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是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用。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总是千方百计地追求价值。价值之路就是人类获取价值的途径。从是否以真理来作为价值的获取途径来看:可以分为价值的真理之路和价值的非真理之路;从获取价值的途径是否合法来看,可以分为价值的合法之路与价值的非沾之路;从获取价值的途径是不是直接的创造或“生产”来看,可以分为价值的“生产”之路与价值的“非生产”之路。除此三种划分结果外,从纯逻辑的角度看,还可以有更多的划分结果。各种价值之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人类对各类价值之路的运用,往往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2.
一、艺术作品与真理“真理”一词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传统形而上学和神学赋予“真理”以绝对性、完善性和永恒不变性,“真理”本质上是心灵和外部世界的一种关联,是心灵对外部世界的准确再现,因而“心作为一面巨镜,它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表象(其中有些准确,有些不准确),并可借助纯粹的、非经验的方法加以研究”。①这种“真理符合论”以“镜式的视觉隐喻”为其依据,其困难在于,人类心灵达致外部世界的普遍通道是不存在的,人心不是纯净清晰的明镜,不能充当客观判断的固定不变的依据。“真理符合论”最终必然乞灵于某种“神目观”来为人类的经验和理解奠定终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真理分类的研究,是真理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哲学界对真理的研究正在日益深化,这也表现在对真理分类的研究上。善于区分真理的不同类型,对于科学地对待和处理关于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是十分有益的。现将几种真理分类的观点简述如下,希望对真理论的研究有所帮助。一、经验真理、科学真理与哲学真理穆艳杰同志认为,从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真理分成经验真理、科学真理和哲学真理。犤1犦人类的基本活动是日常生活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在此基础上还从事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等其它活动。“与人类活动相适应,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哲学上所谓的“怀疑”,指的是人们对一定事物、现象及认识有疑问,持有疑义,表示不相信或不信任,是与肯定相对立的方面。本文试就怀疑的特点、作用以及怀疑与怀疑主义的区别谈点看法。一人类的认识过程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地认识真理排除谬误的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真理也是一个过程。真理的发现和发展是人类世世代代进行探索的结果。在客观真  相似文献   

5.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呢?从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说,任何真理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不论自然科学方面的真理,还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真理,都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说得很清楚,它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这就是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人们的头脑把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地反映出来,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如实地反映它,而不能任意制造和消灭它。比如,生产力和  相似文献   

6.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理论、思想就具有真理性。真理是客观的,它“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13页)。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只能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实践。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以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使马克思主义真理论与一切旧哲学的真理观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了。唯心主义把客观物质世界看作精神的产物,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标准。客观唯心主义把“万能”的上帝、“绝对观念”视为真理与谬误的最高审判者;主观唯心主义则  相似文献   

7.
论真理层次     
<正>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认识过程,无论是对于世界整体的认识,还是对于世界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认识,都可以划分成几个阶段。这些阶段说明真理是分层次的。一、真理层次的客观基础1、物质世界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真理层次。现代自然科学体系证明了物质世界结构是分层次的。人类在这个庞大的物质世界结构体系中生活,只能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认识物质世界,绝对不可能一下子  相似文献   

8.
有感于现实中人们对真理的热情同真理所担负的责任的不平衡,本文从人的世界出发,对真理问题进行了考察。真理是仅与人相联系的,在人的世界中,真理获得了其全部丰富的内涵。真理发生于人的实践过程中,具有历史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新旧真理的更替,这一过程可以是和平的,但多数情况下充斥着暴力。在对真理追求的过程中,人类逐渐获得自身的全面而丰富的内涵,实现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其全面的本质”,世界也真正成为人的自由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1.亚里士多德说:“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借自己的本性(不假借他物)而具有的那些属性。”这就是贯彻西方哲学达两千年之久的形而上学。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唯一的。真理之路通向“存在”.而意见之路却通往“非存在”。真理之路是指: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意见之路”反是。高尔吉亚认为,呒物存瓠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能被认识;即使被认识。也不可以被说出。然而.高尔吉亚并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这个命题。他并不将此奉为真理或圭臬。他这样说,是为了锻炼逻辑思维或者激发哲学去思考存在的问题。西方后来出现上帝不可能被设想为“不存在”的命题。本体论证明说的是上帝的概念蕴含上帝的存在。这难以为东方人理解。说“上帝不存在”,这句话不可思议。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海德格尔认为亲在具有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真理的全面性究竟具有哪些特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对于防止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真理是“多样性的统一” 真理之所以是全面的,首先在于它所包含的内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多样性的统一”。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家,由于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和客观事物本身运动的辩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