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古代文学比较批评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在不同文体中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诗歌批评、散文批评、词学批评、戏曲批评、小说批评的渐次运用中;二是在集中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钟嵘、张戒、王世贞、吕天成、祁彪佳、陈廷焯、金圣叹等人手里.上述两方面,从不同侧面映现出了我国古代文学比较批评的发展及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诗歌比较批评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在零散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诗体、诗风、诗法、诗意等方面的比较承传上;二是在集中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钟嵘、张戒、高棅、王世贞等人的承继线索中。上述两方面,从不同侧面映现出了古代诗歌比较批评的发展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在零散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对诗体、诗风、诗法、诗意及诗歌历史发展源流叙论等方面;二是在集中地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钟嵘、张为、吕本中、方回、许学夷、叶燮等人的承继线索中。上述两方面,从不同侧面映现出了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发展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词体文学批评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独具一格的批评形态.它发端于宋代,承传于元明,兴盛于清代,具有抒情性、感悟性、组合性等审美特征.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文学言意构合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意主辞宾论的承传;二是言意相互依存、相互消长与相互生发论的承传.上述两个维面,各有其源远流长的承传发展线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构出了我国古代文学言意构合论的理论骨架.  相似文献   

6.
宋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宋代诗学作为我国古典诗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承上启下,在注重传承中突出地体现出拓展创新的特征,为不同文学批评方法在后世的进一步丰富、深化与完善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7.
清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诗学作为我国古典诗学的总结集成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的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清代词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词学作为我国古典词学的繁盛与总结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地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清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诗学作为我国古典诗学的总结集成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的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词体文学批评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独具民族特色的批评形态。它发端于宋代,承传于元明,繁盛于清代,具有审美性、感悟性、组合性等审美特征,在文学批评史上既有理论批评的价值,也富于文学审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勰的文学批评有别于先秦两汉时期的“以德为本”的文学批评。贯穿刘勰文学批评始终的是“以文为本”的精神,“文”是刘勰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也是刘勰文学批评方法论依据。刘勰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精神是我国文学批评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各种文学批评方法多元共存的语境中,社会历史批评已失去了往昔的主导地位。由于社会历史批评符合中国人深层实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文学创作与批评的现状也依然吁求社会历史批评的介入,社会历史批评虽然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种种局限,但仍是解释与判断文学现象时不可或缺的一种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分析中国传统道德修养论中有关人的自省、自律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经过不断批判、继承、检验,最终得出的适合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批评方法。在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势下,要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历史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从而准确地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批判的地域主义一方面被视为在替代了后现代建筑的同时拯救了现代建筑,而另一方面因为其理论的内部矛盾而受到批判,问题的实质集中在批判和评价的方法上,集中在传统批判坚持明确知识而忽视默会知识,应用知识螺旋模型来重新看待这些矛盾,可以发现建立在实践和不断反思过程中的批判与评价的三个层次能够消、除这些这些矛盾,从而让批判的地域主义恢复它应有的理论位置。  相似文献   

16.
《昭明文选》出现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挚虞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总集中文学作品与文学批评合二为一的编纂体例,萧统《文选》打破了这一编纂体例,在文章总集的编纂中仅收录文学作品而摒除文学批评,明确区分了文学作品与文学批评二者的界线。  相似文献   

17.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作为当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他的前后哲学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这种批判最后集中于他对私人语言的驳斥。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的三种区分和八种样式的解读,笔者认为:在对私人语言进行定义的方式中,前提性地蕴含了一种身心二元论的语言观:在这种二元论中,语言的作用就是指称对象,它起了一种奇妙的沟通两个平行世界的中介作用;在这样的框架里,“理解”一词的意思也必定是二元论的——说话人的语言在听者的心灵里引起的意义应当与说话人心里的意义一致;也只有在这种二元论式的“理解”意义上,在语言样式H(即维特根斯坦所定义的那种私人语言)中,由于语言指称对象是私人的内在感受——是严格私人的,而且独自使用该语言,这种语言才逻辑地蕴含了“另一个人不可能理解”。  相似文献   

18.
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的赋论准则与批评的失误揭示了汉代赋体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背离,其四大赋"以颂为讽"的创作模式更揭示了赋体理论在创作实践上的尴尬。扬雄大赋创作的失败及赋论导致的批评失误,是儒学主文而谲谏的诗教观在赋体理论与创作上的反映,也预示着此后大赋创作以颂美为主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大江健三郎研究在社会学、文化学批评、文艺学、美学批评、叙事学批评、比较研究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在研究方法方面获得较大突破。通过对中国2001—2010年大江健三郎研究的梳理,指出当前研究的得失,有助于把大江健三郎小说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字进行诗歌批评在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法,但并没有引起当代学者的注意和重视。其实,它在方法上是一种创新,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批评追求精确的一面。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色,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与诗歌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