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及人性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企业即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 ,2 0世纪 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为人本管理的兴起提供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从物本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 ,与管理理论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发展到“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的人性假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矛盾冲突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表现为经济人假设的立论基础———“利己”与“利他”及“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功利主义与权利等形式伦理、政治正义与经济正义、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等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集中体现在企业这个经济主体层次上,常常与法律、政治、文化的冲突交织一处。虽然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但仍运行着社会普遍遵循的经济伦理规范。从马克思经济伦理的观点来分析,它依然具有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利益辩护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人员的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围绕着限制行政人员的自主性的问题来思考行政改革的方案。韦伯所概括的现代“形式合理性”官僚制本身,就是一个通过集权体制的确立来限制行政人员自主性的行政体系。要求对现代官僚制进行改革的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也基本上属于主张谋求对限制行政人员自主性模式进行改造的理论,特别是公共选择学派,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政府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也无非是要以另一种方式来限制行政人员的自主性。70年代后期以来,各国行政改革在实践上的表现,也集中在限制行政人员自主性方法的探索上。实际上,通过对人的本质的分析,可以发现,以往限制行政人员自主性的理论视角都是错误的。人并不是仅有“经济人”的特性,更不能用“经济人”的概念来概括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人,“经济人”不是人的一般特性,而是人的具体特性。  相似文献   

4.
技术是人的技术,人是技术的主体,主体性自然构成了技术发展的本体论基础;技术发展的“个体化”人本诉求内蕴着人的本质表现样态由类本质—群体本质—个体本质的拓展,其极端化发展导致了人类的生存性危机;技术发展的“社会化”人本诉求内蕴着人的本质表现样态由个体本质—群体本质—类本质的回归,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旨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行政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应是行政人的德性及其实践和价值选择 ;行政伦理学的哲学伦理学基础应当是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论传统 ,而不是功利主义或其任何变种 ;行政伦理学应当抛弃“经济人”缪误 ,而以“德性行政人”为理论出发点 ;行政伦理学研究应当力避“概论化” ,加强其“哲学化”取向和理论深度 ;行政伦理学主要通过辨明行政人的各种价值与义务 ,探讨行政道德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这里主要是针对经济市场上的主体而言的。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人”范式拓展到政治市场,指出政治市场的主体,如政治家等,也是“经济人”。这种对人性前提的有效拓展使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研究更加深入。笔者认为,在知识市场上,知识人也是“经济人”。知识人的谋利性会导致知识与社会的不均衡;知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会加剧这种不均衡程度。目前,我国知识与社会的不均衡问题已十分严重,对其有效治理已变成一项既艰巨又迫切的系统工程;关键对策是体制创新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视角,观照当代科技的社会研究理论的新发展,能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当代价值,特别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为创新构筑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机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建立在社会关系分析基础上,在理解科技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关系方面,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比社会学、政治学理论更具有针对性。从交叉学科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的思想内涵,有助于从历史与地域等大尺度背景中统摄马克思科技思想研究,对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学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术影响力,对阐释不同制度下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深化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进入生产力的结构系列,已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当科学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与“人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这一传统哲学教科书的观点相对时,则仿佛出现了科学与人同是生产力中第一的或首要的因素的逻辑矛盾。因此,探讨生产力中科学与人的关系,解开这个咋一看来的逻辑矛盾,对在全社会确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晚出的社会因素,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近代,它成为区分强国和弱国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它成为区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到了当代,它进一步成为经济为主体的综合国力激烈较量的坚实后盾。以科技实力为特色的国际竞争环境,使得人类社会实践呈现出一系列的新面貌和新特征。并以五个方面的变化表明,人类的社会实践已由传统形态转化为当代形态。在这五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人学,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就是对科学技术的人文思考,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去观察科学技术的效用、意义和目标等。科学技术人学是当代科学和人学经历漫长分野后的汇流,是社会文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科学与人学的汇流主要体现在科学精神向人文学科的渗透和人文精神向科学技术的融入两个方面。科学技术人学是科学的知识、方法、精神与人文的知识、方法、精神的汇合,它的发展,将推动人类文化向更高更新的境界迈进。  相似文献   

