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小说评点理论在重视叙事时间的前提下,把批评眼光落在叙事中的空间意味和空间功能上,关注空间问题,以空间性情景的评论为评点的基础和出发点,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表现的叙事理论。明清小说评点表现在方位性、视觉性、听觉性、嗅觉性、温度性方面的空间性观念,是形成小说评点空间叙事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学是明清小说评点中主体性素质范畴之一。小说作者或评点家往往才学兼备,学是才得以产生的基础和动力。小说正文和小说评点均饱含了作者和评点者的深厚学识,读者从中可收获广博知识,提升学问。小说的通俗性决定了小说中学的有限性,小说中的学应无损小说的艺术之美,学的成分的多寡亦不能成为衡量文学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小说评点家用丰厚的学识为读者揭出一段精神。纵然学是明清小说评点中的重要范畴之一,但小说的地位并没有因为具有了学的成分而提高到举足轻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陈心浩  李金善 《河北学刊》2007,27(5):114-117
"妙"最早是由老子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提出来的.汉代以后,它才开始演变成一个审美范畴上的评语.魏晋之后,"妙"这一范畴在各种艺术领域里广泛使用.明清小说评点家们经常使用"妙"这一范畴来点评小说的人物形象、叙事技巧和小说语言.由于各自个性和学养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所面对的对象不同,明清小说评点家们在运用这个范畴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相似文献   

4.
陈心浩 《晋阳学刊》2008,(5):108-111
诗性精神和文学精神既相互区别,又互相重合。明清小说评点家在评点小说的过程中,往往借他人之酒杯,消己胸中之块垒,体现出强烈的诗性精神。但同时,他们又自觉地从小说创作规律和读者审美需求的层面上揭示出小说的本质特征,体现出积极的文学精神,并且诗性精神和文学精神达到了高度的圆融统一。  相似文献   

5.
明清小说发展演进的过程 ,也是小说中人文主义思想意识不断深化和丰富的过程。明清小说中人文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人性意识、个性意识、自由意识和平等意识 ,尽管它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意识有诸多不同 ,但基本精神是相通相合的。经过逐步酝酿、迅速发展和整合深化三个阶段之后 ,它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 ,越来越接近于近代意义的人文意识 ,初步民主主义色彩日益浓厚 ,这昭示着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品第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中的一种,最早源于《汉书》中的"九品论人",后经书画品第的发展,于明清两代被广泛借用到文学批评之中。明清小说中的品第批评主要存在于各种形态的评点之中,具有应用时间长、覆盖作品广等特点。其功能体现在对小说叙事、辞令、写人等多方面的等级评定,是我们研究明清小说批评理论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姜子龙  曹萌 《理论界》2005,(9):192-193
以传播学理论解读明清小说禁毁现象,既可刷新对文学传播史上禁毁的理解,又将完善文学传播学学科理论的构建.立足传播学立场,运用文学传播的基本原理考察明清小说的禁毁,可见出其表征是权力的强制性、物质性实践;其实质是雅俗文化的博弈;其效果则是另类传播方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明清小说评点的书法入思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清小说评点用语借用了书法术语 ,诸如犯笔、起笔与结笔、顿笔与挫笔、实笔与虚笔、接笔与转笔、正笔与旁笔、重笔与轻笔、直笔与曲笔、奇笔与呆笔等。小说评点从书法入思 ,具有和书法艺术共同的文化意识。除了诗书同笔同字同时空外 ,还有更深层的认识论原因。中国古人思维方式重具象 ,抽象化程度不高 ,在抽象的批评概念中 ,暗示读者用图像的眼光去审视作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性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禁毒广告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永长 《东南学术》2001,(3):95-102
禁毒主题的公益广告传播在警示公众远离毒品、营造强大的禁毒声势方面具有新闻报道、电视纪录片等其它宣传形式所没有的独特功效。然而,与我国相当严峻的禁毒形势不相吻合的是,这一传播方式力度过于薄弱。本文在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禁毒广告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特有的批评形式与立论方法,意象批评在明清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承继与衍化是对传统书画诗文意象化书写的文体拓展与文本深化,其在评点文本中引发的叙事模式的改变对小说评点文本的叙事结构、情节处理、文法特征乃至语言技巧都带来了深远影响。评点文本中的意象化书写多取材于传统画论的审美特征又在小说理论与传统画论之间架构了互文的桥梁,它将明清叙事性作品的互文性导向凸显,其对小说批评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成熟所产生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明清小说评点对中国叙事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小说评点关于叙事方式的论述,指明中国小说的源头之一是史传文学,尤其是《史记》在叙事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影响了历代叙事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史传文学与明清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血缘关系,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是由一系列单元结构组成的,但明清小说又突破了《史记》的形式局限,形成一个以单元结构为基础的有机艺术整体。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形态的发展阶段,即由虚实相融到以虚为主以至完全虚构。这三部小说在创作实践上丰富并发展了中国叙事学,而明清小说评点则是在理论上予以总结升华,使其具备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2.
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心理规律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惠霞 《人文杂志》2004,(5):187-189
本文论述了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心理规律及其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总结了广告传播运用文化心理规律的三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国外5本广告传播类核心期刊在2003~2013年所发表有关交互性广告传播效果学术论文研究为对象,从核心概念、形成机制、测量效果模型及提升策略等四个方面对十年来国外学术界的有关学术成果进行描述、总结与归纳,在此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十年来国外学术界交互性广告传播效果研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刘辰翁的文学评点及其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来的讲学2风暴留,因而教材的选评亚运而生。诗文选不出颇兴盛。从现在的大自宋代诗歌选本或散文选本来富,如刘天E的《目五t霎经匐》、《医绝口续进》,谢拓展《江解二泉选唐诗》,侠8《唐省试诗集}),真德乔《文章正宗》菩,几乎都乌授课有关。本文拟对列展翁的文学评点作一探索,以来教于同好。一、对展前文学评点俯瞰刘后签(1232-1297)字会孟、g须溪,又自乌领溪居工、须溪农、小耐。门笠死后人则挪须溪先生。他是江西庐陵(会江西昌安)人,李家著8的爱国间人,诗文开挖,曾任诱溪书院由长。无灭术后,他不再出位。生平著述颇…  相似文献   

