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回顾整个20世纪,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让中国人民从此醒悟过来了;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并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让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邓小平则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了。随着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资产阶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然而,对此党内曾一度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致使中国革命蒙受两次巨大损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分析和评价了中国资产阶级性质和地位,并有效地发挥了它在中国革命中的积极作用,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毛泽东在建国后处理中国资产阶级问题时.出现了民粹主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中国的民族独立,这是中国走向富强的首要前提。胜利的抗日战争不仅给中国现代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以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和解决矛盾的辩证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邓小平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正确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几代社会学人的反思,我们认识到中国社会学不应归结为西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社会学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学科,以先秦荀子创立的群学为根基,在中国发展延绵了两千多年。我们可以将西方社会学传入之前的群学视为中国古典社会学,将传入之后的社会学视为近现代中国社会学,这一全新的中国社会学观念由景天魁及其主持撰写的《中国社会学史》所确立。与以往社会学史的写作不同,景天魁版的《中国社会学史》从中国固有的文化资源和学术传统出发,探索出命题式写作范式,使群学成为中国社会学一以贯之的宗旨。这一社会学史观确立了中国社会学的主体性,开辟了社会学研究、社会学本土化的新境界,树立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为走出中国当下的社会学困境探索了出路,为中西社会学对等交流和相互会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龙堂智 《今日南国》2009,(13):48-48
中国走向世界,世界影响中国。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冰岛成为赤字之国,索马里成了海盗猖獗之国,我们的近邻朝鲜经济陷入了困境。然而,13亿人口的泱泱大中国,靠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融化了南方特大冰雪,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任凭国际风云变幻,巍然耸立在世界东方。科学发展观,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丰碑;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旗帜。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西方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毛泽东是在19世纪末中国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在他以后革命生涯中打下了常常的烙印,正是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把握使他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和合理成份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已经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8.
1999年11月15日,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人WTO达成了双边协议,使中国加人WTO的进程迈出了重大的一步。此前中国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进行了长达13年的谈判,中国总理朱基曾说:“黑头友都谈成了白头发。”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提出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GATT)中的缔约国地位的申请。从1987年2月到1992年2月,中国政府先後10次派团参加GATT中国工作组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议,提交中国贸易制度备忘录并回答了缔约方提出的近2000个问题。由於当时中国还处於计划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为辅的体制下,因此,…  相似文献   

9.
自1920年代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和中国现代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定了须臾不可偏离的历史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过来又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是在互动中不断向前推进的。  相似文献   

10.
王朝文 《中华魂》2010,(4):49-50
2009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中国60年发展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了世界瞩目。世人惊叹中国奇迹,赞美中国巨变,羡慕中国速度,研究中国经验.关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冠以“中国”的各种用语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主要表现在:切中了当今中国的中心问题,突出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立足点,展示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前的金秋,礼炮的轰鸣驱散了中华大地上的阴霾迷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言结束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和五十年来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高擎科学的大旗,追求真理,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取得的,是科学的胜利。救国靠科学。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然而未能改变旧中国的性质,依旧军阀混战,列强横行,民不聊生,中华未能振兴,国家也难以富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与建设中,毛泽东同志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总体来看,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主要包括了相互衔接的几个方面:学习马克思主义,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实施调查研究,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强调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推进理论创新,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来说,悲剧一词是舶来品,20世纪中国的悲剧理论是在对西方悲剧理论的不断选择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中国曾经选择了尼采、叔本华,最终选择了马恩悲剧观,但又不是一味地去异求同,中国在接受马恩悲剧观的同时,结合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实现了马恩悲剧观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超越了以前一切启蒙思想家,实现了启蒙的中国化;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准确地把握了中国革命的实质,从而把握了近代中国启蒙的主题;精确地阐述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理论内涵,揭示出中国近代社会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与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存及其互相依赖的关系,从而说明了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将思想运动与政治运动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以对中国化结构因素和中国化环境特征的分析为基础,探析了中国化环境对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研究了会计化与会计改革的关系,从化层面分析了中国会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的中国,由于改革开放,不仅在经济上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文艺上也带来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在电影方面,影响突出的是西方女权主义电影理论。中国也出现了具有西方女性电影特点的中国女性电影。只是中国的女性电影,有着中国特色,即在女性意识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隐士劳动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劳动文化。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式佛教在面对社会对其的经济批评时,吸收了中国的劳动文化特别是隐士的劳动文化,主动改变,自力更生,实现了佛教生存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按照国际法或国际惯例,沿岸国对于本国领海内的渔业资源享有独占权。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中国渔业权的保护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中国的专属渔权受到了严重侵犯,民国时期日本对华侵渔活动尤其猖獗。民国时期,日本政府及私人组织对中国沿海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对华侵渔活动,从中国东北沿海到闽粤沿海,没有一处地方见不到日本侵渔渔轮的身影。相对于其他列强对华侵渔来说,日本侵渔具有自身的特点。日本侵渔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它迟缓了中国渔业发展步伐,破坏了中国领海主权完整。同时,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领海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革命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表明,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属性和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了的。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他针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勇敢地提出“反对本本主义”,进而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并身体力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独创性历史经验,吸收中国优秀文化精华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原则,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成为一个科学体系。它的主体思想和支柱理论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