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 3年 10月 1日 ,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国情 ,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战略指导方针 ,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对于创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 ,培养面向2 1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围绕着“三个面向”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在“三个面向”的指导下进行高等教育观念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一、邓小平文化教育思想的务实性1.文化教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意义。邓小平在长期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尤其在我国这样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更有特殊的重大意义。然而,搞经济建设,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①这是从战略高度上论述了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辅导员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是我对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从战略高度寻求指导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看,教育不再仅仅是促进某个国家、某个个体的某方面的发展,而是培养一种全球通用、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它将促进整个人类的不断发展。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邓小平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设计出发,于1983年在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提出了“教育要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这是邓小平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靠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主要靠教育。这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5.
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由此可见,中国教育的现代化问题,是一个伴随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工…  相似文献   

6.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育原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原理和毛泽东教劳结合思想,推动了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邓小平教育与劳动结合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劳动结合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邓小平教育与劳动结合思想的精神实质有三:1.教育与劳动结合是教育同经济的结合;2.科学技术是教育同经济的结合点;3.教育与劳动结合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等专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高等专门人才是国民经济以及上层建筑各部门的骨干力量。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教育经费相当紧缺,不仅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而且也难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论     
我国现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曾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1983年,他又题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邓小平同志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 ,论述教育问题 ,把对教育的论述同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论述融为一体 ,深刻阐明教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一、实现现代化 ,科技是关键 ,教育是基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化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现代化生产发展趋势考察 ,马克思认为 ,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诸因素中 ,科学的发展及其运用则越来越起着决定性影响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以全新的视角,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作出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实践证明,科技是振兴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独特的发展逻辑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内容 ,是指导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伟大旗帜。高教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于社会发展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没有很好地学习和运用邓小平教育理论。世纪之交 ,挑战与机遇并存 ,高等院校应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 ,进一步解放思想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很高兴能参加区社科联、区科协和南宁市社科联召开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专家和企业家“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策研讨会”。众所周知,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在全党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后来又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贡献。最近,各大报刊发表了江泽民同志今年在四川省考察工作期间的一次讲话,标题是“高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他从我国实际出发,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以及这一特征的极端重要性,赋予了精神文明以科学的内涵,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其重要内容是繁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志便将知识、人才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思想联系在一起,认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相似文献   

15.
来稿摘登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历史贡献 于伟峰,子伟玲(河北工业大学)指出有七:①带领全党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并对这一实践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精辟的总结。②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和原则。④在文化方面,作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新结论。⑤在教育方面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⑥在对当代世界主题的认识上,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新结论。⑦提出“一国两制”的国家统一构想。 ●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理论的具体体现 中共天津市委研究室毛俊杰指出,邓小平根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全面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并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理论具体体现在:一是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的最大政治。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一切力量实现现代化。二是“三步走”是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科学构想。邓小平确定的“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把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统一起来,为我们向现代化进军提供了可操作的蓝图。三是改革开放是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提出的新命题 ,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核,是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指针,同培养大批适应ZI世纪知识经济竞争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曾经历过社会工作锻炼的硕士生对“三个面向”有着深切的体会。一、“三个面向”的理论内涵“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教育发展制订的纲领性规划。“面向现代化”和“面向世界”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最终以“面向未来”为落脚点。“面向未来”规定着“面向现代化”和“面向世界”的现实意义和努力方向。因…  相似文献   

18.
“三个面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求实与创新精神在教育思想上的结晶。因为它既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客观要求,又反映了时代特征和对教育未来的科学预测;它既指明了教育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必须大力提高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又指明了教育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以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求,必须着眼于未来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准备人才。“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办好教育…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绘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三个面向”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及时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论断。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它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一、关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新论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