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在法理层面,还是在道德层面,河南省慈善总会旨在通过"道德协议"的模式实现感恩以期传递慈善的做法都有待商榷.基于感恩为精神理性的一种及其本身的独特结构,加之其实现依赖于制度保障这一道德传统,笔者认为,除了要进行感恩宣传和感恩教育外,实现感恩要诉求于制度.为此,有必要在公正理念的指导下,重点完善捐助制度和建立感恩激励、执行、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高校构建中的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高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高校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有一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学生群体.大学生感恩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认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有助于高校全面促进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文章分析了高校在大学生感恩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感恩教育形式教条化,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考核体系形式化,大学生知行难合一;感恩教育成果表面化,行为指导实效不理想等.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一是教育要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二要是要在情感层面上充分发挥教师、管理人员的感染作用;三是在实践层面上要从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建立了多元化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广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成为受益者,但在受助过程中出现了感恩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为此,在资助工作中可通过四个途径有效渗透感恩教育:即以宣讲引领感恩的认知,以文化营造感恩的氛围,以行动践行感恩的信念和以制度保障感恩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感恩行动几乎没有。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对感恩意识教育缺乏的结果,不能单纯地指责学生。应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感恩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感恩心理及行为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对外界给予自己的恩惠产生认知并伴随积极情绪的复合社会认知过程.心理学已有关于感恩研究的理论包括感恩层面理论、拓展建构理论、感恩道德情感理论和感恩认知情绪理论等,研究者们从静态角度深入探讨了感恩的定义、结构和机制,但未取得共识.文章在评述和总结已有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感恩的定义和分类,并从动态分析的角度提出感恩心理及行为的认知机制,感恩应该包括感恩意识、感恩情绪和感恩行为的三个成分,且三者间相互作用,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的思想政治课中,感恩教育意义重大。本文从目前小学生感恩行为的现状出发,就感恩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感恩教育方法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加强小学思想政治课中的感恩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的淡薄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感恩教育已成为德育工作者亟待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感恩教育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感恩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原因、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等三方面来阐述感恩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建立的“奖、助、贷、勤、免、减、补”等多位一体的救助体系,基本覆盖了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受资助的学生大多能自立自强,学业有成后懂得感恩社会、回馈社会.但也有部分受助学生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认为国家和社会的资助、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缺乏感恩意识,不注意节俭,甚至出现心理失衡,以怨报德.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范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感恩教育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有助于学校教育中人本生态的建立。由于家庭教育成为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以及升学就业的工具;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致使目前大学生的感恩认知仍停留在表面上,很少达到实践层次。为此,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思想,组织学生参与感恩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感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施恩图报:内涵、依据与策略——家庭感恩教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报是家长的利他性教育意图,是家长的感恩教育意识、目标的体现.施恩不图报会导致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而施恩图报则有利于孩子养成知恩回报的品质.施恩图报是家庭感恩教育的内在要求,家长只有施恩图报才能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要发挥施恩图报的教育作用,家长必须树立平等交往主体的观念,合理地主张自己的权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图报,使孩子理解、接受家长的图报;正确地运用强化手段;纠正孩子对家长图报的无知与偏见.  相似文献   

11.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家庭教育、应试教育、传统道德的淡化与国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等方面对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了分析,并从自我修养、家庭引导、学校培养、社会环境熏陶这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强化高校感恩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是对大中专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新课程、新教材".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时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公平正义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等方面.做好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前的宣传、制订科学的评定标准和公正的评定程序以及加强奖助学金发放后的管理等是借助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多元互动视角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现代社会倡导的重要道德规范,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启示我们迫切需要加强感恩教育。以此从感恩教育的一般理论入手,分析了感恩教育的含义和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当前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整合方面提出了强化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规范,是任何时代、任何文化中都备受褒扬的美德。为了继承优良传统,培养青年学子的感恩美德,加强感恩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为此,要认识感恩教育的复杂性,坚持感恩教育的科学性,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目前我国的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着诸如教育环境孤立、教育方式的模式化、教育内容的悲情化、教育阶段的非连贯化以及教育行为的单向化等误区。加强感恩文化建设、破除感恩教育的窠臼、尊重个性化差异、构建快乐感恩教育模式等,是走出感恩教育误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兰军瑞 《中州学刊》2006,46(3):134-136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针对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的知恩不报、不讲信用、自私自利等道德滑坡现象,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灵活多样的道德教育方式、生动感人的感恩情景、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使大学生“知荣明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当前尤其要以“八荣八耻”为切入点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万喃喃 《南方论刊》2012,(2):79-80,65
感恩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方式和内容,大学生感恩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感恩教育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以高校慈善义工队为载体,开拓感恩教育基地,实践感恩教育;并搭建慈善爱心屋、慈善文化节等平台,培育大学感恩文化。  相似文献   

18.
刘维华 《兰州学刊》2010,(Z1):133-134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必要抓手。善于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修养,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培植感恩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然后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最后对高校开展贫困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加强感恩教育 架起孩子道德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品德。当前,孩子感恩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探讨了感恩缺失的原因。加强孩子的感恩教育是每一个教育者迫在眉睫的大事。进而探讨加强感恩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