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试论卓尼大寺在安多藏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卓尼大寺是安多藏区一个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它在推动、引领安多藏区文化以及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卓尼大寺的教育制度不仅影响着安多藏区的寺院教育,还影响着安多社会的发展和藏族文化的进步,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的辩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经是藏传佛教僧人修学的主要方式,起源于印度佛教的论义,完善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改革。西藏昌都强巴林寺是格鲁派的重要寺院,保持着完整的辩经传承,其辩经的核心内容是“五部大论”,在特定规则的要求下展开“立宗辩”或“起坐对辩”。强巴林寺辩经具有鲜明特点,在寺院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僧人潜心修学、探究佛理、提高思辩能力,而且也是僧人考取学位、寺院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康区藏传佛教在整个藏区的藏传佛教传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态势和影响,对于发挥藏传佛教僧尼和信众在康区发展稳定、决胜小康、乡村振兴和治理现代化的积极作用,促进康区藏传佛教更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本人多次深入藏区和国外实地调查藏传佛教的材料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康区、卫藏、安多三大藏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态势,打通藏区、内地、国外三大传播区域,探讨当代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态势和影响。首先揭示康区藏传佛教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然后分别探讨当代康区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的传播态势,并分析当代康区藏传佛教的特点、问题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享誉世界的一代佛教宗师,他最初的启蒙经师是青海夏琼寺的创建者曲结顿珠仁钦。根据青海著名格鲁派寺院却藏寺和夏琼寺僧人的口传、一些文献记载和塔尔寺的唐卡等其他资料,兩寺的创建者即曲结顿珠仁钦和却藏.南杰班觉同属一个转世活佛系统,并按照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理论,该系统的历辈转世为同一生命体,因而却藏活佛也是宗喀巴大师的老师。同时,却藏活佛为却藏寺和夏琼寺的同一寺主,兩寺同为格鲁派名刹,宗教关系密切。由于这些关系,加之其他原因,却藏活佛在藏区乃至广大蒙古族地区颇有宗教影响。  相似文献   

5.
后金—清政权继承了前朝对西藏地方藏传佛教笼络、利用的策略,并通过扶持格鲁派,最终确立起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体制,从而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理.与此同时,在清王朝独尊格鲁派政治策略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其他教派的重视则略显不足.文章借助寺院经济—寺院实体(宗教)—政治的分析范式,通过纵、横向的对比,揭示清代前期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各派管理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创建仅有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但它后来者居上,成为格鲁派诸寺中的后起之秀。该寺嘉木样大师,迄今已“转世”六世,丹白坚参系拉卜楞寺第五世嘉木样大师  相似文献   

7.
昌都绛巴林寺及帕巴拉活佛世系源流简述根旺昌都绛巴林寺(chab-mdo-byams-pa-gling)简称昌都寺,坐落于西藏东部重镇昌都城中,系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建寺于1437年,是格鲁派在康区建立的第一座寺院,也是格鲁派在康区的首要道场。昌都绛巴...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于15世纪初,在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们的努力下,格鲁派在西藏及其它藏区。蒙古等地得到传播和弘扬。以其显密教法相结合的中观理论和严格的戒律制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即使如此,格鲁派也并未获得当时西藏社会的统治权。宗教势力也并不居于优势。尤其到了17世纪藏巴汗时期,格鲁派处在四面楚歌之中。是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使其转危为安。为最后格鲁派走向西藏历史舞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院经济是藏传佛教寺院在藏区发展的产物。历史上,寺院经济曾是藏族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其初期和中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到晚期则逐步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藏传佛教寺院及其僧侣的经济活动日趋活跃,但在指称这种经济现象时,学术界同仁的用语不尽相同,有的叫"藏区寺院经济",有的叫"藏族寺院经济",有的叫"喇嘛教寺院经济"……概念上明显有欠规范和一致.笔者经过推敲认为称"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最为贴切,并对其内涵和外延作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甘青川藏族牧区,随着藏传佛教寺院的重建、民间纠纷调解中部落习惯法的运用,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度被废除的藏区旧的社会基层组织——部落组织不断地得以复兴。它既脱胎于1958年以前在藏区普遍实行的部落制度,又在部落组织结构、部落制度等重要方面因时、因势地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2.
拉卜楞寺院的宗教舞蹈钦木伦珠旺姆“钦木”作为寺院宗教法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诵经、放生及晒佛诸项共同组成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拉卜楞寺五彩纷呈的宗教文化。本文仅就拉卜楞寺钦木作一粗浅探讨。一、“钦木”的历史渊源钦木,意为“跳”,与之意义相近的是“卓”(...  相似文献   

13.
寅山 《百姓生活》2014,(5):63-65
被称为“后藏布达拉宫”的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以西的尼玛山上。该寺最早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弟子根敦珠巴创建于1447年,100多年后又经大规模扩建,最兴盛时喇嘛达5000余人,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现扎什伦布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大小金顶14座,扎仓4个,经堂57间,房屋3600间,寺僧800余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4.
拉卜楞寺的建筑布局及其设色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六大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境内,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当时为了迎接藏族活佛嘉木样阿旺宗哲(嘉木样一世)来此地传经授道,僧侣及平民们大兴土木,开始创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寺院。经后人不断扩建维修,发展到今天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川、甘、青、藏部分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新时期藏区寺院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如何“以劳养寺,以寺养寺”,兴办经济实体,减轻人民群众负担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发挥寺院特色经济的优势,促进藏区经济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传媒是西部社会加速发展的最有利的现代性工具之一,藏传佛教的弘扬也需要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现代传媒作为一种"新事物",由外引入到藏区,使得藏传佛教传统的传播方式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在藏区尤其在寺庙和僧侣群体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及效应。藏区的现代化必然带来藏传佛教的现代化,所以,这一社会发展进程将越来越需要现代传媒的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摘要]佛教在藏区传播并融入藏族文化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将藏族族源传说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加以利用。通过附会、建构、整合等一系列努力,藏传佛教话语系统中的藏族族源传说,完成了佛教化的改造。藏族族源佛教“神话化”的过程,不仅与藏传佛教的形成同步,也是佛教在不同阶段建构文化权力策略的体现。从宗教的角度而言,藏族族源传说的佛教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是佛教在藏区传播过程中进行宗教竞争的工具,也是格鲁派在西藏创建政教合一制的意识形态工具。  相似文献   

18.
清朝前期对甘青藏区的治理历经顺治、康熙时期的以蒙治藏到雍正、乾隆时期的蒙藏分治,由间接、松散式的管理转变为规范化、法制化的直接管理;通过变革地方行政建制,设立西宁办事大臣,实行千百户制度,规范藏传佛教寺院的管理等等措施,使其对甘青藏区的治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它是清中央对甘青藏区的统治逐步强化和深化的结果,对维护甘青藏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藏族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与藏区社会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的信仰文化随着藏区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近几十年来,藏传佛教的政治作用,寺院经济结构以及群众的信仰观念、程度和信仰方式等均发生明显变化,而这种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充分反映出藏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青海格鲁派的势力是很强的,但这种势力主要集中在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地区;而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特别是玉树县,噶玛噶举派与宁玛派的势力与影响较更大。对于玉树县的噶玛噶举派,学术界几乎没有什么论述,从而成为藏传佛教史及青海宗教史的薄弱环节。下面,我根据流亡藏人在国外公布的有关史料,以苏莽寺与仲巴活佛转世体系为叙述中心,对青海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寺院社会作一初步分析,以供青海史地研究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