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哈林顿认为,自由和民主是共和国的本性,而法治则是共和国的基本标志.法治共和国的核心在于建立法治政府,而法治政府的关键是实现法律下的"均势";平等是法治王国的基石;人民是法治王国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2.
1936-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共和国"主张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先后具体化为"三民主义共和国"的主张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主张.笔者分析了"民主共和国"主张的演变过程,说明了这种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撒丁王国坐收加里波第解放之功而得两西西里,在萨伏伊王朝的旗帜下,基本上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关于这一历史结局,苏科院主编的《世界通史》第六卷下册有着如下的评述: “加里波第本可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那不勒斯确立革命民主专政,建立共和国,并在共和国的旗帜下统一整个意大利。可是,在这样一个严重关头,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加里波第,软弱性就暴露出来了。……结果……前那不勒斯王国领土并入撒丁。加里波第交出了自己的全部权力。”  相似文献   

4.
诸吕之乱、七国之乱的爆发与大规模削夺王国封地有着较大或直接的关联。文帝时期的王国政策分为"收国"与"分国"前后两个阶段,二者都建立在对吕后时期王国政策的反思和借鉴的基础上,贾谊的"众建"之策无法涵括文帝时期的王国政策。七国之乱的爆发宣告了晁错削藩政策的失败,战后对王国封地的削夺也是对战败者的一种惩罚方式,不能单纯视为削藩政策的延续,"削藩"同样无法涵括景帝时期的王国政策。从叛乱的视角来看,西汉前期王国政策的演变是一个对实践不断反思、调整和更新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世纪美国大平原畜牧业的考察,论述了美国大平原"畜牧王国"的起源、建立、发展、繁荣直至衰亡的全过程。阐明了大平原"畜牧王国"的发展与繁盛是由于铁路网的发展、优良品种的成功繁育以及特殊的时代背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后,有更多的人在思考"法治GDP"的现实可操作性问题,但迄今极少人从理论层面上对其进行研究。当前,建立和实行"法治GDP"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具有某种牵引性和规范性的影响。但"法治GDP"的指标体系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以其考核、检查、规范各级政府的法治建设或行为,绝不能将之简单化或绝对化,特别要反对"唯法治"和"唯GDP"观点。要确立科学的"法治GDP"理念,把"法治GDP"建立在"五位一体"的广义"生产"的基础之上,其功能的发挥要辐射全面性的"GDP"领域,而且必须体现量化分析和定性把握的有机统一,并充分反映法治实施的措施保障和执行力度,建立合理的指标权重分配布局,还要尽可能地科学定位同法治工作直接相关的不可量化的项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确立"法治中国"的概念,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法治中国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三位一体。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建立完备的法治体系,其中的基础与前提是有"高质量的法",即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的判断标准包括:合宪性、合民意性、可操作性及合民族性。为实现科学立法,需要建立与科学立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的地方立法体制,二是建立完善的人大立法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完善的法案起草机制,四是建立有序的公众参与立法机制,五是完善法案的表决程序,六是完善我国立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8.
所谓政治近代化,是相对于封建专制主义政治而言的。它是以政治上的分权、民众参与政治程度的扩大以及政党政治的实行和法治原则的贯彻为主要特征的。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主要包括:一、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二、五权分离,三、“全民政治论”,四、政党政治论,五、国家政治生活中贯彻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9.
由于一直对民主共和政体可能转变为"僭主政体"存在普遍忧虑,法国自近代立宪以来就建立起议会特设司法机关,追究高级官员的特别刑事责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现行宪法设置了"特别高等法庭".对共和国总统和内阁成员在履行职务期间的犯罪进行追究.1993年修完时又另设了"共和国法庭"用以追究内阁成员的特别刑事责任,"特别高等法庭"则专司审判共和国总统的"与其职责不符的严重失职行为".法国的议会特别刑事追究制度在结构上多样,对我国加强人大的监督作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推动和影响了中国法治的进程,对中国法治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从封闭保守到开放改革的变迁推动了法律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政治文化从革命到建设的变迁推动了中国革命型法制到建设型法制的发展,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完善;政治文化从"人治"到"法治"的变迁推动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和目标的确立;政治文化的创新,"和谐"政治文化的构建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法治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就是建立具有以宪法为保障的,靠法律机器和权力运转的,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文中通过对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中关键主题(民主与法治)的论述和探讨,目的是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思想参考和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深化契约论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后建立民主共和国提供"人民主权"的政治设计。社会契约论具有四个方面的要义:批判了先前的一些契约论思想,揭示社会契约的本质;提出社会契约的本性在于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论述了国家政府的形式,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制;用法治代替君主专制政治,是改造封建社会弊病、实施民主政治的根本手段。《社会契约论》也存在哲学、政治与历史观方面的一些历史局限性:卢梭的人类不平等起源与社会契约学说有着许多合理内核,闪耀着历史辩证法光辉,但不能说它已经步入了历史唯物主义之门,它终究未摆脱历史唯心论成见。此外,卢梭主张一种自然宗教的有神论,他倡导"公民宗教",也表现了其哲学与宗教思想的二重性。由于时代的局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并没有超出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文明思想范畴,他描绘的自由、平等和全民幸福的理想国家,理论上带有乌托邦色彩,实践上是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勾画了一幅比较完善的设计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商鞅战秋菊"这一思想实验检验了法律界日益盛行的从普法到专法的法治转型主张。对法治转型的可能途径与后果的实验检验表明,由于普法型法治已经使法律面前人人知识和权力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寻求建立法律职业的知识壁垒和权力格局非但不能帮助法律人建立专法型法治,而且势必走向专制和人治。法治的实现因此需要中国法律人超越职业主义和精英主义,寻求与普通民众的共识基础,探索中国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法治建设指标体系与我们通常所进行的法治指标的研究与实践有何不同?关于指标体系的构建或者关于法治实践的评估,此前的学术和实务界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哪些探索?构  相似文献   

