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晋代玄言诗的美学取向,崇尚以情体道(玄理)、情道同化,既是对儒学的以理制情、“以情从理”的传统思维范式的有力反叛,又是与六朝尚情重情、畅情求美时代美学新潮迥然异趣。玄学思维和玄言诗的价值标向,在强调以情体道、情道同化中使情感作为人的自由本质真正返归自身,进入“神超形越”的人生审美境界,以达到情感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教育也叫动之以情,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使其形成正确思想的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教育与说理教育是交织在一起的,它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真理切,情理交融。但是,情感教育主要是培育人们积极健康的情感,与主要提高人们的认识的说理教育又有很大的不同。情感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情感教育也叫感化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教育,比如对后进的或误入岐途的教育对象采用“慈母心,兄长情”式的感情来温暖、感动。广义的情  相似文献   

3.
浅谈情感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袁福成所谓“情感教学法”,就是从“动之以情”入手,最终达到“晓之以理”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寓理于情、寓理于景、寓理于趣、寓理于物,把现论知识情景化、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以情激情,触景生情,以趣引情,以物异情...  相似文献   

4.
理论教育和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方面 ,不可偏废。刚柔可以兼济 ,情理可以相通。在工作过程中 ,可以以情导理 ,寓理于情 ;理论与情感教育 ,实则都是为了做好人的工作 ,情理演绎 ,合二而一  相似文献   

5.
作为王夫之情理美学观一个组成部分的理欲合一论,是建立在其化生的自然发展观、主客互动的心物学说和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并且与其伦理道德观密切相关。他的理欲合一论强调寓理于欲以理导欲,表现出倾欹于理的取向。这种理欲合一论在审美观照中就具体化为性—情—欲关系的递相制约,由此导引出情感的雅俗和贞淫之别。王夫之的理欲合一论从精神上标示了当时情理美学观向传统文化复归的时代趋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情感美学思潮由唯情主义向理性主义的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是意向活动中的重要心理因素,是认知转化为行为的中介,因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对情感的忽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必须高度重视情感环节,以情感为对象和目的,做到以情、知、行、境育情,并正确处理情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以情悟道,守理衷情"原出自甲戌本《胭脂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回警幻仙姑之口。《红楼梦》的主旨乃"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作者旨在借石头"历经离合悲欢"的情感历程,展示"炎凉世态",表达自己"无才补天"(即不得其位)却又不甘寂寞的"志于道"者的伟大情怀,这就是"以情悟道";"守理衷情"则是作家对自己所悟之道的直接阐释。"守理衷情",以理范情,以情维理;理在情中,情在理中,乃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守理衷情"是对经历了宋明两代重理与重情两种极端的冲击之后的孔子儒学所做的智慧的调和。  相似文献   

8.
民谚作为清江流域公民行为习惯法的一种特殊载体,主要内容包括自身行为规范、家庭家族行为规范、社会交往行为规范和经济交往规范。行为习惯法的核心价值是"情"、"理"、"和"。情与理是和的基础,是人行为的维度;情与理冲突时舍情取理;和是情与理的归属,是人行为的目的。正是情、理、和的特质实现了习惯法与社会生活的沟通,使习惯法成为当地公民的行为模式。民谚为今天立法和普法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也是研究国家法与民德关系的新窗口。  相似文献   

9.
明清文论对情感与理性内在特征的审美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文论明确地揭示出审美领域中情感与理性的四大相对性特征 ,这就是理求同而情求异 ,理主常而情主变 ,理有穷而情无尽 ,理求善而情求美。四大特征审美向度同一 ,共同昭示出艺术创造的两个基本规律———文学新变规律和个性化规律 ,同时又标示出追求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情”彰显丰厚意蕴,并常与人之“性”关联,同时不失“理”之调适。先秦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注重于以性说情,或以情释性,主张性、情一体;同时又主张以理调情、节情、制情,或以礼挈情、导情,而“礼也者,理也”。孔子“仁”学兼性与情,以孝弟(悌)的自然亲情为始,推己及人而泛爱众;主张以知利仁、因情以礼,以礼挈情。孟子以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说仁义礼智四端性善,“心统性情”,四端之性亦为四端之情,并以之为人之“大体”;主张反求诸己求放心,理义调情,立“大体”之德以控制“小体”之情欲。荀子认为情不可免,从人的自然情感说性;主张以理节情,使情中理、中流,并主张化性起伪,称情而立文,以通“理”之礼养情、饰情、导情、兼情。先秦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有关性、情、理的思想构成儒家伦理中性情论与理情说的源初型态,其后儒学家大多专注于性、情、理阐释及其关系探究,由此影响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脉路,通情达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国民性格的独特印记。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毛泽东思想中闪烁着丰富的人民本位思想内涵--人民本位观.毛泽东的人民本位观充分体现出我们时代对企业价值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构筑基于毛泽东人民本位观的企业文化,来引导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林肯总统的传世精品——《葛底斯堡演说》,是演讲中将文体学运用到极致的典型代表,也是这篇文章能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演讲词措辞精练,句式有层次感,语言真挚,感人肺腑.该文有很多版本的译本,文章将从文体学的视角出发去分析其中广受欢迎的两个译本,张培基译本和许渊冲的译作.语音、词汇、修辞和句法这些表层的形式能服务于特定的效果,因此这些层面的文体学能适用于评判译本的水准.这也为赏析译本提供了新的视角,恰当领悟和使用文体学特点是可以为好的译本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的人才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这对于推动我国高校整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等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导致了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表现在网络言行放纵、价值观念模糊、人格冲突严重、道德情感沦丧等方面.必须采用构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素质、培养健康的网络道德情感等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阳光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15.
将科学发展观用于人的发展研究,提出人的科学发展观。人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体现。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破解我国的教育难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新时期党建的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最重要的职责。只有按照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 ,才能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公元121-180年)是一位骑在马背上的哲学家,他所处的古罗马社会历经两次巨变,社会秩序动荡,哲学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出现伦理化倾向:人们转而追求幸福,把关注点放在人生苦难与内在灵魂的治疗上,放在人与自己的观念和谐之上。与之相应地,奥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会的人们用一种新的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用新的行为方式来创造虚拟世界和美的情感 ,新的社会话语产生。要做好网络时代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了解和掌握网络时代话语和网络时代政治思想的特点 ,并通过建立网络时代的政治思想传播话语 ,来达到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传播绩效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传统世界观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尼族在自身独特的民族经历中 ,形成了神、自然、人和鬼相统一的民族世界观。这一世界观对哈尼族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等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到灯塔去》的情感拯救主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伍尔芙在其代表作品《到灯塔去》中,用意识流的创作手法,深入揭示了情感与理性的对立,指出了情感的价值,认为情感使生命具有尊严。同时指出了理性崇拜对人性的践踏,认为情感是拯救干瘪的灵魂、抵制异化及无所不在的物的暴力的重要途径。伍尔芙的目的不是批判理性,而是旨在揭示被忙碌的人们所忽略的情感真相,让工业社会中被异化的人们从中得到启迪,以镜鉴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