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描述原文总体风貌的基础上,文章从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论读书》三种译文中的大量译例,通过比较研究,展示了王佐良先生在忠实传递原文内容和文体风格时表现出来的精湛技艺和严谨的翻译态度。  相似文献   

2.
所谓译文的可读性(readability),是指译文的是否通顺可读。这是对一切笔译作品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要要求。一般说来,好的译文,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而且要文从字顺,明白晓畅,读来朗朗上口,具有最佳的可读性。 当然,译文的可读性是要同原文的文体、风格大体一致的。如果原文的语言比较粗俗,翻译时就不可刻意求推;如果原文的作者出于需要,有意安排些文理欠通甚至完全不合文法的句子(此种情况常见于文学作品中),译者就不该置之不顾而片面地追求“流利”、“顺畅”,因而违背原作者的用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平面,进一步分析了《吕叔湘译文三种》中《伊坦.弗洛美》的译文与原文主语相同,语义有别译例;译文与原文主语不等译例;译文与原文主语相同,语用变化译例。对三种情形分别进行译文与原文的比较研究,考察英汉两种语言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在语义和语用平面上对原文的影响和改变。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英国作家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中一张便条的翻译,比较三种中文译本翻译的考虑和问题,分析原文所体现的关系和隐含的信息,从篇章翻译的角度加以评述,尝试对原文进行更为确切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继续生存”是德里达论述译文和原文关系时的一个核心概念。多数学者都把它完全等同于沃尔特·本雅明的“以后生存”。以此为切入点,对德里达的“继续生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同“以后生存”的比较后指出,“继续生存”体现是一种断裂和连续的结合体,是断裂的连续;而本雅明的“以后生存”体现的则是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断裂。“继续生存”虽然源自于“以后生存”,但绝不是它的简单复制,而是它的某种意义上的继续生存。此外,在“继续生存”中体现出的原文和译文的关系是一种独立中的联系,或断裂中的连续关系。并据此指出,有些学者认为在解构主义译论中译文和原文无相似性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翻译中译文对原文文体的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体学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门年轻学科 ,它的研究成果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篇译文的质量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对原文文体的适应。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透彻理解原文的文体特点 ,并运用已掌握的翻译技能处理原文 ,使译文尽可能地适应原文的文体 ,再现原文的自身风格。本文试从文体的两大分类———口语体和书面体出发逐一阐述在翻译时各种不同类型文体的译文如何适应原文的需要 ,同时兼顾读者身上的某些条件要求。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 ,努力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比较赏析了<简·爱>中一段对话的四种中文译文,指出文学翻译不仅要正确反映出原文的思想内容,还要贴切地体现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8.
主述位推进模式的出现为译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建构译文的视角。译者可借助主述位推进模式来指导自己翻译的全过程。在正确理解原文的过程中.它可指导译者对原文进行主述位推进模式的分析,从而准确地解读原文把握信息整体推进方向;在充分表达原文的过程中.它可指导译者实现译文形式上的衔接以及语义上的连贯;同时.它还可指导译者实现译文再现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交际目的,使译文和原文达到真正的形神皆似。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体育口号英译文的可读性较差,难以实现预期功能.通过对具体译例的比较和分析,从语义、句法、文化和美学层面,对提高体育口号英译文可读性进行了探讨.同时认为,了解中西语言和文化差异,根据具体语境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调整或重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此类语篇翻译质量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语域涉及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 ,影响语用者对语音、词汇和句法的选择。识别语域是翻译的前提 ,语域的对等是译文忠实的重要标志。本文着重论述了原文的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对译文的制约。原文中的语域标志———语音、词汇和句法必须充分体现在译文中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的"文本理论"研究经历了评介、应用、比较研究及学科建设这一发展过程,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笔者在分析各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新时期以来"文本理论"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文本"一词内涵丰富,但指涉模糊;二、个案研究重在突出独特性,比较研究相对薄弱;三、中西文本思想比较研究的视角独特新颖,但深度不够。该文以这三个问题为视角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文本和读者的研究进入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针对这一现状,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读者与文本在历史、文学、文化批评视阈下的辩证关系。分析发现:历史批评主张读者只有通过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复原文本意义,文学批评坚持意义的产生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结果,文化批评把读者的性别、种族和意识形态纳入文本。  相似文献   

13.
艺人话本与文人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了话本、拟话本两个文体概念 ,并将话本解释为说话人的底本 ,拟话本指受到话本影响的著作。后来的学者接受了这两个概念 ,只是将拟话本重新界定为文人模仿话本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日本学者增田涉指出话本是故事的意思 ,这样拟话本的根基发生了动摇 ,不少学者弃用了这一概念。本文提出艺人话本和文人话本两个概念 ,用来指称和区别说话艺人讲述的故事与文人作家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并对艺人话本与文人话本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语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英汉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各自在语篇组织模式上的不同。分析英语语篇的模式,把握英语语篇谋篇布局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会分析语篇、理解语篇,更为有效地运用语篇模式进行阅读和写作,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视角,通过对英王EdwardVIII辞职演说的剖析,强调语篇联结手段对于形成连贯语篇的重要作用,指出各种联结手段的合理使用,能使语篇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文本的代码和推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英跨文化交际语言系统普遍存在的事实 ,以构建双语语义场作用下的跨文化交际文本的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为突破口 ,描述语言系统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揭示交际文本作为被控体受到语言系统作用的状态变化 ,进一步探究英汉文化比较和机器翻译系统 ,探究英语语法学和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文学存在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文学存在之思辟出了新的思考路径。文学存在显现为文学文本的存在,由文学文本通达文学存在。开启文学文本存在之思,需要澄明文学文本变体。文学文本不以自身而是以其变体形式存在。文学文本始终异在。  相似文献   

18.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语言平实,天真自然,不饰雕琢,却又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自我意识与激昂的精神。《将进酒》是李白乐府诗中的代表作。对于这首诗,当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孙大雨教授和著名哈佛大学教授 Stephen Owen(宇文所安)都对此进行了汉诗英译。以汉诗为基础,对这两首英文译诗从词句理解、修辞方法、意象和意境的创造、形关和音美、文体对比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多文本的翻译对比研究。从中揭示了两个不同版本文本之间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9.
宏观结构(macrostructure)是语篇高层次上的语义结构,发挥着组织复杂信息、归纳复杂信息、控制语篇生成和评价语篇四项功能。宏观结构是鉴别语篇和非语篇的标准,只有具备了宏观结构的句列才能称其为语篇。微观信息通过宏观结构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完整连贯的语篇,同时宏观结构也是对微观信息进行归纳认知的结果,在整个归纳和组织信息的过程中又受到语篇宏观结构的掌控。  相似文献   

20.
围绕情景语境和背景语境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表明非语言语境对合适语体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