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早在二十年代初,他在考订古代史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形成了“古史辨”学派,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由顾颉刚先生的助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煦华辑录整理的《苏州史志笔记》,集中反映了顾颉刚先生对吴越地区历史、经济、城坊、山川、园林、古迹、方言、歌谣、风俗、民间传说、地方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和独特见解。它的出版,有助于吴越文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张利 《浙江学刊》2001,1(2):143-146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提出了震动一时的"古史辨"学说,其中有关上古帝王世系和五德终始说等理论观点继承了崔述的古史辨伪学说.然而,在治史目的、方法以及构建古史体系上,顾颉刚则另辟史学蹊径,大大超越了崔述之学;并在"五四"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进一步发扬崔述思想中蕴含的近代因素,在探索真实的古史体系上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顾颉刚先生对边疆问题的实践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社会学家,他一生治学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著述丰厚,社会影响也很大.他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又鼎新革故的时代:国家危亡、西学东渐,新的社会问题不断爆发、新的社会思潮日新月异.这一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探索着前进的道路.顾颉刚先生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代表".本文欲以他对边疆史地的实践和研究为线索,来探讨其学术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顾颉刚与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学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古史辩”与“古史新证”都对中国古史研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顾、王两人的学术渊源、史学方法以及对于后世影响的初步比较 ,指出顾氏疑古思想的复杂层面和王氏古史新证的局限性 ,同时亦指出无论“古史辩”和“古史新证”都是对中国近代文化危机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5.
马雪 《社科纵横》2007,22(7):115-116
20世纪疑古思潮兴起于五四运动之后,以顾颉刚先生及其创立的古史辨派为代表,大胆地对古史、古书质疑与考证。他们先后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说"、"神话分化说"等。20世纪疑古思潮经历了由辨伪到考信到重建古史的嬗变,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上古史体系的科学重建意义重大。20世纪疑古思潮中体现出的"求真"精神,应当为史学工作者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禹的传说最早记载于若干先秦的儒家典籍。记载内容互有出入,但基本相同。从晋代起,对禹会天下诸侯的地点即涂山发生争论,对禹归葬的地点也意见不同。最值得注意的是东汉初王充在《论衡》中的意见,他根本否定禹到会稽的传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颉刚于二十年代在《古史辨》一书中提出了与古代汉儒文献完全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禹是南方神话中的人物,这个神话的中心在会稽。最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地质学、第四纪学等科学的发展,考古发掘的成就和检测手段的进步,顾颉刚的说法获得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郑文先生,字天叔,四川资中县人,生于1910年。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受孙鹰若、全叔傥诸先生所传章黄学派学风之熏陶与顾颉刚、罗根泽诸先生《古史辨》学派之影响颇深。历任中央大学助教,江苏省立江苏学院讲师,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围绕《禹贡》半月刊进行研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该刊在创办过程中,随着时势的变化,在内容上做了一些调整,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出现了由沿革地理向边疆史地转向的态势.至于两者在半月刊中的总体地位及其内在关系,则鲜有人研究.文章认为,顾颉刚等人在研究视域上的确有所改变,但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前后则有着明显的连贯性.这一结果的形成,除受这一派学人自身专业知识领域的影响外,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文化本位主义思潮的抬头及当时知识界对西方科学和科学方法的理解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 ,民俗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随之出现。历代学者虽然也对民俗问题多有记载 ,但是民俗学之正式形成 ,却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了。而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月出版的晁福林先生的新著《先秦民俗史》 ,则是第一本对先秦时期历史与民俗进行结合研究的著作。历史研究与民俗研究的有机结合 ,是这本《先秦民俗史》的最大特色。本世纪初期 ,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历史学者曾经采用民俗材料进行历史研究 ,顾先生的代表作《孟姜女故事研究》至今仍然有很高的地位。在这以后 ,尽管在中国民俗学领域又有了很多新的成果 ,但是在二者的结…  相似文献   

10.
年号是纪年的名称 ,多为帝王所有。在世界历史上 ,只有亚洲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四个国家的帝王使用年号 ,而其他的国家则没有这种纪年方式。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中国、朝鲜、越南早已不再使用年号来纪年了 ,只有日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继续使用帝王年号纪年的国家。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的日本 ,仍采用古老的方式来纪年 ,这种作法颇令世人感到有些疑惑不解。  其实 ,帝王的年号最早起源于中国。据史学专家顾颉刚先生考证1 ,这个重要制度是从汉武帝的封禅和求仙而来的 ,中国帝王最早年号的创始即是由于汉武帝的获麟之事。当武…  相似文献   

