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宗教与邪教是一对“孪生”的文化现象,但他们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却迥然有别.以社会性为切入点,从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视野,对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开其神秘的外衣,进一步推进文化反邪.  相似文献   

2.
邪教与宗教相伴而生,彼此影响,并行发展。宗教性成为中西方所有邪教的一个突出特性。邪教是具有宗教异端性和社会危害性的社会现象。宗教性是邪教之所以称“教”的基础,而社会危害性则是邪教之所以称“邪”的关键。缺少了宗教性,邪教概念则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西邪教观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是中文专有名词。Cult词源并无贬义 ,近代以来 ,Cult虽引申出一定贬义 ,却不等于中文的邪教含义。因此 ,将法轮功译为Cult易于引起西方社会的误解。邪教虽产生于新兴宗教 ,但新兴宗教未必都是邪教。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对待邪教的态度和政策并不相同 ,但法轮功却无疑是真正的邪教  相似文献   

4.
在我10岁的时候,父母抛上我加入了邪教。他们说,必须在我和上帝之间作出选择。结果,“上帝”赢了……  相似文献   

5.
宗教和邪教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形式上类似宗教和实质上的邪恶,是邪教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本质规定。论题以基督教为例,阐述了基督教眼中的"异教"和"邪教",具体分析了邪教对基督教的教理教义和教规礼仪进行歪曲和篡改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从形式和本质上梳理了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提出防范邪教必须加强对宗教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分析痴迷邪教的心理根源,是认清邪教本质,根治邪教的重要环节.文章认为,原有信仰的危机,欲望、情感、幻想的寄托,传统意志力的转移,群体无意识的激活,随机强化心理,选择性解释心理以及自我暗示心理是邪教的非理性基础;并有针对性地从非理性层面提出了治理邪教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邪教是专以个人崇拜,即以“现世神”信仰为核心,以反社会为特征,具有巫蛊性质的帮会组织.邪教之所以产生,除了人为的原因之外,也有人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任何时候,邪教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针对邪教的成因和帮会性质,宜强化科学教育,开放心态,以及在改良社会的同时,改造自我的对策,方能从根本上消除邪教的影响,瓦解邪教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刻理解中西方邪教基本概念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清晰准确地认识邪教的本质特性,从宗教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中西方邪教基本概念的区别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对中国学术界关于邪教特性的繁多看法作了批判性回顾,认为邪教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宗教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宗教异端性,后者表现为社会危害性。缺此二性中的任何一种,则不成其为邪教,而邪教的其他一切属性均由这两种属性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9.
邪教国际化是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反映。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也可能邪教泛滥。同邪教做斗争将是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宗教“邪教”说辩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考察了“邪教”一词的历史渊源,分析了传统与当代“邪教”概念在具体定义上的本质区别,强调不能沿用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将“邪教”视为历史上民间秘密宗教的代名词。接着,作者针对太平天国宗教是“邪教”一说,就洪秀全是否是一个借宗教起家的“骗子”和“淫棍”,如何理解洪秀全在起义前夕所发布的恐怖性宗教预言及其“造神”举措,如何理解洪秀全对内部所实行的严格控制,圣库制度与邪教敛财是否是一回事等逐一进行了辩驳,对借“邪教”说全盘否定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偏向提出了质疑。作者还就围绕"邪教"说所反馈出的学风等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1.
不法性就是指事物在静态和动态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属性。邪教非宗教,其在信仰对象、组织性质和社会功能等方面与正规合法宗教有明显区别,邪教会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具有不法性。法律是一种有效的规制邪教的工具。一些国家制定了专门的反邪教法,并成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以加强司法打击邪教的力度和措施,这对于我国当前对邪教的规制具有借鉴意义。制定专门的反邪教法律、改革宗教管理制度、完善宗教政策和开展国际合作是我国当前规制邪教不法性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社会存在着许多民间宗教,依照社会学的观点,这些宗教可以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4种类型,各种类型虽然有明显的差别,但也存在交叉现象.由民间宗教而起的,最终转变为"邪教"的,不但被明清王朝的法律严加禁止,还曾经遭受过残酷镇压,其中成败的教训值得深思.不管邪教以什么形式出现,对于现有的社会秩序都是威胁,因此如何制止邪教的产生,防止邪教的蔓延,消除邪教产生的根源,肃清邪教的影响,就不仅是明清王朝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现代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在联合国赞助下,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于2000年11月在京共同举办了“邪教问题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围绕邪教与社会、邪教的本质与特征、邪教的历史与现状、邪教的危害与治理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关于邪教的定义及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关于邪教的定义,其要点如下:(1)是具有一定信徒、组织的群体而非个人;(2)教主声称有超凡能力,具有卡里斯玛式的手段;(3)有一套似是而非能迷惑人的异端邪说;(4)信徒在思想和行动上受到严密控制,身心健…  相似文献   

15.
邪教信众心理特征及其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信众的心理异常按轻重表现分为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它是一种独特的"成瘾"现象;它具有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状态的精神病样症状.针对邪教信众中广泛存在的这种非常态心理的特殊性,首先,应对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成因;然后.根据其心理特点,应用尊重、团体治疗、理解和共情等原则进行全面的家庭-社会心理干预和矫治;另外,对邪教信众除了从心理上进行干预之外,还必须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进行辅助干预和治疗,以营造和谐的社会、家庭人际环境,消除其焦虑、烦蹂和矛盾心理,帮助其脱离暗示性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法轮功”、邪教及其特征、社区体育及其特点作一概要性的综述。论述了社区体育生活与邪教的关系 ,阐明了“社区体育生活中防止邪教分割问题研究”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等  相似文献   

17.
乌干达邪教教徒被集体杀戮的惨案,让人尚未从震惊中清醒过来,菲律宾又传来了同样血腥的事件。8月11日,一群邪教分子对执行公务的警务人员发动攻击,历时三分钟的血战导致16名邪教分子和4名民兵命丧黄泉。  相似文献   

18.
邪教犯罪的发生有个体、社会、国家、国际等多方面的原因,只有深刻认识这些原因,才能从我国现有的综合治理的总刑事政策、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以及关于邪教犯罪的具体刑事政策中发现不足,进而在重新定义刑事政策、正确处理邪教与宗教信仰自由的关系、改善社会团体管理制度、建立群众参与犯罪预防机制等方面,结合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全面构建预防和治理邪教犯罪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9.
邪教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会历史的根源。各种世俗根源都要通过心理这个共同的中介,才会支配人的行为。本文总结、分析邪教教徒入教的种种初始心理原因,有利于深化对邪教产生根源和防范对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邪教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会历史的根源。各种世俗根源都要通过个体心理动机这个共同的中介 ,才会支配人的行为。通过总结、分析邪教教徒入教的种种心理动机 ,有利于深化对邪教产生根源和防范对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