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茶与禅宗的结合,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即茶文化现象。茶禅一味,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天地人和的最高境界。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种茶、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村田珠光、茶道的中兴之祖武野紹鴎都是通过拜禅师学禅,将禅的哲学内涵与茶道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结合起来,并一步步将日本茶道发扬光大,禅宗无疑是影响日本茶道精神内涵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日本茶道,从"露地"、"茶室"环境、"床の間"、"天井"、"畳"的布置,到"懐石料理"的选择;从茶道仪式过程,到人的心境,都体现了其精神内涵,即和、敬、清、寂,形成了日本茶道独特的思想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日本茶道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原产于中国,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早在我国唐代,国内流行的饮茶习俗就已经传入日本。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经历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和改革创新,终于将饮茶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升华到极具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艺术高度。经过千余年的历史变迁,日本茶道已经发展成为融合建筑、园艺、美术、宗教、思想、文学、烹饪等诸文化风格的以饮茶为主体的综合艺术技能。  相似文献   

3.
中日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饮茶看作是一种养性健身的手段和促进人际关系的纽带,在这一点上,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是相同的,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着严格的形式。但总体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茶道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 ,是人们了解日本、研究日本的一个渠道。无论是茶 ,还是饮茶文化都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而日本人民在饮茶的同时将佛教的禅宗思想与茶文化融和了起来 ,由此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的精髓就在于其“四谛” ,即和、敬、清、寂。它可以被称为是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该文从思想的角度入手去观察和体验茶道 ,从而使这一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更容易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5.
冯芗 《东方论坛》2009,(3):21-26
日本茶道走过了千百年的漫长历程,它伴随着日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文文化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茶道文化体系。日本茶道的形成和确立,在精神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传统艺术及建筑和制造工艺等方面都对日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禅宗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的传播、消化吸收后,进而对日本的文学、茶道、书道、剑道、武士道、儒道、绘画、雕刻、建筑、园林等几乎所有领域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首先对日本与禅宗思想的起源以及日本绘画与禅宗思想的互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别从自然之美以及意境之美对日本室町禅宗对日本绘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谈日本的茶道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冬梅 《南都学坛》2001,21(4):124-124
<正>一、日本的茶道 茶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又用自己的智慧,使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茶道方面,表现得极为突出。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的饮茶技艺,但是,和一般的饮茶不同。茶道不是艺能,也不是纯粹的艺术行为。它是日常生活中崇尚美的一种仪式。它首先建立了人与人的关系,尔后,产生出了伦理思想。茶道中的“一期一会”的精神就是来自于这种伦理思想。人虽然每天都能遇到人,但是,对某个人来说也许一生只能遇见一次,一定要珍借。从“一期一会”的思想中,茶室也悄悄地在发生变化。茶室四铺席缩减到三铺、二铺甚至一铺,这反映了期望主客直接交流的愿望。 物、人、场所三要素,构成了茶道的主题思想。禅宗对茶道的影响非常大。茶道先驱——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久等都是禅宗的信徒。武野绍鸥不仅学习禅宗,并在禅宗的教义中制定了茶道的“法度”,成了后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佛教传入日本以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即:佛教在日本哲学、日本文学艺术、日本人的伦理道德、日本的科学技术等领域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年来,将佛教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佛教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论文层出不穷,硕果累累。在此以介绍佛教与日本艺术关系的研究成果为主,并以近20年来中国大陆的佛教研究为重点,从佛教与日本音乐、日本建筑、茶道花道等三个方面对研究概况试作评述。  相似文献   

9.
日本园林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风格。公元六世纪,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十三世纪时,佛教的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开始营造枯山水庭园。枯山水平庭多见于寺院园林,设计者往往就是当时的禅宗僧侣。他们赋予园林以恬淡出世的气氛,把宗教的哲理与园林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极端的"写意"艺术风格。它不用滴水以表现恣意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日本茶道与茶道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茶室建筑的空间形式,剖析日本茶室建筑的审美价值,从茶道思想和茶室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对日本当代建筑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如何理解和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建筑的内涵来实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民族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的较为充分,而词汇与语言的关系最为根本、最为密切。探索日语丰富细腻的词汇中所隐藏的日本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心理性格特征,对于学习日语,了解日本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日本食器在日本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日本人日常饮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从日本食器的特点 入手,说明日本食器的特点受日本文化的融合性影响,分析日本文化的融合性对日本食器影响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的寒暄语是学习日语的基础 ,也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看似简单、习以为常的寒暄语 ,却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日本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复杂心理和性格特征 ,也折射出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探讨这些寒暄语与日本文化间的相互关系 ,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人及日本文化 ,在今后与日本人的交往中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4.
要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首先要理解其民族的文化,这是决定翻译水平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对文化差异的不了解、模糊,可以说是文学翻译中出现障碍的根源。中日两国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因此我国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与翻译其他国家文学作品不同,其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具有独特性,本文对日本文学翻译和日本文化的几种关系进行了粗浅的探讨,相信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对日本文学翻译工作者而言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文化一向注重向外来文化学习。日本文化在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外来文化的发现、接蚋、融合的演变机制,日本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为这种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外部条件。同时,“和”精神始终是日本文化演变过程中的内核。学习型文化特征对日本的文化发展既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日本宗教文化角度看靖国神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领导人不顾亚洲邻国的反对而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这不仅是由于他们错误的历史观决定的,而且是由他们自欺欺人的所谓日本宗教文化特殊论所自我误导的。文章侧重从日本宗教文化的角度,对靖国神社问题及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精神构造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认识从早期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和弱国子民的悲哀诉说到20世纪30年代对日本文化和国民性的理性评价,包含着爱与憎的感情纠结。他以日本为镜子参照本民族文化和国民性,进而对之进行批判,这正是明治大正时期留学日本的一代中国人认识日本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时至今日,折扇如同樱花、富士山一样,已成为日本的象征。小小的一把折扇,对日本人来说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彰显着绚烂多彩而又有日本特质的扇文化。日本折扇在创制之始曾一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之后日本人用它驱暑纳凉、招神辟邪、馈赠友人、礼仪社交。折扇还是舞台表演的传神道具,其扇面艺术和扇骨雕刻尽显其艺术价值。折扇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
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以课堂内教学的文化渗透(以关联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多媒体场景模拟教学法为主)和课堂外教学的文化补充(以开展课外阅读、第二课堂活动为主)相结合的日语教学文化导入模式,同时提出几点文化导入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