11.
透视古史研究中的“何光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光岳现象"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水准普遍较低的特殊学术背景下,经某些新闻媒体和出版行业蓄意炒作及部分学者的大力鼓吹下催生出的特殊的文化现象。何光岳在古史研究中所暴露出的概念不清,逻辑混乱,驰骋想象,言之无据,滥引材料,不加审查等一系列学术失范现象,表明他的古史研究并不具备严肃科学的态度,学术水准停留在较低水平。对何光岳先生的古史研究在新的学术背景下,重新进行学术定位,对古史研究中的"何光岳现象"进行科学理性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古典学的未来发展走向。中国古史学界应继续重视古史理论的探索,继续重视古代史料的积累、审查与运用,加强科际整合,进一步提高古史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清代学者方玉润晚年写定的《诗经原始》一书,在《诗经》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顾颉刚古史辨派以来的《诗经》学发展有重大影响。方玉润着力于探讨诗三百的本意,被后人称为独立思考派。方玉润批评了《诗序》、朱熹的《诗集传》和姚际恒的《诗经通论》,确立了依照文本探索本意的解诗宗旨和方法,他对诗的评点往往细致入微,能挖掘出作品的种种妙处,富有启发意义。在追求诗人之意、把文本作为最高依据、重视诗的特有情性等方面,他实际上承继了以朱熹《诗经》学为代表的解诗传统。方玉润在解诗方法上表现得相当激进,而其思想观念则相当保守,故在解诗方法方面,《诗经原始》取得了长足进步,可它对诗歌内涵的把握,依然深受儒家政教伦理观念的拘囿,很多时候还不如《诗集传》。从本质上来说,它跟《诗序》依旧属于同一个儒教体系,甚至可以说跟《诗序》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孟姜女故事知名度极高。千百年来,该故事以故事、歌谣、诗文、戏曲、说唱等多种形式,伴随着民众的生活在广大地区长久流传,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思想情操和伦理道德。孟姜女故事成为极富生命力的民间文艺研究课题,推动了今日孟姜女学的发展。顾颉刚先生对孟姜女故事研究有首创之功,提出孟姜女故事最早可溯源自《左传》,并整理出了该故事的两大系统,即历史的系统和地域的系统。本文分析评价《孟姜女》的思想内容,不仅关注故事之情节、人物、主题的演变、流传及其原因,还注意到通过这些质素的渐变与社会、历史时代的关系挖掘其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伟斌先生《关于元稹知制诰以及翰林承旨学士任内的几个问题》一文,讨论了元稹在元和、长庆之际仕途升迁的几个问题,如元稹自虢州回长安的时间、元稹解翰林学士任的时间等,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考订存在较多、较严重的失误。清理这些失误,对元稹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所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胡文彬先生,赴汉中参加全国第十一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后,应邀到西安联大师范学院、西安交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做了学术报告。在胡先生讲学之余,我就《红楼梦》与红楼梦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做了采访。请他给予解答。问: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回顾百年红学历程,你认为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汲取扬弃?答:20世纪是一个既漫长而又短暂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红学同其他古典文学研究一样出现过两个高峰期:一是20年代由王国维、胡适、俞平伯、顾颉刚等老一辈学者创建的新红学,影响深…  相似文献   

16.
1931年九·一八事件的爆发以及随后出现的民族危机感在知识界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但这些反应却并不一致.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倡导"启蒙运动",相信只有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才能在中国人中培育真正的民族团结和复兴精神;其他的学者则转向传统文化,认为中国缺少抵抗日本侵略所必需的道德意志和民族认同,赞同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讲中倡导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前者的代表是顾颉刚,后者的代表是孙中山先生的战友邵元冲和反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西山派的骨干分子.  相似文献   

17.
刘家和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先后从事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史学史、以及中外比较研究与教学,以治学严谨、功底深厚、学识渊博著称。《古代中国与世界———一个古史研究者的思考》一书,是作者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执著求索、精研覃思、厚积薄发的结晶。虽然以论文的形式结集,但其内容却非常丰富。就所涉及的地域而言,是融中外古史为一炉;就所涉及的内容而言,是纵横捭阖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学术思想史之间。综观全书,非但所论多为中外古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焦点”和“空白点”问…  相似文献   

18.
郑玄是东汉经学集大成者,郑学"小一统"对促进东汉今古文经学的融通具有重要的作用。郑玄的经籍笺注以古文经说为主要立场,又兼采今文经说,体现出他博采众家、融合今古的经学特点。郑玄的经籍笺注不但对经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这种经籍笺注内蕴的史学价值也明显呈现出今古文融通的学术特点:一方面,郑玄基于古文经学的学术立场注重名物训诂和史实考辨,其经籍笺注保存了大量史料,为考察上古三代历史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他的经籍笺注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他对天命王权的宣扬、古史系统的构建,以及礼治思想的阐发,都力求融合今古文经说以解释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7,(6):128-132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学理论家。他的史学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方法论、历史写作方法论和史料处理方法论,包括重视通史义例、提倡综合研究法;主张通史与正史并存、集体修史,提出历史编撰应该考虑的问题、历史著述的基本要求,关于编撰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历史教科书的诸多要求;关于史料的范围、整理、考订以及史料和史著的关系等。他为新史学的传播与构建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理应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占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20.
晁天义 《求是学刊》2005,32(1):121-128
将史前中国解释为巫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对历史上各种来源多样、性质复杂的传说不加辨析和区分,而是一无例外地视为著名巫师及其巫术的证据,这是近年来中国古史研究中一种显著的错误倾向.作为西方古典人类学单线进化理论的产物,这些解释不仅错误地判断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实主义特质,与历史的实际大相径庭,同时也造成对大量古史材料的误读,使古史研究陷入不必要的混乱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