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陵瞭望》2008,(15):10-10
张鹏辉是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他出生在射击世家,父亲张润龙是国家射击队教练,母亲也从事过手枪射击项目运动。他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就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射击运动员。在南京市三条巷小学毕业后,张鹏辉考入了具有传统射击项目的南航附中,同时在南京市重竞技运动学校跟随林华教练从事射击体育训练。中学毕业时,他毅然将自己交给了热爱的射击事业,  相似文献   

2.
前天     
乔在学校是一个好学生。但是他不爱干净。他的脸和手经常是脏的。一天早上,乔去学校。他的老师看看他说“:乔,我知道你早餐吃了什么。”“什么?”乔问。“鸡蛋。”他的老师说“,你的脸和嘴告诉我的。”“不,先生,”乔说“,不是今天,也不是昨天,而是前天。” Joe is a good  相似文献   

3.
在《爱的教育》里,我看到老师与学生是朋友式的交往着。学生就是老师的孩子,哪个学生病了,老师是必定要去探望的,这是当老师的责任,不存在值不值得的问题。想起前几天,班级里的兴年手断了,我买了些水果准备和班委们去他家里探望。还没去之前,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就在旁边泼冷水:“去干什么呢?根本就不值得那么关心学生,他们都是忘恩负义的人。假若你不再教他们了,在路上碰了面,叫你一声‘老师’都是妄想。再说,每逢有学生病了,带他们去看完病,有几个会对你说声‘谢谢’?又有几人会还给你钱?”我颇不以为然,我去看望学生,因为我是他的老师, 我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我只想让他知道我很关心他,全班同学都在为他着急,希望他早点好起来,仅此而己,此外,我并没有过多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张燕 《山西老年》2012,(12):49-49
一个小伙子立志成为最优秀的射击运动员,他先后跟随两位教练练习射击。第一位教练认为多加练习才能提高成绩,于是每天给小伙子300发子弹让他练习。然而,由于每天有300发子弹的缘故,小伙子训练的时候常常漫不经心,成绩也就一直没能提高。后来,小伙子投身于另一位  相似文献   

5.
每次6元     
蒋医生的儿子在学校里很不守规则。老师罚他,他也不怕。老师无奈道:你再不好好的,我就去请你爸爸来了。蒋医生的儿子道:很好,我爸爸出诊一次,照例6元。  相似文献   

6.
弱者的等待     
对生活失去勇气和希望是最可悲的。两人结伴横过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个中暑生病,不能行动。剩下这个健康而又饥饿的人对同伴说:“好吧,你在这里等着,我去寻找水源。”他把手枪塞在同伴手里说:“枪里有五颗子弹,记住:三个小时后,每小时对着  相似文献   

7.
少年时期的伦马克对射击并不感兴趣,常常在训练的时候去图书馆。一年后,学校举办了首届射击比赛,并邀请了社会各界的名流及学生家长.伦马克的父亲很要面子,他对伦马克严厉地说:无论如何,你要好好表现,如果取不到满意的成绩,你就不再是我们的儿子。  相似文献   

8.
1988年12月16日,刚满16岁的尼古拉斯·埃利奥特(Nicholas Elliot)走进位于弗吉尼亚洲弗吉尼亚海滩市的大西洋沿岸基督教学校,他的背包内放着一把半自动手枪。到上午10时左右,一名41岁的教师已中弹身亡,另一名教师中了两颗9毫米的子弹,极其幸运地活了下来。另两名教师好不容易才逃脱埃利奥特的子弹。  相似文献   

9.
心理诊所     
《社区》2004,(1)
我怎么才能走出怪圈新疆喀什学生吉力娜来信问: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中女孩子,我活得好压抑。初中时,我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进了高中,成绩却一落千丈。我开始有压抑、孤独、心烦意乱的感觉,我觉得同学们不喜欢我,瞧不起我,我担心被人孤立,现在我的压抑感更强烈了,我一进学校大门就胆战心惊,可一出学校的门,我就比较快乐,也能和新朋友开心地在一起。一开学,我又压抑起来,我又担心新朋友不喜欢我。医生老师,您能帮帮我吗?答:你好!我理解你的心态,但是我要告诉你,瞧不起你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自己。你怕进学校的门,不是因为人际障碍,…  相似文献   

10.
不倒的心碑     
在英吉利海峡,矗立着一座人物雕像。那是一位在海难中遇难的船长的雕像,他的名字叫阿尔威。这座雕像矗立在英吉利海峡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不倒的心碑”。1870年3月17日夜,玛丽克客轮因惨遭重创,开始下沉。在这场海难中,历史记录下了当时船长阿尔威和船员的一段对话:“二副奥克勤富!”“在!”“你带了手枪吗?”“带在身边。”“还有几发子弹?”“3发。”“够了。你给我听着,现在共有60个人要救。如果有工作人员抢在乘客前面逃生,你就开枪;如果有男人抢在女人前面逃生,你就开枪;如果有年轻人抢在老人前面逃生,你就开枪!”这比枪声…  相似文献   

