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来自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改革的启示和困惑 经过几年的改革,目前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上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基本格局:在企业创造的全部利润中,国家以一定方式拿走一个确定的比例部分,企业自己留下一个确定的部分,在企业留利中,可以有一个大致确定的比例部分形成企业劳动者的消费收入。  相似文献   

2.
论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以分配权的法律配置为核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配权是一个国家社会分配制度的核心内容.分配权在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特定配置模式和运行机制构成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从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入手,确保分配权在三者之间的合理配置和规范行使,实现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对于改革与完善我国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从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来看,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许多方面突破了长期束缚我们的旧传统观念和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如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有助于解决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对企业推行的“经济责任制”,有助于解决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生产与分配关系。这些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推动作用。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这个领域里,条块分割,地区封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从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来看,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许多方面突破了长期束缚我们的旧传统观念和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如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有助于解决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对企业推行的“经济责任制”,有助于解决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生产与分配关系。这些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推动作用。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这个领域里,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不正之风依然存在,商品不能很好地按合理的流向流通,企业往往不能按经济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试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貊琦,屈桂林十几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以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为基本思路。总的来说,这些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功不可没,但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问题,仍还未有解决。其原因十分复杂,究其根源,是由于改革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首钢分配的特点。在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中,首钢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利益必保,财政收入猛增,截富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企业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分配关系中,首钢的主要特点是多创多留,自主经营。在职工个人之间的分配过程中,首钢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包、保、核到个人的体制。  相似文献   

7.
<正> 改革国营企业纯收入分配制度,实行利改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国营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课题。国家对企业纯收入如何分配,企业纯收入怎样交纳给国家,这是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经济利益,打破吃“大锅饭”的旧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经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商品流通,推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的重要问题。把现行国营企业上缴利润改为统一征税,自负盈亏,是提高微观经济,并对宏观经济以重大影响的一项重要改革。研究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是介于政府与个人间的一个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理顺国家、企业、个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国家作了大量的改革与调整,形成了“保两头(国家、个人),挤中间(企业)”的分配格局,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企业利润下降、亏损上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使企业的收入分配合理化,以增强国有企业的实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是则政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它不仅对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对稳定国家财政收入,理顺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四化会产生重大影响。宝鸡市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围绕简政放权,进一步搞活企业,对财政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起了积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实行“两保一挂”“两保一挂”。“两保”是指一保上缴税利;二保国家已批准的技术改造项目。“一挂”是指工资总额和实现税利挂钩。区别企业不同情况,工资总额可以同上缴税利(包括产品税、增殖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上缴利润等)挂钩,也可以同实现税利(同上)或销售量、销售额、出口产品交货额挂钩。经济效益每增长1%,工资总额不超过0.7%。工资总额全部计入成本,企业不再从留利中提取奖励基金。一些负担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国有企业工资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工资体制的改革经历了集权型工资体制、效益型工资体制,并正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资体制。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了集权型工资体制,国家作为分配主体,直接面向职工进行分配。在有计划商品经济基础上形成了效益型工资体制,虽然改革重点强调“企业是分配主体”,但国家仍然处于分配主体地位,通过效益机制建立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层面来分析,效益型工资体制都存在着内在逻辑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建立“市场竞争,税收机制,企业自主分配”的工资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一、产权关系明确,是推行税利分流的前提条件税利分流是要理顺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要理顺这种分配关系,首要的问题不在于实施的具体办法上,而是要弄清国家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即财产最终所有权与实际占有、支配、处置权的问题。如果不把这一问题搞清楚,税利分流就难于实施,即使实施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试点情况看,经济效益不稳定的企业持无所谓态度,企业经营者的压力和风险责任感消失;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的企业,如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总结了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指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我国财政体制上实行的是“统收统支”,“三者兼顾”的原则没有完全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思想、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党中央及时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总结过去近三十年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扩大企业自主权(首先是财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四年多来经过“企业基金制”、“利润留成制”等实践,进一步发展到了“以税代利制”。在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上,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实践表明,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何保证国家收入的稳定增长,并且在企业的增长收支部分中;国家要得大头,企业得中  相似文献   

14.
自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以来,成品油定价机制饱受争议,油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分析了国内需求拉动和国际输入型价格变动是引起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油价变动对用油企业、个人及产油企业的影响。随着我国国内成品油需求量日益增加,引发用油企业、个人及产油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以及国家各方不断进行利益博弈,提出只有通过国家税收政策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才能逐步调整各方利益及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与资金供给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历来都是财务管理研究的重点.但是在中西财务管理中,主要都是探讨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分配关系,而有关企业与资金第二供给者--债权人之间的分配问题,一般少有人问津.本文试对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企业兼任税务会计是非常普遍的,这种情况不利于税收征管工作的日益深化。所以在企业内单独设立税务会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企业正确处理与国家之间分配关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财税体制改革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能否确立。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建立什么样的新型财税体制呢?本文从现行财税体制状况出发,通过分析财税改革应把握的三个关键:建立合理的税制、理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得  相似文献   

18.
<正> 承包制对商业企业搞活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企业出现短期经营行为,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等等,因此需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深化企业改革以完善商业承包经营制度。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合理确定企业上变比例,处理好国家与企业间的分配关系 目前承包企业上交利润的分配比例是在第二步利改税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承包基数核定的,从实际情况看,多数商业企业上交比例偏低,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1988  相似文献   

19.
分配通常指的是产品和价值的分配。产品分配的形式、理论基础及其对应的分配关系不同于价值分配,从而不能把价值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关系同产品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关系相提并论。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需要同促进市场的完善和均衡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一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一开始便被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改革的前期阶段,首先从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人手,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利润留成和盈亏包干,接着又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又搞两步利改税,以及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特别是从1992年开始,实施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进一步落实了企业经营自主权,调动丁企业的积极性,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