15.
明清小说的劝化倾向是受一定历史时代和社会思潮深刻影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道德伦理劝化和人格劝化,而这些劝化内容往往又要借助题名、入话、诗词、尾评等不同的文本形式来体现.明清小说的劝化倾向既体现在小说文本创作方面,又表露于小说理论,而小说家的作品自序或代序更是了解作家劝化思想和小说劝化倾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广告跨文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广告传播不仅传播商品信息,也传递和塑造文化。广告传播客观上需要传受双方共同文化基础的支持,不同的文化背景是人们解释行为的参考标准,也是人们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广告内涵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广告跨文化传播指的是广告信息在不同文化域之间的运动,其研究范围是文化相异对广告传播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如何正确处理广告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如何进行国际跨文化广告传播应作为研究的重点,力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提高我国的对外广告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冯利华 《天府新论》2010,(1):152-155
期待视野是读者的内在审美尺度,影响阅读兴趣,决定接受效果。明清小说理论蕴涵丰富的接受意识,相关探讨已涉及到读者的期待视野。这一时期,小说阅读群体与创作目的皆发生变化。为追求商业利润与“寓教于乐”的阅读效果,小说创作转向对接受者的关注,而过分注重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则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作品的艺术水准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8.
词集评点是词学批评的基本手段,其优势表现为能够针对具体作品,结合词体特征和词学研究关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阐发词学思想.词集评点的批评方法在明清两代普遍使用,评点形式既灵活,又相对独立,能够充分实现批评的目的.词集评点的批评功能从不同的层面得以实现.理论层面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性的即兴点评体现出评点者的审美感悟,理性的评析展示出评点者的理论思考;文献层面的材料汇集、笺注考释则是词集评点突出的学术手段,突显出词学批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高速运转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心理日益膨胀,广告自身背负的责任逐渐被稀释。很多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和低级粗俗的广告,带给消费者的是错误的消费观和欠缺道德文明的社会行为以及负面信息的传达。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的是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广告制作与传播媒介。作为广告制作和传播媒介来说,他们理应背负起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藏的跨越式发展进程,广告已经不仅仅是其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它日益成为西藏文化对外表达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之一.广告覆盖面广、到达率高的优势,使得在其中出现的西藏文化元素得以广泛传播和接收.本文选取近年来已公开投放的广告作品,提炼出若干西藏文化元素运用的角度,并主要从广告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了西藏文化表达与传播的原因和独特优势,以期为提高西藏文化的传播效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