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很多企业已横跨多种产品业务,不同产品业务存在地位差异,公司层信息对不同地位产品评价是否存在差异化影响,不同地位产品之间信息如何流动,这是现有文献的研究断层.本文通过两个实验,检验了公司信息的纵向(公司层→产品层)和横向(产品→产品)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纵向溢出中存在非对称效应,旗舰产品评价受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效应更大;非旗舰产品评价受公司能力信息的影响效应更大.在横向溢出中,存在旗舰产品对非旗舰产品评价的影响,但不存在非旗舰产品对旗舰产品的影响.本文的理论创新点在于,将产品区分为旗舰和非旗舰产品,从而得出公司层信息对不同产品的非对称溢出效应以及旗舰产品到非旗舰产品的非对称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从渠道中的制造商和零售商相对力量对比的角度,对渠道中的价格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博弈理论,研究了由两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典型渠道结构中的价格决策问题,在研究渠道价格决策时,同时考虑了产品和零售商的差异,将产品差异提炼为产品成本和产品品牌差异,将零售商的差异提炼为零售成本和零售商品牌差异,并考虑了需求函数和渠道权利结构对渠道价格决策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渠道权利结构、产品差异和零售商差异均对渠道价格决策会产生影响,且对不同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影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于产品,人们己知之较多;对于品牌,可能就一知半解;而对于名牌,人们己渐熟悉但却知之甚少。斯蒂芬金说":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华特兰德先生说":工厂制造产品,心灵创造品牌。"产品更多是物理性的,而品牌则更多是心理性的。  相似文献   

4.
蒋廉雄  冯睿  朱辉煌  周懿瑾 《管理世界》2012,(5):88-108,188
在品牌理论发展和品牌营销实践中,一直存在轻"实"重"虚"的取向,导致出现轻视乃至偏离产品这一核心的"空心化"现象,对品牌产品认知的研究和营销应用尤显得不足和落后。该文以社会认知理论和现象学访谈方法,发现和定义了消费者通过意义建构而形成的品牌产品知识体系,并从其知识内容、水平、结构、发生条件、性质、隐含价值、前后向变量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扩展了对品牌产品认知的理解只限于品牌物理特征联想及品牌功能评价的传统边界,对重新理解、定义品牌产品的营销战略价值和管理体系,促进品牌理论和品牌营销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曹世中 《经理人》2006,(5):102-103
每个成功的领袖品牌,都有其赖以生存的“生态圈前几年的国内手机市场热闹非凡,TCL曾一度成为这个领域的三大国产品牌之一。在将手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急剧放大之后, 企业还没有来得及品尝领袖品牌的快乐,产品就快  相似文献   

6.
张俊峰 《决策探索》2003,(12):49-50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人们在普遍感到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捂紧了钱袋子,消费购物变得愈加谨小慎微,理性消费成为主流,产品质量、外观、价格、服务及宣传手法等均成为制约或驱动消费者最终购买的因素.不少企业费尽心力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却终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惨遭淘汰.市场经济中已没有永恒的神话,企业惟有紧跟市场需要和时代潮流,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在产品经营过程中,企业应着力打造产品的"三度"空间.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企业经营目标与竞争优势就是要打造强势品牌。而品牌个性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个性化水平是品牌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它显示品牌建设者已能从单纯的产品生产与对外传播发展到积极塑造吻合消费者内在需求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价值。所以,品牌个性化对品牌的价值和成熟度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蒙牛为例将重点阐述如何打造品牌的个性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品牌作为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已经超过了土地、货币、技术等战略要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竞争已从产品竞争升级为企业品牌营销乃至整体形象的竞争。因此企业能否打造出自主品牌,并将其培育成优势品牌,已成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上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实施品牌营销策略是时代对一个现代企业的紧迫要求。本文对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并对如何实施品牌营销策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衡水市的内画工艺品堪称这座北方小城一块灿烂的艺术瑰宝。但多年来,这份璀璨的文化在传播与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品牌意识不强、营销观念落后等严重制约着内画产品的发展与完善。本文将运用关于品牌营销的理论知识,以衡水内画工艺品的品牌营销为例,浅析在品牌营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在品牌营销中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人们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如何提升中国产品在海外的品牌形象,改变海外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低端印象,将中国产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本文从品质优先战略、文化制胜战略、科技引领战略、服务人性化战略、营销本土化战略五大战略入手,探讨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公司品牌与产品品牌对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水龙  卢泰宏 《管理学报》2009,6(1):112-117
以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方法,实证了公司品牌及产品品牌对购买意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并且,公司品牌比产品品牌对购买意向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实验表明,在产品品牌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被试对具有较强公司品牌的购买意向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说明,在中国市场,顾客的购买决策主要依赖"从公司到产品"的思维模式.研究结论弥补了现有品牌理论对购买意向实证研究的缺乏,为企业选择公司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创建顺序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 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正引进银行业从经营体制到经营理念的一系列变革。银行作为经营金融产品的企业,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面向大众、赢得顾客,也就成了银行经营者面对的一个迫切问题。导入“营销”理念,特别是“品牌营销”的理念,即将成为银行经营方式改革的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品牌来源国和产品制造国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坚  符国群 《管理学报》2007,4(5):593-601
在区分品牌来源国和产品制造国的基础上,探索了它们对消费者产品质量评价和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产品制造国对品质评价具有显著影响,而品牌来源国则对购买意向产生显著作用。将品牌来源国形象高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有可能降低产品的品质感知,但不一定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品牌来源国在影响消费者的方式上明显有别于产品制造国,在未来关于原产国的研究中,应将品牌来源国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 品牌定位是通过分析品牌在竞争产品中的特殊优势和个性,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确立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竞争位置,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特殊的印像。 一、品牌定位的类型 品牌定位以产品定位为基础,又不同于产品定位,前者比后者内涵更宽,应用价值更大。根据品牌定位的立足点,可以把品牌定位分为两大类型:实  相似文献   

15.
产品伤害危机的发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危机产品品牌本身,也会影响到公司品牌及同一品牌组合中的其他品牌,这就是产品伤害危机在企业内部的溢出效应。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整理了产品伤害危机对公司品牌及品牌组合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文卿 《决策探索》2011,(12):57-58
品牌授权又称品牌许可,是指授权者将自己所拥有或代理的商标或品牌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权者使用;被授权者按合同规定从事经营活动(通常是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并向授权者支付相应的费用——权利金;同时授权者给予人员培训、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与协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这一教育过程当作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利用企业的产品品牌营销理论体系,使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实施职业学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员工才是可以让顾客知晓企业产品品牌并为顾客制造这个品牌产品的人。让员工知晓企业品牌,可以使员工与欲出售的产品之间建立起强有力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激励员工实现企业对外所作的承诺。他们更愿意努力工作,对企业的忠诚度也越来越高,这时,员工会被一种共同的使命感和整体感所团结和鼓舞,齐心协力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同企业产品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品牌以其难以替代的独占性、个性化、以及良好的继承性和延伸性,成为商家在市场竞争中有利的竞争武器,而品牌延伸更是受到企业界、营销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品牌延伸可以使新产品借助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进占市场,提高其相关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取得相应的利润。  相似文献   

20.
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是现代市场营销区别于传统市场营销的主要特征,品牌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主要工具之一,而要实现营销效率与利润最大化的关键是做好品牌定位,吸引消费者使用某品牌产品,要吸引消费者就要使产品的品牌诉求重点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以消费者需求为品牌定位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品牌定位方法。本文将举实例具体谈一下需求研究是如何应用在品牌定位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