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根据这个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应理解为马克思哲学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观点、学说与体系是不同的,马克思哲学本身也并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观点和学说演变为一个严整的哲学体系,要经过新的整合和再创造。作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作为观点和学说的马克思哲学,无论在内容、  相似文献   

2.
杨耕  孙璟涛 《学术界》2002,(4):7-11
1、从创立者的角度看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脱离了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体系的马克思主义 ,只能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可是 ,我们又不能把马克思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只有坚持马克思的所有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 ,同样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 ,即一种教条主义。按照这种标准 ,就连列宁主义都不能称为马克思主义 ,因为列宁的确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突破了马克思的观点 ,并用一些新的观点代替了某些原有的观点。实际上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 ,马克思、恩格斯就以其远见卓…  相似文献   

3.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指示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华主席的指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于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反修防修,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完整的世界观。马克思的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不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而是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一体化的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成熟发展的标志.澄清理论界长期熟知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加贴近马克思的自身发展逻辑,恢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本来面目.按照马克思的逻辑解读马克思,它的理论价值在于澄明:社会主义不是在既定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而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同步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指明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则从基本原理和内容上对这一趋势、必然性作了深刻的展开.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一体化问题已经成为十分突出和迫切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的深化和现代科学发展整体化的要求。 对一门科学学说来说,一体化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能够抓住贯通整个学说的思想核心和基本线索,并在此基础上将各部分内容有机地建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学说体系。但这是一件难事,即使是学说的创始人在其学说创立初期也未必能够自觉地做到这一点。毛泽东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马克思本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下手就全部贯通的。后人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他们的理由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相对于整个客观世界来说,它研究的是特殊的规律,因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这种观点是值得讨论的。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如果不创立历史唯物论,就不能完成哲学上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核心,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局限性和形而上学性。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以前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是对人的“革命的”、“实践批判”活动的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恩主义",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意义.对马克思主义需要作出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科学世界观,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它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学说体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不能把它当作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结合本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要把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把它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对待.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有阶级性,因此,真理有阶级性。这种推论,是把真理观的阶级性看成了真理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和科学真理观的对立统一。列宁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页)并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是“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对势力、任何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列宁选集》第1卷第441页)毛泽东同志也说过:“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长期以来我们是这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这种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认识,已不适应新形势.因此,有必要对这种认识进行再认识.一、马克恩主义体系的丰富内容不是"三个部分"所能概括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内容极为丰富,它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而且包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被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明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者在理论研究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拓.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看,他们的研究活动不限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而且还  相似文献   

10.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学说的崭新发展邓小平科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和重大突破。我们知道,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的时候,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学说。100多年后,“...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介绍传播的历史上,有一种看起来十分奇怪而实际上却非常自然的现象——首先在我国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者,而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本文准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马克思主义是何时传到中国的?蔡元培先生一九二○年曾经指出:“西洋的社会主义,二十年前,才输入中国”。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一九○○年前后传入中国的。从现在见到的资料来看,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首先在我国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他们就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在自己的著述中介绍过马克思的生平事业及其学说,翻译、出版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国外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专著和文章。  相似文献   

12.
魏连  王清涛 《东岳论丛》2011,32(2):79-83
厘清马克思学说同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学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学说科学内涵的前提,是科学构筑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基础。科学的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建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动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科学性、革命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众多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分析和批判,形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理论。他们的理论,有些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也有些是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分析方法,并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文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入手,对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马克思国家思想的密切关系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获得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 ,展望当代西方哲学的未来走向 ,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关系的反思。这方面的研究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重在全面检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关系的种种误解 ,指出到目前为止 ,对两者关系的误识可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片面地强调马克思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认为他不是哲学家、或至少在西方哲学史上无足轻重 ;二是片面强调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忽略它和西方哲学人文主义传统之间的承续关系 ;三是片面强调马克思哲学是对德国哲学遗产的继承 ,抹杀它和西方其他文化资源的关系 ;四是片面强调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5.
人、人性、人道主义的问题,是现代西方哲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在研究中,不少西方学者把这些问题同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考察。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等同起来,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则宣称马克思主义本来是“真正的人学”,马克思后来抛弃了对人的研究,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的空场”,因而要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这些观点从不同方面歪曲了马克思主义,首先是歪曲了马克思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马克思在探索新世界观的过程中,同时展开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主义产生已经一百三十多年了。自从郑时以来,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的学说早已超出了理论的范围,在世界广大的地区变成了现实。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每一胜利,都是对马克思学说的新证实;而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又会经常提出一些新问题。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寻求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伟大的思想家,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其内容丰富深刻,体系科学完整而著称于世,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和日益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不断取得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把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是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设置的.学界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解上存在着歧义.最初"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解,引起了"马克思主义不知为何物"的弊端.之后,进入"定义"到"定位"的研究,各种观点,争论不休.马克思主义理论到底是指什么?马克思生前,马克思主义是贬义词,马克思也不认同这一提法.马克思理论--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回事.马克思主义词语是经过什么世俗的磨难而成为正面的概念的呢?"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面前被边缘化.因此,本文将依据文献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生态",以促进现行政治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一直认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55页)这类提法的主要根据有三点:其一,《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著作;其二,《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体系已经具体形成;其三,《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政治纲领性文献,它的发表作为国际共运史的重大事件,标志了新的历史时代的开始。我们认为,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根据史实,《共产党宣言》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第一部系统著作。在《共产党宣言》问世以前,它的基本思想已经形成,并已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用来指导工人运动。回顾马克思、恩格斯从1845年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的实践活动就可看到,在1845—1846年,他们合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已系统阐明了自己的新世界观,并同时开始以科学共产主义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作斗  相似文献   

20.
阿尔都塞“断裂”说批判──兼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都塞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为界,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划分为“哲学”和“科学”两大阶段,是有见地的。但是,阿尔都塞描述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的两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意识形态”。哲学是“意识形态”,因而,“哲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史前时期的错误”,只有“科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第二,他认为,这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认识论断裂”。因而,不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导致他的科学发现,而是恰恰相反,马克思必须“抛弃它的史前时期的错误”,必须“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