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念所谓“三件套”,即新闻主体、背景新闻、新闻点评。新闻主体,即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事,它是“三件套”编排方式的载体与核心,新闻背景、新闻点评依此展开,故称其为“新闻主体”。背景新闻,即对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一种补充、点染、解释或阐明,它有别于新闻中的背景部分。背景新闻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它所反映的内容要比新闻中的背景部分要广、要深。背景新闻是“三件套”编排方式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新闻采写题材来自教学、科研、基建、文化活动及师生学习生活中。新闻发现是指对事物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的发现。校园新闻采写重在新闻发现,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关键。从新闻发现到新闻传播主要有观察、分析、采集、写作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价值在于发现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发现是新闻竞争的核心和实质 ,主要体现于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发现的基础和关键前提。因此 ,记者应从扩大知识面、扎根于社会生活和优化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努力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 ,从而增强新闻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于当下的媒体,新闻界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我国绝对是媒体大国,但绝对不是媒体强国。说“大”,很好理解,这些年我国传媒业迅猛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传媒社会”的新时代:说“不强”.除了新闻业态实力不够雄厚之外,我们还不难发现,随着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近日来,“烂尾新闻”一词在网络上不断升温,有网友将过去一年的“烂尾新闻”一一罗列,在微博上风传一时。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烂尾新闻”的出现跟新媒体又有什么关系,它又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文章试图以“烂尾新闻”为出发点,从以上几个角度对新媒体与新闻的关系进行解读,并试图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技术迭代发展带来新闻业态的新变化,即旧新闻“新闻化”对传统新闻业的冲击和突破。研究主要分析旧新闻“新闻化”的发生路径和机制,基于历史研究和传播实践建立新闻遗忘的模型,发现了新闻遗忘的四条路径。指出造成旧新闻“新闻化”的发生与扩大化的三大原因:信息过载与无效传播、传播分化与信息差、媒体市场混乱与商业化倾向。并发现新媒体技术和环境重塑了当下的新闻业态,从而使得新型新闻产品具备新闻形态的后现代主义特性、新闻生产的超时空延续性和新闻事件的相互勾连性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与一个个意义显明的概念相对应的关系中,逐层揭示出“新闻”概念及其在中文语境中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将中文“新闻”概念置于与五个概念(习见,旧见,意见,异见,所见)的对比关系中,辨析随着历史的延革而逐渐建构而成的“新闻”概念的五个内涵,新闻概念的五个内涵最早出现于什么年代得到了考证。它们如何随着历史之轴逐渐呈现,逐层叠加在第一次出现的“新闻”二字之上,时隐时现,或弱或强,直至形成了现当代中文语境中的“新闻”概念。而不同内涵与时而成的显隐强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和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迁易。  相似文献   

8.
在“慢新闻”(slow journalism)被正式提出至今的15年里,其不仅没有如学界预期成为趋势和主流,反而正在退潮,国内业界对“慢新闻”的热情和信心更日趋减退。“慢新闻”自西方提出,就只是搭上了21世纪反全球化和可持续运动背景下“慢文化”的便车,本质上是对文学新闻、调查性报道、沉浸式报道、新新闻主义、民族志新闻学等“传统审美品位”的怀旧与重提,理论创新相对有限。“慢新闻”是对加速的信息社会之中新闻生产的文化批判,放在当代社会思潮中看,是“西方加速主义批判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也恰恰因此表现出经验论、非理性、乌托邦和极端主义色彩。“慢新闻”运动从踌躇满志到逐渐衰落,提示新闻界应谨慎地以“加速的学术生产”应对加速社会。  相似文献   

9.
新闻发现力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价值要素的敏锐感知能力,是新闻传播活动全过程的首道工序,也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历史地考察人类新闻传播活动,本文认为:当前对新闻发现力的内涵应从判断力、挖掘力、鉴别力和预见力四个层面予以考量。立足于方法论维面,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探究欲、广博的知识面和密切的关系网四个方面则构成了培养新闻发现力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介产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媒体为抢夺新闻资源“买新闻”,“新闻线人”为获取利益而“卖新闻”。如何正确对待媒体环境中这两种现象,规范新闻市场,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也是急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广告新闻”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2014年6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报,要求新闻单位进行集中清查整理,所涉及的核心问题依然是“广告新闻”。看来,对“广告新闻”进行一番讨论,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策划”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策划”之我见董天策关键词:新闻策划报道策划事件策划公关新闻“新闻策划”是近年来令人注目而又引起争议的现象与问题。新闻界和学术界已就此发表了许多文章,并且围绕着新闻能不能策划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但是,由于论者往往根据各自的理解来使用“新闻策...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高校新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等院校客观存在着一种新闻现象 ,“高校新闻”就是在这种客观现象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审视并研究这种新闻现象 ,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高校新闻”同“社会性新闻”经过比较 ,明显体现出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认同理论与范畴概念出发,以Van Dijk的新闻意识形态理论为工具,对新闻话语实例进行分析;对新闻话语的考察着重于“我们”与“他们”的范畴化分析,从而揭示出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新闻受众”地位提高的原因:其一,“新闻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受众最终决定了“新闻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其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的选择呈主动性,形成了“新闻消费自觉”的特殊心理;其三,关注受众心理选择,是新闻传播由“纯意识形态行为”转入“市场行为”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闻领域对于新闻姓新还是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还是“传播”.影响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还是“硬新闻”的问题,通过对新闻本体的思辨.得出新闻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决定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的结论.提出无论在新闻理论还是在新闻实践中都应特别重视新闻受众的需要性和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任务.重视“软新闸”对新闻价值的关键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领域历经多年的思辩,认为“历史事实”不是“历史事件”本身,而是历史学家选择和构建的结果,并存在于过去的遗留物或文献中。借鉴这一理论,“新闻事实”并非“新闻事件”,而是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描述和认知,是超越了“新闻事件”的一个象征和事象。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的崛起使新闻的生命更加短暂。周报由于出版周期较长,新闻易成“旧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周报要明确市场定位、加强新闻策划、强化深度报道、凸显专业优势,化“旧闻”为“新闻”,让读者闻所未闻。同时。周报应将出版周期长的劣势化转为编辑时间充裕的优势,主动介入“旧闻”,挖掘深层故事,使周报新闻报道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采制电视民生新闻时,应该特别注意质疑、发现、追踪这样几个新闻事件作出真伪判断;只有发现,才能从一般的新闻事件中发现非同寻常的新闻价值;只有追踪,才能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近期药家鑫撞人杀人案成为舆论焦点的背景下,本文以《卫报》对此案的相关貌似“中性”的报道为样本,以期对现有的批评性新闻语篇分析做个补充。文章采用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对样本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发现主观性同样存在于貌似“中性”的新闻报道中,“中性”新闻同样可以作为权力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