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与模因关系密切,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论揭示了语言产生和复制传播的规律,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以搜集到的网络语言为分析对象,从模因论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模因的传播类型以及复制、传播过程,探讨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和内在生成机制,从而揭示网络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其中,产生于网络环境中的特殊表达方式被频繁地模仿和使用。这种复制与传播和模因论的文化复制机理相似。在汉语的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是通过模仿与复制英语而来,即英语模因。从模因的类型来说,英语模因类型丰富,主要有同义同形、同义异形基因型模因,多为强势、简单模因;也有同构异义表现型模因,能与新的语境结合形成模因复合体。同时,由于英语模因的经济性、隐晦性、时髦性,英语模因得以反复被复制与模仿到汉语网络语言中来。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而提出的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何自然先生引入的语言模因论近年来逐渐被广泛用于语言的各方面研究.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强势模因推动的结果.为了更好地解读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复制与传播,运用语言模因论对网络流行语成为成功模因的五大要素及其复制与传播的形式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并进一步了解语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许多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就是复制与模仿其他语言模因的演变过程。日本模因在网络环境下大量地被复制与模仿到汉语中,存在着不同类型与多种层面。这种复制与传播有两种类型,即基因型与表现型;同时涵盖了字词、句式与篇章三个层面。源自日语动漫界的"お姉さん",经历了从"お姉さん"到"御姊"、再从"御姊"到"御姐"的两次同义异形的基因型复制,从而演变成了汉语中的"御姐"。此复制、传播过程,可以对日语模因在汉语网络语言中复制的原因、层面及形式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词语变异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是一种文化基因,通过模仿而传播.语言是模因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在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变异现象.在发生模因变异的语言部件中,词语的变异是最为活跃和鲜明的.通过对基于模因错误或模因干预而产生的词语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强势模因在语言模因变异中起决定性作用.新词语的产生往往是基于模因变异、建立强势模因的结果.透过语言模因论的视角来观察词语变异现象,分析词语变异发生的理据和规律,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和进化趋势,同时为基于经验主义的语言学习方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模因看广告语的形成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解释语言形成和发展的新理论,其对广告语的形成与传播有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方式为丰富广告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从模因论的角度来说明广告语的形成途径以及如何创造成功的广告语模因.通过对广告语言中的模因现象的探析,为广告开发商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述模因类似基因,基因是传递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而模因是传播人类社会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根据模因论,人类学习和使用语言可以理解为对若干语言模因的不断复制和传播.对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语言模因现象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Dawkins的模因论,从语言模因的类别、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机制、语言模因的变异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模因采取重复和类推的方式复制和传播而形成英语新词,即新模因。新模因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形成弱势模因和强势模因,只有强势模因才能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传播。  相似文献   

9.
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流行语提供了一条有效、快捷的途径。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研究语言进化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本文采用语言模因论对流行语的形成和传播加以分析,认为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流行语现象比起以往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进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视阈下的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随着模因论的发展,它逐渐打破了文化领域的限制,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领域。模因有益于语言的发展,同时在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模因自己本身也得到了发展。例如,"给力"是2010年迅速流行起来的一个网络词语,我们从模因论概念和模因周期论的角度分析了其生成、复制、传播过程及其语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探讨和论证了网络流行语作为强势模因的可能性,并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吧"族外来词是现代汉语的新生词汇,它们时尚新颖,生命力强。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吧"族外来词作为强势语言模因的简洁性、非常规性和劝说性等特点,促进了生态视阈下的语言多样性。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分析"吧"族外来词的模因属性,"吧"族外来词的适用范围不应超出它的生态范畴,应合理估计它们作为强势模因的力度,避免因滥用这些词汇而造成不良的语言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随佛经而来的大量的巴利语借词对傣语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傣语中增加了多音节词;充实了傣语的常用词汇;巴利语借词深入到傣语的俗语谚语中;巴利语借词加深了傣语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的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汉德语言在其语言发展历史中都曾借用和吸收了大量外来词,它们都各具特色.从对比的角度分析属于不同语系的汉德语言借用外来词的现象,探究两种语言中外来词构成的异同和特点及其与本民族语言融合的情况,总结其发展趋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语外来语是音译借用语。借用的继承性和变异性是外来语的本质和特性。没有变异就达不到日本语化。继承性和变异性决定了日本语外来语的标记形式规则;词义的继承性和变异性特征除了细微的取此舍彼的借用还有创造性的和式英语、替代原有的汉语、和语,并且分担不同的表达范围等。外来语是日本人语言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外来语现象缘于语言市场价值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语言的社会因素和心里因素及人们对语言的客观态度。衡量语言进化的标准是科学的语言态度和语言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语言,就产生了外来词。英语外来词大约有80万,而汉语外来词仅有1万条。英汉语中外来词数量悬殊是由社会与历史原因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差异、语言自身差异造成的。其中,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差异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法语外来词是英语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世界各国语言不断交流和融合的趋势下,探讨英语中法语外来词的历史渊源,融入英语的阶段、途径和方式以及对英语语言和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将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英法两种语言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也是语言非自足性的表现。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外来词有着与其他词汇相异的独特一面,这一点在它的修辞功能方面显得尤为明显。可以说,外来词已成为英语修辞的一个独特的领域。外来词的修辞功能主要体现在填补词汇空白,追求新奇,使语言明确、简洁、雅典、庄重、含蓄、委婉,同时也可用来表达情感,唤起联想,装点门第和气派。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流行语层出不穷。流行语即某些群体使用的时尚流行的新词。其新颖的用法、独特的结构吸引了无数年轻人。从语用学的维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引申而来,用来研究文化现象传播的规律及过程。由此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热门的流行语及其传播过程、语用价值,以期丰富语言模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借词是语言、文化接触的产物。然而,借词的研究价值不限于两种语言文化的研究,对借入和借出语言的历史研究也有特殊的意义。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汉语借词的音译情况给我们传递了元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截然不同的声韵母信息。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模因和模因周期理论角度对汉语中的"XX族"词汇分三类进行了举例分析,旨在了解这三类词汇的来源、构成特征、具体含义及其复制和传播的规律;明晰该类词汇与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讨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和内在生成机制,揭示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因此可以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