10.
曾文婷 《理论界》2004,1(6):320-32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效益原则也引发了许多矛盾。在竞争面前,一些人束手无策,另一些人又不择手段地一味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导致人际关系冷漠,一些领域道德失范,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的物化现象,影响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实际上是“经济人”与“自由人”的矛盾。只有正确认识“经济人”与“自由人”及其辩证关系,才能解决“经济  相似文献   

11.
人本管理以满足人性诉求为重点,物本管理以满足物质诉求为重点.向内用力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人本管理思想,创造了社会稳定的奇迹;向外用力的西方文化孕育了物本管理思想,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马克思主义“社会人”假设需要人本管理去实现人类理想,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需要物本管理去验证理论正确.人本管理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物本管理有助于组织的竞争与发展,实现世界和谐、天下大同目标则需要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阐明现代化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然后揭示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背景及其国际、国内环境。分析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发展科学技术。再从理论上阐明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源泉和动力;并从历史上总结欧洲现代化的基本过程,这就是“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观念更新”三者的互相交织、互相制约与互相作用。在分析了科技发展的内部与外部条件后,提出了“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即:根据“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规律,把科技工作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三个层次,按此对科技资源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3.
对“经济人”假设的反思,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对社会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探索,对人类情感与理性的矛盾和探索,对“义”与“利”这一传统价值观问题的当代矛盾与探索。这种矛盾和探索所诉求的是:我们究竟应该以“构成主义”的态度来承认“市场秩序”的自发合理性并被动地适应“市场规训”,还是以“建构主义”的态度去弘扬理想的价值并主动地修正“市场规训”弊端和改造现实世界,这是反思“经济人”假设的意义所在,同时也必然构成反思“经济人”假设的多学科视角。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包括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政治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等;科学技术负面价值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实现对科学技术价值的合理利用,应树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观,建立科学技术运用的社会控制机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包括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政治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等;科学技术负面价值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实现对科学技术价值的合理利用,应树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观,建立科学技术运用的社会控制机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的矛盾统一体,就其“质”上来说,劳动者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知识,提高技能,使劳动者素质得以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人们的实践经验、技术技能通过升华形成知识技术形态时,就会要求劳动者与之相结合、相适应。矛盾双方在统一体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当科学在理论上突破,产生了技术上的革新,并要求应用于生产时,旧的矛盾统一体就被新的矛盾统一体所代替,这就要求劳动者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与之相结合,要求劳动者提高其科学知识水平,掌握技能,以达到在“质”上的相互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总是在生产力运动中表现为“质”上由不适应到基本适应,又从新的不适应到新的基本适应这样循环往复、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提高、发展的过程。就其“量”上来说,人们在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与“道德人”之价值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人”与“道德人”价值冲突之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偌大的中国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带来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市场经济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和挑战。这种冲击和挑战既有正面的积极意义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这种冲突便是本文将要分析的“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一系列差异、对比乃至矛盾。这里所谓“经济人”,是指市场经济中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所谓“道德人”,是指以传统道德或一般道德为价值取向的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是经济分析的基础,是西方经济学的内在主线;同时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政策的核心即是实现由“经济人”所体现的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价值。我国经济学研究尚未给这个命题以应有的重视,具体体现为对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宰作用的政策机制的行为研究不足,在实践上,经济主体长期处于消极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重树“经济人”的形象,重构“经济人”活动的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是否矛盾?怎样正确地处理经济、科技和文化增长中发挥科技的作用和发挥人的作用的关系?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最早是马克思提出来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自然的物质转变为由人类意志驾御自然或人类在自然界里活动的器官。它们是由人类的手所创造的人类头脑的器官,都是物化的智力。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的社会知识、学问,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他还说:科学的力量是不费资本家分文  相似文献   

20.
政策科学是现代公共政策学的源头,回顾现代公共政策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展望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学,意义重大。现代公共政策学蕴含的要义包括政治系统论和决策过程论下的公共政策观点,也涉及古代“策论”要义;产生背景来自二战之后的国家建设实践和行为主义科学研究范式兴起;关注重点在于政策科学的民主性和综合性社会科学设想;研究范畴包括政策过程研究和政策过程实践两种知识以及政策循环“阶段论”向“过程论”转变;人性假设遵循人类社会理性程度的演进顺序,坚持经济人、行政人和关系人三大假设;发展策略采取建立公共政策学术共同体、培养专业人才、吸收实证研究方法等。这种基于起源廓清、内容阐明和过程揭示的现代公共政策学全景式扫描,对于建立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具有较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