11.
笑语连珠     
《新少年》2003,(5)
(一)罗德先生拿着儿子不及格的成绩单,来找老师。老师平静地说:“你儿子的答卷与他的同桌极其相似。”罗德先生说:“难道不可能是那个同桌抄我儿子的试卷吗?”老师说:“不能的。他同桌在不会答的题目下写着‘我不知道’,而你儿子写着‘我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万里一得     
"是大自然教会我创作",当我把这句话讲给给恩师罗尔纯先生听,并问他,能这样说吗?他说:"行"。然而我深知,老师对我的绘画和创作乃至人生都起到何其重要的作用。一九八二年,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时,把课堂人体速写拿给罗老师看,他说:"你学成了,回去搞创作吧"。可这一回去就沉寂了三年,创作也不见起色。当我致力于美术编辑...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笑     
《华人时刊》2012,(3):75
逮到机会某日,一位中学老师因上课快迟到闯了红灯,被交警拦住。老师:"警察先生,对不起啦!我上课快迟到啦!"警察:"你是张老师?"老师:"啊,你是?"警察:"张老师,我是你的学生啊!老师:"啊!那你就宽容一下啦!"警察:"不行!我等这个机会已很久了,在马路上写五十遍‘我以后不再闯红灯’再走!"  相似文献   

14.
在英吉利海峡,矗立着一座人物雕像,它雕塑的是一位在海难中遇难的船长,他的名字叫阿尔威。这座雕像矗立在英吉利海峡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不倒的心 碑 ”。 1870 年3月17日夜,玛丽克客轮因惨遭重创,开始下沉。在这场海难中,历史记录下了当时船长阿尔威和船员的一段对话: “二副奥克勒富!” “ 在 ! ” “你的手枪带了吗?” “ 带 在 身 边 。” “ 还 有 几 发子弹?” “3 发。” “ 够 了 。 你 给 我 听 着 :现在共有 60 个人要救,如果有工作人员抢在乘客前面逃生,你就开枪;如果有男人抢在女人前面逃生,你就开枪;如果有…  相似文献   

15.
刚回到久别的学校,就听说了一件新鲜事:章老师家铺上了地毯。在当今,有人花几十万元装修一套豪宅也不稀奇,可章老师家铺一块地毯,却足以使举校震惊。10年前,我从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这所地处城郊的中学。在同事中,章老师给我的印象是默默做事、不苟言笑,但他待人真诚,且沉静中有种狷介的古风。记得有一次,他帮我带回学校检查的教案时说:“你这字还得练。真正上心,几个月就大不  相似文献   

16.
门前的桃花     
我家门前有一株桃树。春天,桃树还没发芽。桃树就开花了。粉红粉红的花儿挂满枝头。那花有的怒放,有的含苞,一阵春风吹来,夹带着淡淡的香气,让人闻到后舒畅极了。在我们村子里,桃树是很少的。所以在学校里,如果有谁带一枝桃花去的话,同学们都会很羡慕他。教我们语文的是个女老师,她也很喜欢桃花,若把桃花送给她的话,老师会很开心地朝你笑笑,而且还会亲昵地摸摸你的头。因此,我就经常地带花枝去学校,送给要好的同学,送给老师。有桃花的日子,我每天都能享受到羡慕的目光。我很开心。有一天,我又要去折桃花枝,妈妈说“:云儿,你尽摘桃花干嘛?摘…  相似文献   

17.
手枪应用射击课属于警察体育的范畴,是公安院校教学训练的一项基本内容。公安院校手枪应用射击教学是警察体育的内容之一,教学过程符合体育教学的规律。教师是构成教学系统的重要因素,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本文结合公安教育的职业特色,针对山西省公安院校手枪应用射击教学在职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状况,年龄结构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老父九十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我的老父亲今年90岁了岁月荏苒。90年的风霜染白了父亲的头发和胡须。他的背佝偻了,腿也弯了,走路不再大步流星。但他一点儿也不服老,偏要做出一些让我们又好气又好笑的事儿来。比如说,他听力差了,却偏爱接电话。一次学校的一位老师打电话找我,父亲抢着接电话问:“你是谁﹖”对方答:“我是中学。”父亲便唤我说:“一个姓宗的人找你”还有一次有人打电话找我,我明明就坐在房间里,父亲却说我不在。我从房里跑到客厅接电话时,他已经把电话挂了。原来他听错了名字,以为别人找我妹妹。这样的事多了,我们就不让他去接电话,他…  相似文献   

19.
丁老师:您好!我是一名老年再婚者,如今有些烦恼想跟您说说,听听您的意见。我中年离异后,独自生活了多年,直到碰到现在的先生。那时他也是一个人生活,我们彼此都有好感,就走到一起了。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8,(Z1)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与同事交恶,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以至于家庭生活与工作都大受影响,最后他选择了离职。我问他:"如果不是那个人,你会留下来吗?"他回答:"当然,这工作我很喜欢,但是我恨透了那个家伙,只要他在一天,我便觉得芒刺在背,只能离开。""你为什么要让他成为你生命的重心?"被我这么一问,他顿时哑口无言。一个老师将学生分组,12个人一组,一个学生请求老师让他换组。老师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