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盛振中 《经营管理者》2011,(4X):353-354
本文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研究了网商在虚拟社区共享知识的过程,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结果预期、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社会互动联系和信任等方面,对网商在虚拟社区进行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网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2.
邓琦  胡丹 《经营与管理》2014,(11):129-131
笔者从虚拟社区成员自主搜集共享知识的角度出发,探讨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与网络消费者购买决策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淘宝网虚拟社区环境下的共享内容质量、共享程度、知识创新能力、感知价值、产品或服务类型和知识共享保障制度6个因素,对消费者购买决策产生的影响,为企业完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和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网购消费者对跨境电商服务质量的投诉量持续增加。为了探索跨境电商服务质量的提升策略,本研究基于顾客感知角度,提出信息技术(IT)驱动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对易用性、可靠性、响应性和移情性等电商服务质量维度的影响模型。我们通过问卷方式对有跨境网购经验的顾客进行调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获得的458份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结果:在跨境电商情景下,知识共享程度不同的顾客对易用性、响应性、可靠性和移情性的感知具有显著差异;IT驱动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可以显著地影响易用性、可靠性、响应性和移情性。根据此结果,给出了通过IT驱动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提升跨境电商服务质量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线上线下互动是随着互联网和虚拟社区发展而出现的新现象,伴随着社区会员的线上线下互动,虚拟社区内部出现了群体分化。以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本文对线上线下互动中会员关系的变化及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相应的假设模型和测量量表,并对线上互动、群体分化等构念进行了解构。以287份有效问卷为基础,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频繁的线上互动会引起社区会员的群体分化,频繁的线下互动会进一步促进社区内部的分化,而群体分化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群体分化的引入和相关量表的开发,丰富了在线知识管理理论,对虚拟社区的管理及其利用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主体对首购意愿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匿名性和互动性特征使知识共享过程中共享主体的影响尤其显著.以有过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经历的消费者为样本,探讨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对消费者首购意愿的作用机理,分析知识共享主体特征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以及消费者感知风险对消费者首购意愿的作用;通过在网上论坛发放电子问卷、滚雪球和街头拦截的形式回收有效问卷366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层次线性回归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共享主体的特征可以划分为发送者专业能力、关系强度和发送者社区地位3个维度,这3个维度通过感知风险正向影响首购意愿,产品涉入度对共享主体与感知风险的负向关系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该结论为企业在虚拟社区进行有效的口碑营销及危机公关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默会知识管理系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会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一直是学术界和应用领域重点研究且难以突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默会知识的转化过程,提出了基于本体的企业默会知识转化模型和管理框架。基于此框架,建立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默会知识交流共享平台,给出了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默会知识管理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游  闪四清  李红  刘鲁 《管理评论》2012,(11):87-96,128
虚拟社区中有关突发事件的知识共享是应急管理决策信息的重要来源。论文基于社会认知和社会资本理论,面向突发事件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方式运用两阶段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面向突发事件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经过AMOS数据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证明模型与数据的适配度良好。研究结果表明,突发事件的周期性,类型,社区回报期望等因素对于虚拟社区中突发事件知识共享行为的质量和数量均起到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同时首次研究了知识共享质量和数量间的反向影响作用。最后结合这一研究结果给出了本研究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组织知识获取模型框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分析了组织知识获取的过程和Multi-Agent技术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组织知识获取模型框架,并且还给出了该模型中实现知识获取的关键技术及知识集结方法。依据提出的模型框架,可以容易的实现从个体知识中获取组织知识,有利于提高知识管理的有效性。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给出模型框架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Web的组织知识创新的模型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过程和Web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组织知识创新的模型框架,并且还给出了该模型中实现知识推理的算法以及模型实现的Web技术.依据提出的模型框架,可使组织中的成员迅速掌握组织所拥有的知识,易于实现知识创新.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大型装备保障服务模式的知识共享需求,讨论了适应装备保障服务特点的装备保障服务跨组织运行模型框架,给出了基于知识共享的装备保障服务解决方案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已经开始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本研究从共享主体的视角出发,探索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共享主体可以通过信息发送者的专业能力、信息接收者的专业能力、信息接收者搜寻信息的主动性、关系强度和社区活跃度这五个纬度来表达.其中前三个纬度通过信任显著影响购买意向,后...  相似文献   

12.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消费者品牌转换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证的方法探讨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消费者品牌转换意向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共享程度、共享内容与消费者品牌转换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共享程度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期望、感知产品质量、感知价值和品牌声誉影响到消费者的品牌转换意向;共享内容对消费者的品牌转换意向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员工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志红  范黎波 《管理学报》2010,7(3):400-405
将知识特性以及员工知识共享的意愿作为分析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2个因素,以此建立一个概念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结合对115家中国企业所作的调查研究数据,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这些因素对企业内部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的隐含性和分散性与企业员工知识共享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员工对未来合作的预期、知识的价值与企业员工知识共享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管理含义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虚拟科研团队已经成为跨国校际研究合作的一种发展趋势。在远距离虚拟科研团队中,成员是否愿意分享本地知识将关系到整个团队项目的成败。本文借用社会交换理论,提出团队成员的个性差异变量会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假设,并通过对21个虚拟科研团队151名成员的问卷调研发现:与经典的组织理论假设相反,在虚拟科研团队中,成员交换意识越强,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对知识贡献行为的正面影响越弱。这一研究启示了虚拟科研团队在选择激励机制时应重视激励因素与成员个性因素的交互作用,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组织中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文  褚建勋  汤书昆 《管理学报》2009,6(5):635-640
传统的知识共享理论不能直接应用到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研究之中,为克服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存在的障碍,对交互记忆系统运作的核心--元记忆目录进行了扩展,加入元知识和社会网络2个维度,以帮助虚拟团队解决统一知识表述、规范专长认知、知识资源描述和展现内部实际沟通网络等问题.以扩展性元记忆目录为核心,建立了基于交互记忆理论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模型,并对知识共享模型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6.
知识共享研究综述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樊治平  孙永洪 《管理学报》2006,3(3):371-378
知识共享是组织知识管理的核心。近几年来,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知识共享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在检索了1996年到2005年的知识共享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筛选、分析与分类,认为这些文献大体是从知识共享的经济性、知识共享的对象、知识共享的主体以及知识共享的手段4个方面展开研究的。为此,对这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卫东  刘洪 《管理学报》2011,(11):1638-1645
构建了基于2种团队类型的企业研发人员知识共享意愿激励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相关分析和层级逐步回归分析对回收的339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假设验证。研究发现:影响研发人员知识共享意愿的最大因素是属于内在激励的助人所得乐趣;无论是在职能团队还是在跨职能团队中,内在激励对研发人员知识共享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团队类型对外在激励因素(组织报酬因素)与知识共享意愿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即在跨职能团队中外在激励对研发人员知识共享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职能团队中外在激励对知识共享意愿则呈现弱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