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学翻译策略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当译者陷入"信"与"达"的两难困境时,翻译策略决定了选词的取舍。《尤利西斯》的两个汉译本语言特征差异明显,其原因之一是翻译策略不同。翻译策略不同主要表现在用词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2.
基于Moss Roberts和Brewitt Taylor的《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以回目中对偶、借代、委婉语、夸张、用典五种辞格的英译为例,探讨并总结出古典小说回目修辞格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回目标题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化转向"视野下的翻译理论充分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从忠实的"仆人"提升为具有创造性的"主人",译者的主体性决定了翻译文本的选择与翻译策略的取舍。在译者主体性关照下探讨英国新教传教士、汉学家麦都思《尚书》译本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分析麦都思的译者身份在翻译策略中的体现,以期能够为促进今日之中国典籍西译、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提升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提供可资参照的历史经验,并为今日世界翻译的理论建构以及中国译学理论建设提供丰富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的两种译本(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英译本)中宗教文化信息的翻译。霍译本主要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而杨译本则主要采用了异化策略。结合实例分析认为,尽管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却实现了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关联理论为视角,分析霍译本《红楼梦》当中的隐喻翻译策略,指出,无论译者是采取直译或是意译,只要遵循关联原则,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同样的隐喻产生同样的反应,达到最佳关联就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明喻的定义,找出了《儒林外史》中的所有明喻,并根据对应的翻译策略将这些明喻进行分类和统计,最后得出在明喻翻译中直译是主要的翻译策略,其次是解释和转义。根据这些统计的结果分析译者使用这些翻译策略的原因,期望能给以后的明喻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合格"取代了"对等"的翻译标准.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和霍克斯、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虽然翻译活动的策动者不相同,但由于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最终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取得了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下文化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走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文本的干涉主要有增补、加写前言与脚注、劫持3种方式。文章从文化翻译层面探索了兰斯顿·修斯短篇小说代表作《初秋》汉译本中的女性主义倾向,对译者张白桦所采取的增译法、自序副文本、换序加增减的“创造性叛逆”3种文本干涉方式,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译者通过上述文本干涉方式,再现了《初秋》中的女性形象,强化了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为当代女性主义翻译实践提供了个案参考。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杨译本本着忠实于原著的精神,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力求把原著中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传达给译语读者,而霍译本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尽量减轻原语文化知识对他们的压迫感,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完整与足量是判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重要标准,因此,两译本虽各有巧妙之处,但或多或少都有欠额翻译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文明中的史诗《奥德赛》具有独特的宏大叙事方式,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错综复杂的角色互动中,折射出荷马时代史诗创作中的哲理意向,使读者对《奥德赛》的文本意义产生无限遐想,在各种叙事层面中感受《奥德赛》的种种意向空间。本文基于陈中梅译注的《奥德赛》,探讨文本叙事话语所展示的叙事层面中的意向空间,揭示奥德修斯在归家途中承受着身份丧失的命运、重新构筑自己作为人而存在的生存空间、作为英雄而追求的自由空间以及在天地人神界的应和空间。  相似文献   

11.
12.
13.
语篇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是否能在译文语篇中得以再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交际功能是否能实现。文章主要探讨了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此外还浅析了影响译文语篇连贯的两个因素及对此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余光中诗文双绝,在翻译领域亦成绩斐然.他处理译文语言的一大核心观点,在于避免中文西化,力求流畅、地道的中文表达,而他同时又主张提高译者的地位.本文以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译者的隐形”一说为理论参照,经过对比分析,可知余光中的这一翻译语言观点与其提高译者地位的主张之间存在理论层面的潜在矛盾.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中英文之间的差别决定了翻译应采取的策略,了解中英文不同的行文习惯,能更巧妙地处理词汇乃至句子的翻译。英文喜静不喜动的特点除了体现为英文较多使用名词,还表现为英文能用弱势动词就不用强势动词,而中文则相反。鉴于此,以CATTI(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Ⅱ级考试题目为例,从强弱动词的角度探讨中英互译,希望为广大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准备参加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的学生提供可以借鉴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意向性是心智哲学的重要概念。通过比较分析2013年TEM 8考试中汉译英三篇译文对同一概念隐喻的不同处理方式,重点关注翻译活动中原文作者、译文读者以及译者意向性的体现,以此揭示汉译英中隐喻的翻译原则和策略。对待跨文化性较强的隐喻时,可以忽略其隐喻的价值,直接体现原文作者的意向性。而在处理一些跨文化性较弱的隐喻时,则要尽量保留隐喻的价值,通过各种翻译方法使其在译文中重现。  相似文献   

18.
傅雷是我国杰出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还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他对于绘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鉴赏力。傅雷深厚的艺术修养、对绘画的真知灼见在"神似"说、傅译风格、创作者的素质、融合和谐观念四个方面,对他翻译思想的形成和翻译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名人纪念馆展板解说词属于外宣文体,但有着与其他外宣文体不同的语言特点,因此翻译策略也应有所不同。以烟台王懿荣纪念馆翻译展板解说词为例,通过分析该馆汉语解说词的文本语言特点,即通俗化说明、专业术语、渲染性语言混杂,结合例子讨论了应用的主要翻译方法,包括直译与意译、增译与减译的结合运用,并着重探讨了名人纪念馆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即术语翻译,展示王懿荣纪念馆展板解说词出现的若干历史术语的翻译过程,讨论了采用的翻译策略,为名人纪念馆展陈解说词之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旅游景点门票票面的文字表述大多是中英文双语对照。由于旅游景点门票篇幅的限制以及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票面的中英双语表述必需坚持语言的简约性以及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得体性,从而有利于国内外游客顺利地、愉快地完成景点游览,有效地推动我国旅游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