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求职前对自身特点、自己适合的职业、应聘企业以及求职过程存在很多疑惑。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逐渐摸索,有的最终找到满意工作,而有的没有实现求职目标。大学生求职行为是大学生就业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学生求职行为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求职  相似文献   

2.
在求职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选择主动还是被动?除去少部分求职者有意识或愿意主动出击外,相信大部分求职者还是把求职当做了一个等待和被选择的过程,选择了被动。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究竟应该选择主动还是被动呢?职业顾问们一致认为:求职时主动要比被动有优势,但把握分寸很主要,绝不能过火。  相似文献   

3.
牛金海  王维 《人才瞭望》2005,(8):100-100
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比较被动,必须按用人主体的要求为一定的行为,其安全、健康、财产等权益不可避免地要受一定影响。规定用人主体特别注意义务,有利于求职者求职过程中权益的保护。如求职者在面试中受到伤害,如果是用人主体未履行特别注意义务所致,用人主体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日前,著名的人才招聘网站前程无忧发布了针对全国各地高等院校200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状况的调查报告,从求职前期和求职后期两次跟踪调查的结果来看,在 “漫长”而曲折的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的择业心态和求职期望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回归现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求职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一攀成功,找到一个一生都能满意的职位。但在经历了几次正常的失败后,不是每个人都坚持到底,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继续奋斗,他们选择的往往是向命运低头,干着低等、重复、枯燥、收入微薄的工作。虽然,劳动无贵贱之分,但每个人都应当有适合他自身个性和能力的工作,而这主要靠他自身的努力。如果他天生只有这种能力还罢,否则,他的才能首先就被自已软弱的意志扼杀了。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才招聘会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招聘会是美国人才招聘与求职的一种常用方式。据报道,全美约有近5%的求职者是通过人才招聘会实现就业的。尽管美国的网络招聘求职以及人才中介都十分发达,但人才招聘会这种比较传统的形式在美国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相比较于其他的求职方式,人才招聘会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向求职与招聘双方提供了面对面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这十分有利于双方通过招聘会实现一站式求职与招聘,免除了求职者频繁利用各种不同方式与手段寻找就业机会的艰辛与劳累,特别是对于新近加入求职大军的人们而言,招聘会这种比较直观有效的形式更乐于被他们所接受,这些群体也是美国招聘会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遇不怀才     
这个世界上,整天嚷嚷着自己“怀才不遇”的人随处可见。可如果机会真的有一天来到了面前,又有几人能抓住?又有几人敢抓住?这些“本事二三两,傲气四五斤”的“怀才不遇”者果真有独挑大梁、独当一面的能力和本事吗?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使企业招募员工的方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除了一些硬性规定的条件外,更多地首先是在招聘现场的交流、选择——即面试;因此,如今求职咨询者逐渐增多。他们中间不乏有众多的优秀人才,却在求职过程中到处碰壁,屡屡受挫,有些人在面试一开始就铩羽而归。其实,许多用人单位总慨叹千里马难寻、人才难觅,而求职者却依然带着怀才不遇的表情,整日为工作东奔西走。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自己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几乎所有的求职者在求职的时候都有过失败的经历,可有统计数字表明,当求职者经历了第一次竞争失败后,只有10%以上的人会因此而对自己的“求职”能力产生怀疑,可当求职者经历了3次或更多次的“求职”失败后呢?90%以上的人会产生“自卑”心理,甚于怀疑自己的求职能力。 很显然,如今的不少求职者们之所以“求职无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  相似文献   

10.
如今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成为热潮,但也有一批莘莘学子“读书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选择在海外寻求工作发展。国外求职涉及的不仅仅是你的学历文凭、毕业学校和你的天生资质,更重要的是了解海外的就业政策以及一段时间来的就业大盘走势,求职过程中还要注意这个国家独特的求职注意事项。 美国:毕业等于失业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人:落聘也写感谢信在澳大利亚,很多求职者接到落聘通知书,也要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公司给他们提供笔试、面试机会,使他们获得了求职经验。这一方面体现了求职者的礼貌,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的未来创造机会,表明自己仍有到该公司就业的诚意。很多公司保留落聘者的简历,当他们临时需要人才时,会从中挑选。那些写有感谢信的人往往在首选之列。某杂志社招聘五名记者,有三十多人面试,几个月后,五名录用者中有两人因为个人原因辞职,两位写有感谢信的入围者随即被补充录用。法国人:垂青团体求职在法国,一些大学常常会通过媒体发布团体求职广告…  相似文献   

12.
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傲慢是一种病,特别是在下属或者晚辈或者学生或者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明显不如自己的人面前。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才交流》2011,(6):45-45
在英国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有2/3无法找到需要大学资格的工作,很多人现在考虑去海外求职。  相似文献   

14.
王维 《人才瞭望》2005,(11):105-106
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比较被动,必须按用人主体的要求作出一定的行为,其安全、健康、财产等权益不可避免地要受一定影响。规定用人主体的特别注意义务,非常有利于求职者求职过程中权益的保护。如求职者在面试中受到伤害,如果是用人主体未履行注意义务所致,用人主体就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缔约过失责任的提出,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么一个问题:劳动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由于一方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或者违反法律规定,致使另一方当事人遭受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事都有竞争,求职择业更不例外。探析一下就业与哪些因素有关,这对于求职择业者在就业竞争中将起到“就业引索”的作用。 (一)就业与地域(环境)有关。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城市人以做工经商为主;农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草原上人以放牧为主;沿江海湖泊的人,以捕鱼捞虾为主等等。总之,不同地域(环境)的人就业,原则上是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16.
如今,不少高校毕业生青睐高价整容,大搞“形象工程”,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能在求职大战中多一个砝码、多一份把握。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才貌兼得、内外双修自然最好,但如果刻意在美貌上大做文章,以此作为求职的门票,多少就有些舍本逐末了。这种人才外在形象的苛求化倾向对大学生的求职导向很有害,不利于培养靠才干和实力赢得承认、赢得尊重的意识及能力,容易滋生虚浮之风。进一步说,这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确立,我国的就业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社会为我们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与择业,以及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求职者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状态,是影响其正确求职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心理调适的作用,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选好择业活动中的心理方位,立足于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以利于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全球互联网第一大国和强国,到2007年底,全美网民数已达2.6亿人,居世界首位,网民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据统计,世界互联网网站数目于2006年10月已达到1亿个,其中多数集中在美国,网络早已经渗透到美国民众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在人才招聘和求职的活动中,互联网已经成为最主要、最普遍的工具和手段,据统计,近70%的美国人通过互联网求职,近95%的美国公司使用网络招聘。应用互联网进行招聘与求职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使用专业的人才招聘与求职网站;第二种是使用招聘单位的网站.  相似文献   

19.
环球扫描     
十大留学国家就业难度解析国外求职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学历文凭、毕业学校和天生资质,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海外的就业政策、就业大盘走势和求职过程中应注意的这个国家独特的求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了不同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指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指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遵循的择业程序和求职技巧,以便帮助同学们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