15.
人权保障、私有财产权的保障是本次修宪的两大法治亮点,彰显了共和国宪法日趋成熟的宪政文明和法治文明.全社会在关注文本上的宪法修改的同时,更要关注制度层面的宪政建设.随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入宪,"人权"将成为约束公民权力的"关键词",中国的人权保障事业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人们将更加关注人权入宪后的具体的法治实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承诺如何落到实处."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等规定的入宪将开辟私产保护新时代,国家立法机关应对相关法律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补充、修改并完善有关保护公民财产权的规定.通过渐进式的宪政建设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权威的宪政保障,依然是"后制宪时代"的中国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使命.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历史选择。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是中国发展的方向。邓小平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与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是对毛泽东法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法治思想具有"法律的统治"的战略性和制度治理的法律化的特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将"依法治国"提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的基本方略,以新的理论和实践,对邓小平法治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创新,体现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与时俱进性。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惟儒法两家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最大。而在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法家的法治主张作为经世致用的政治理论和法律思想,其作用则更为突出。可以说法家的法治主张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和奠基石。1.法治理论奠定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秦代前的政治制度,尤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以家族制代替氏族制而建立的,县有浓厚的天下一家的情调。这可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周树立封建制度,创建统一王国。以婚姻关系维系异姓国之情感,以宗法关系维系同姓国间亲密”。(陈顾选《中国法制史》)用“礼”“仁”来调节政治关  相似文献   

18.
爱默生在<自然>一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驾驭自然的王国",今天看来仿佛早已过时,十九、二十世纪人类幻想"人定胜天",盲目地发展经济,破坏环境,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新的世纪我们应怎样解读爱默生的作品?笔者认为我们应走出以人为中心的宇宙观,打破静止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王国.  相似文献   

19.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 ,国家在清朝法律的基础上 ,进行了法制建设 ,使法律初步符合共和国体和现代法治原则。宪法、刑法、民法及一系列的法令条例构成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法律体系 ,推动了中国法制现代化 ;同时 ,符合现代法治原则的法律 ,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 ,加快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概念无疑是经典的并且是影响深远的,但其对于现代法治的正向影响并不是建立在对亚氏法治概念内涵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而是建基于现代人对亚氏法治概念的"误解"之上,因为亚氏法治概念本身是在具有法治表象的语词掩盖之下的"德治"。作为对法学理论概念和命题的知识追求,我们必须保持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内在统一,才有可能将一切本质上有害于法治的思想遗产拒之于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