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河是新生代科幻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科幻小说往往以大学校园为故事场景,以对莘莘学子的青春期心理描写见长。赛伯朋克是星河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门类,星河用笔墨打开了网络空间的神奇世界,也叙写了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所造成的淆乱。在他的赛伯朋克世界中,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题材都表现出对人性的思考,表达了青春期的梦幻心理和英雄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今电子网络时代新的文学现象和文学形式,赛博朋克科幻小说关注赛博空间的虚拟现实,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以吉布森为代表的科幻小说作家们所展示的赛博空间中,一切都是对当前世界的隐喻,对当下的思考,对当前的现实问题进行想象性的解决。他们刻画了网络、信息科技对人类肉体和精神的控制以及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启发人类重新审视当代科技现实与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反思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一互联网的兴起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文化传播更为便捷的工具,同时预示着人类文化基本因素的重构,并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文化活动空间,即赛伯空间(Cyberspace)。赛伯空间一词源于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1984年创作的科幻小说《神经漫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人类可以在现实世界和赛伯空间自由游弋。自我角色的迅速互换让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在两个世界里存在。作为时代的"标志"和现代人生存"指引"的网络本应成为人类诗意栖居的家乡,但现实中的网络生存却让人类"无家可归",思考"无家可归"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未来重建人类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辽宁作家周建新的艺术创作文体丰富,涉猎的题材广博,蕴含着众多的主题,在纷繁复杂的小说世界中,超越现实的智性思考表达了作家对现实世界的焦虑和批判,沉潜生活中的诗情渲染表达了作家对生活理解的细致和耐心,对时间的敏感和主动介入表达了作家艺术创作的自觉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捆绑在文学躯体上的意识形态因素渐行渐远,当代文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文学写作变得日益轻灵。但同时当代文学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由于现实社会自身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转型、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成为经常,使得作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压力还来自于文学对现实世界变化阐释能力的不足,将世界的无限多样性以文学的名义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对作家是责任、义务,也是巨大的考验。关注作家的精神立场、精神能力,比关注作家创作本身更有意义。文学如何向精神靠拢、如何表现人性精神的深层体验以及生命的要义与高贵,山东学者型作家张洪兴的作品《一诺千金》对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她乡》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的名作。作家通过运用男性视角,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女性乌托邦,从而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她者的世界,对现实社会具有进步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贾平凹的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形象是“无名”的,体现在《秦腔》当中尤为明显。女性的“命名”在贾平凹的小说当中一方面与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美与丑”相关,另一方面与女性在乡村与城市中不同的社会身份密切联系。而作家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游离态度,也直接影响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作为乡土世界的配角与城市的主角,女性承担了构筑现实与文学世界的责任,但在作家笔下,或许正因为对女性/城市的矛盾态度,造成了文学世界中现实“情境”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陈旧的赛博格想象和“赛博朋克”思潮正在成为老去的经典,对其带来的影响的辨析仍有助于理解当下和未来。这些作品的源起和发展尚处在欧美科幻传统的发展逻辑之内,其中蕴含的多层意涵和社会批判姿态却逐渐走向了衰颓。赛博朋克文本中所隐含的科技审美和未来主义倾向,收获了不同文化语境中科幻作者的普遍呼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作家的科幻想象与现实科技经验齐头并进,他们尝试以启蒙年代以降的现代姿态来面对后现代语境。在中式科技语言方面,他们广泛吸纳了古典经典和当下通俗文类中的话语资源,但不断遭遇瓶颈;在本土科技文化方面,他们面对更逼仄的话语空间,进行了极具深度的反思、探索和建构。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时期文学艺术反映的现实世界源于传说、故事、神话等民间题材,从由布里亚特俄语作家马拉诺夫写的分析小说《乱写的往事》和长篇小说《祖先道路的转变》可以看出。从作家的作品中找到了布里亚特世界观的反映,和反映自然世界的拟人化。该作家把传说和谐地融入到剧情中,通过传说表达了对世界神话的理解和人在世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先锋作家余华对于现实的关注和理解,突破了常规世界对于“现实”的束缚,他赋予“现实”一种新的内涵。在80年代的创作中,他以“局外人”的视角,冷漠地对暴力和死亡进行精确的叙述,构造出“自我世界”中的现实一种;90年代创作的变化,使作家由一个“局外人”转变为现实世界的介入者,运用含而不露的幽默与温情,透过现实的险恶、苦难,从平凡人类的灾难经历和内心世界中,发现生活的坚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当代的小说创作中,以知识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并不少,但相当一部分是男性作家写的。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往往把对女性的描写作为对整个现实世界反映的一个方面,通过这一内容,力求更全面、深入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真实面貌。后者却不同,她们在其中倾注了全部热忱和心血,把它作为世界的重心、现实的中心来描写和表现,倾诉了她们对人生、宇宙的全部感受、体验和思考。在这一类作品中,你也许  相似文献   

