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描述原文总体风貌的基础上,文章从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论读书》三种译文中的大量译例,通过比较研究,展示了王佐良先生在忠实传递原文内容和文体风格时表现出来的精湛技艺和严谨的翻译态度。  相似文献   

2.
试论翻译中译文对原文文体的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体学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门年轻学科 ,它的研究成果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篇译文的质量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对原文文体的适应。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透彻理解原文的文体特点 ,并运用已掌握的翻译技能处理原文 ,使译文尽可能地适应原文的文体 ,再现原文的自身风格。本文试从文体的两大分类———口语体和书面体出发逐一阐述在翻译时各种不同类型文体的译文如何适应原文的需要 ,同时兼顾读者身上的某些条件要求。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 ,努力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1963年3月写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译论,仔细分析,有一部分译论竟然与同一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兴起的解构主义学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中一西两种译论虽然阐述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其精神实质是相通的.文章拟从解构主义的视角,通过观察和讨论林纾的翻译作品,来探讨文学翻译作品中译文与原文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平面,进一步分析了《吕叔湘译文三种》中《伊坦.弗洛美》的译文与原文主语相同,语义有别译例;译文与原文主语不等译例;译文与原文主语相同,语用变化译例。对三种情形分别进行译文与原文的比较研究,考察英汉两种语言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在语义和语用平面上对原文的影响和改变。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优美,遣词造句十分贴切准确,大量运用叠音词、双声叠韵词是文章一大突出特色。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对这些词语的翻译处理,意图探讨优秀的译文如何实现对原文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6.
在英汉互译中,设法使原文与译文达到几乎完全的等效,就成了译者为之竭尽全力奋斗的目标。翻译的等效性贯穿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英国散文家弗朗西斯.培根的随笔《谈读书》一文流传深远,意义隽永深刻,富含警句格言,即便今天,对于人们读书治学仍有不少启迪和教益。通过对文中的词汇,句式、修辞及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藉此更好的了解英语散文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春晓》与它的五种译本间的信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不同于普通翻译,文学翻译中信息差调控往往决定了它的译文的成功与否。本文通过对《春晓》与它的五种译本进行分析比较,从阅读的角度考察原语文本与译本之间的信息差,初步分析文学翻译中的信息差产生的原因及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风格意义、语境意义、逻辑意义和创作意义等四个方面分析兼比较了培根散文《论爱情》的不同译文版本,旨在找出差异以提高译文质量、传播原作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出发,探讨弗里尔在本族语言盖尔语面临英语入侵这一危机前如何通过《译文》反对英帝国英译爱尔兰地名的企图、发掘盖尔语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唤醒爱尔兰民众对于本族语言的热爱。同时,弗里尔最后在剧中对英语的接受并非无奈的妥协,而是意图利用英语为武器,作为对英帝国的回击。  相似文献   

11.
从思想内容、遣词造句和再现原作风格方面评析散文名篇"OfStudies"的2个译本——王佐良先生和水天同先生的译本。认为王佐良先生的译本无论在体现原作风格和思想内容上都做得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指出一篇译文除了准确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外,在风格上也应尽量贴近原文文本,做到"文随体异"。  相似文献   

12.
“忠实性”一直被视为翻译的第一要务,原语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然而有些翻译家则坚持译语主体,以通顺、地道的文字来愉悦读者。本文从纽马克的语义和交际两种各具特色的翻译策略着手,探讨目前《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译者关于原语主体和译语主体的不同倾向问题,以及未来翻译方向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菜肴名称翻译得好坏对于更好地介绍中国文化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词汇的角度分析中式菜肴语言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4.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葛底斯堡演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但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进行英汉语篇的对比分析还不多见。文章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经验功能、物性系统的过程,和参与者以及语态出发,对《葛底斯堡演说》及其三篇中译文进行比较研究。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的语篇分析在翻译研究方面的运用,目的在于通过对翻译作品进行语言分析,重新审视翻译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翻译研究拓展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操作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翻译中 ,不同的译者会产生不同的译本 ,对于不同译本的翻译质量 ,评估角度也不尽相同。这里从主位结构模式和译本所反映的原作信息两个方面 ,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宋代词人李清照《如梦令》的两个英文译本进行了分析比较 ,认为为了尽可能减少翻译过程中原作信息的丢失 ,译文应尽量与原作的主位结构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6.
《李尔王》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不同时代的多名译者曾以不同的语体风格将其呈现给中文读者。本文选取梁实秋、朱生豪和彭镜禧三位译者的译本,以基于语料库的量化方法为主进行比较研究,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考察其中的欧化现象,旨在探寻更加适合当代中文读者的《李尔王》译本,进而促进莎剧这一经典作品在当代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法国诗人魏尔伦在他十八岁时,便写出了《秋歌》这首经典名作。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译者翻译了这首诗。关于《秋歌》的三个译本各有优点和不足:西蒙斯·阿瑟的英文译本稍显冗长,但在保留原诗的修辞特色方面最为出色;许渊冲的译本虽然尽量保持原诗的法文结构,却有多处违背原意的地方;灵石的译本短小精干,读起来也朗朗上口,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但由于中法文的差距,很多特色无法译出。  相似文献   

18.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主述位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描述,该理论对语篇分析与翻译实践均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从主述位理论的角度,对唐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的三种英译文本以及原语文本的主述位进行对比分析,以期通过对该诗歌的语言学角度语篇纯理功能分析,证实主述位理论可以成为诗歌英译和赏析的一个视角与维度,重新审视一些翻译对等问题,检验主述位理论在诗歌翻译实践与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使语言学理论可以更好地应用服务于诗词英译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华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集中的体现,《墨子》作为中国文化典籍的代表作之一,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运用描述翻译学的方法,选择《墨子》的英译为语料,通过对《墨子》英译进行历时和共时描述性研究,找出影响其英译的各种因素,以期总结《墨子》英译历史过程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尤利西斯》第二章为例,从肖像、语言、内心活动、行为等方面金堤、萧乾两个译本人物形象再现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