父母出高价买。  相似文献   

18.
叶丹 《当代老年》2013,(4):12-13
“儿子离婚,我见不着孙子了!”这是很多老年朋友面对离婚的儿子、女儿最常抱怨的一句话。“都说隔辈亲,我现在是隔辈难。”他们说,“想看一眼亲孙子,不仅在家得求爷爷告奶奶拜托儿子把孙子接来,还得祈祷前儿媳、前亲家别阻拦。”可作为监护人的一方,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时常明里暗里拒绝对方老人看望孙子的要求,她们说:“前公婆有了新儿媳、后孙子,他们的爱已经分割,我的孩子去了会心痛。”真的如此吗?其实,一旦孩子彻底见不到“那边的人”,岂不是连一点点爱都感受不到了么?  相似文献   

19.
从年初至今,“暴走鞋”俨然已有当年的“宠物蛋”风行大江南北的景象。这种源自美国、被珠三角厂家发掘其市场潜力的异型波鞋,特别之处只是鞋底加装了轮子,可以随意收起(步行)支起(滑行)。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非常神奇威风”、“感觉像飞”、“很炫”是这些90年代生人对此物的体会和评价。而自从台湾把这种英文原文“Heelys”的鞋演绎为“暴走鞋”的时候,这些年纪轻轻的孩子并不知道,“暴走”原意指日本摩托飞车党“暴走族”以猛烈背叛方式对抗社会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陈瑾 《当代老年》2013,(10):14-14
“年轻时工作是为了养家养孩子,如今退休了孩子们也都长大了,我觉得我更应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冬泳、自行车骑行是我想了一辈子的事,现在不好好实现更待何时呢?”今年60岁的赵阿姨退休前是单位里的劳动模范,退休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支持她的老伴一起把家从外地搬到了北京,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坚持冬泳和骑行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