13.
作家对现实世界的审美过程,是多层次的,是有中介的。这个中介就是作家活生生的个性特征。无论是在现实生活的客体与作家审美主体之间,还是在作家审美主体与作品客体之间,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无原则地夸大或不加分析地抹杀它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夸张作为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夸张是作家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的描写。文学批评对这种“言过其实”褒贬不一。本文从历代文学作品的夸张入手 ,指出现实世界与情感世界是形成夸张的双重基础 ,作家独特的心灵创造将二者沟通起来 ,甚至使情感超越现实 ,从而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 我校中文系周中明教授的著作——《〈红楼梦〉——迷人的世界》,已由台湾贯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该书对美国耶鲁大学余英时教授所主张的《红楼梦》“两个世界”说(现实世界和以大观园为代表的理想世界)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红楼梦》“既不是现实世界的照相式的反映,也不是理想世界的乌托邦式的寄托,而是作家对社会生活‘亲睹亲闻’的基础上,熔铸着作家对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幻灭和悲哀,饱含着作家血泪感情所进行的伟大的艺术创造;它是丰富多采、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由作家独创的迷人  相似文献   

16.
宋华 《百姓生活》2010,(2):57-57
著名间谍小说作家吉端里·杜恩斯披露了他最欣赏的十大现实世界间谍装备。世界上最声名狼藉的现实世界间谍器材.可能是保加利亚秘密情报部门曾经使用过的毒伞枪。保加利亚秘密情报部门在苏联克格勃的帮助下,使用毒伞枪在英国伦敦暗杀了保加利亚剧作家马尔科夫。  相似文献   

17.
从文本角度分析了英国作家班扬的《天路历程》中体现的道德现实世界的矛盾,探讨了书中非黑即白的道德世界及其特殊叙事方式,研究总结该书对人类精神世界重建的文化价值意义及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海外赛博朋克研究前沿问题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博朋克是科幻小说的一个流派,它关注高科技语境下的边缘人群。与传统科幻小说不同的是,赛博朋克叙述的科学技术不仅是可能发生的,而且有些技术处于正在使用状态。目前学界关注的热点是:关于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的研究;关于赛博朋克主题的研究,包括人类未来的赛博生活与精神生活;还有蒸汽朋克的研究。赛博朋克在顺应、预测人类可能的生活的同时,也从人文精神角度对人机生活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反乌托邦式的反思,而这种反思正是单一科学主义的解毒剂。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哲学领域的最伟大贡献在于实现了哲学变革,使哲学从抽象思辨世界回归到现实生活世界,此种回归的成功实现,源于马克思将自己的理论基点立足于“现实的人”及“现实的感性活动”。  相似文献   

20.
老作家王蒙在他的新作《尴尬风流》出版之际接受采访时说:“作家不是世界的审判官,应该是世界的情人,应该对世界充满兴趣,充满爱。也有作家是世界的诅咒者,我尽量远离这类人,他们影响我的食欲和健康。”(《新京报》2006年3月13日)用王先生的话来说,作家“应该是世界的情人”,而他是个著名作家,那就应该是“著名世界情人”了,看来他对自己很自信,勇气也很惊人。可是,不要忘了,这个世界是个四分五裂、矛盾重重的世界,美丑并存,良莠互见,兼容并蓄,要想爱所有的人,当所有人的情人,恐怕不大现实。譬如说,保安与小偷,黑心矿主与苦难矿工,优秀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